亲子⎮如何面对关键对话?

今天中午和孩子产生了一场关键对话。

根据《关键对话》这本书所讲,关键对话和普通对话的主要区别有三点:第一,情绪激烈;第二,不同观点;第三,后果严重。

中午时,我和孩子都情绪激动了,他眼泪汪汪,我嗓门高扬,能感觉到怒气在胸中翻腾;我们彼此的观点差异太大,无法说服对方,他在抱怨我早上没提醒他运动时间,我在努力告诉他,抱怨别人没有用,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俩的谈话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各说各有理;这次对话没谈好,导致的后果是我午睡也没休息好,他气呼呼的出去玩滑板了。

现在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完全冷静下来了,开始反思刚才的对话,复盘失误的地方,学习教训,以便今后能和孩子保持更顺畅的交流。

回放:我一开始还能够冷静思考,控制好情绪,不被孩子激怒,但是他一直哭闹,于是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这种场面应该很常见,大多数家庭每天都会上演几场)

反思:一开始,孩子在抱怨,发脾气,从生理上讲,是他的肾上腺素在起作用,整个人沉浸在负面能量中,无法马上脱离那种负面能量;从心理上讲,其实也是在向我暗示,他想要的没有从我这里得到满足,他还不想和我坦诚对话。而我当时太心急,一开始就想给孩子通过讲道理,让他顺服,这完全是南辕北辙。

假如当时我先认同并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再耐心等待,等孩子的情绪慢慢减缓,直至稳定后,我再顺势引导,这时的他应该会更容易接受我的劝导。

心平气和时,我们基本都知道该怎么正确处理。但是关键对话之所以关键,正是由于谈话氛围变得越来越紧张,参与谈话的双方情绪都开始变得不那么冷静了,此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冷静。

最重要的事是尽量先让自己情绪平稳。最有效的方法是——转念,从「指责抱怨别人」转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常常以为是某个讨厌的人阻碍了谈话的顺利进展,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照。例如,我怪孩子抱怨别人,我难道不正是在抱怨他吗?我自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竟然凭借大人的权威,来横加指责孩子,这样的家长会让孩子心服吗?所以把眼睛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才能够帮助自己尽快恢复情绪冷静,恢复理性思考。

第二,暂停。

双方都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知道,当人生气时,从生理上讲,是肾上腺素正在捣乱,凡是情绪,有来就会走,只是它需要时间,此时,耐心很重要。比起主动发泄情绪,我觉得耐心等待双方情绪稳定,会更符合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第三,恢复。

等双方情绪平复后,再努力恢复安全轻松的谈话氛围,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诚挚的道歉,或幽默打趣一下,或对比说明,着重强调双方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等等。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安全,值得信任,此时他才会愿意重新回到正常对话中。

由此可以看出,在关键对话中,情绪的处理至关重要,那么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来自头脑中的观念。

情商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的产生是很正常的,只要是人,都会有情绪。人与人不同之处在于,产生情绪后,每个人采取的策略不同,有的人成为了情绪的俘虏,任由情绪指引,随意发泄;而有的人能够瞬间觉察到情绪,迅速成为情绪的主人,他们知道情绪的产生来自大脑中的观念出了问题,只要能够「转念」,转变大脑中的观念,就可以改变情绪,进而选择可能带来良好结果的行为方式。这其中的关系是这样的:事件→观念→行为→结果。其中,观念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观念即想法,即认知。不同的观念,会让一个人采取完全不同的行为,由此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积极正能量的观念,反求诸己的观念,都会更加有助于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成为谈话高手。

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威廉·莎士比亚

回到我和孩子的对话,我产生情绪,就是因为我的观念出了问题,「我认为孩子总是爱抱怨,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其实转念想一下,也许孩子并不是故意在抱怨,而是有可能他真的觉得受了委屈,只是想从家长这里得到关爱和关注?我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他,非要跟他对抗呢?

可见,观念(思想或认知)不对,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破坏力,破坏亲子关系,破坏夫妻关系,甚至破坏上下属关系,等等。

因此,要处理好关键对话,就要管控好情绪;要管控好情绪,就要时刻注意我们大脑中的想法,是否是积极的,是否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还是带有破坏性的。

提升自我觉察力是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如何面对关键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