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第4天

周期
今天阅读周期第4章经济周期,这一章对于平常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预测经济周期很有帮助,很值得一读,以下是今天的提纲问答:
一、影响经济潜在长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长期趋势线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产出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表示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最终被出售的总价值。一个国家每年经济产出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是工作小时总数。相应能够支撑工作小时总数增加的最基本因素是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意味着,每年会有更多人制造和销售产品,同时有更多人购买和消费产品,从而进一步鼓励扩大生产。而扩大生产,相当于创造更多的GDP。人口增长,工作小时总数自然会随之增加,从而推动GDP增长。因此,人口出生率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通常可以让我们假定经济会正增长。相反,如果人口收缩,我们想要实现经济增长,就会面临很大阻碍。
而影响经济潜在长期增长的因素应该是以下这些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一个国家的出生率发生变化:
1.国家政策。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很长时间,但是这项政策最近开始修订,中国允许生育二孩了。
2.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期间美国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但是“二战”结束之后,人口出生率大幅上升,由此形成婴儿潮一代。
3.经济状况。经济和其他因素一起发挥作用,能够改变人们的心理,让人们考虑自己是否有经济能力要孩子。
4.其他社会风气。比如,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普遍推迟结婚成家的年龄。
另外一个决定GDP的重要因素是每小时劳动产出值,即生产率,更准确的说法是劳动生产率;
1.人口迁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是一个案例。中国的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力供应,助推中国崛起,使中国发展成为低成本制造大国,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消费阶层人数的扩大。另一个例子是从拉丁美洲到美国的移民。美国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但是,移民持续不断地从美国南部边界涌入,尽管有一部分是非法移民,但是这些移民数量的增长填补了美国因人口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劳动力供给缺口,扩大了美国的劳动力供给,提高了消费率,即最终消费占GDP的比值。
长周期

决定工作小时总数的因素。工作小时总数会偏离就业总人数,也肯定会偏离有兴趣工作的总人数。
(1)“劳动参与率”(workforce participation),达到适合工作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包括已就业的人数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数。
(2)失业率,即能够参与工作却没有工作可做的人数占总劳动人数的比例。失业率上升和下跌会相应引发消费者支出及企业支出的变化(因而会导致商品需求的变化,也会导致生产商品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3)就业者人均工作小时数。它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在商品需求低迷的时候,企业会相应缩短员工每周的工作小时数,而当商品需求高涨的时候,企业会批准员工加班(如果需求继续强劲增长,当员工加班也无法满足时,企业就会雇用更多员工,或者增加一个轮班)。
2.野心。获利的动机和对生活更美好的愿望,能够推动劳动者(自然也是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生产更多商品和提供更多劳务。多生产才能多赚钱,多赚钱才能多花钱。也许,你忍不住会想这些事都是顺理成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苏联的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也压制了员工做更多工作的意愿。(我亲眼看到,有些欧洲银行的员工,到了下班时间就打卡离开办公室,但是这并不是为了证明他们已经工作到下午5点,就像美国的银行员工那样,而是为了表明他们到了下班点就准时离开,因此他们没有违反每周35小时工作总时长规定的上限。)
3.教育。美国公立教育质量下滑,可能对美国劳动者的素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减少他们未来的经济贡献,相应地,也会削弱他们创造更多收入的能力,因而美国未来可能无法支撑更多的消费。这些负面的趋势,可能会抵消移民涌入美国的正面效果。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导致一批新企业诞生,但是也导致一批老企业灭亡。科技创新创造了一些新工作,也消灭了一些老工作。概括来说,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超级案例,体现了经济进化的达尔文特征:科技创新创造出赢家和输家。新技术取代了人力和旧技术,但是这些新技术绝对不是从此“安全无忧”了,因为将来会由更新更好的技术来取代,或者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颠覆。科技就是周期模式的缩影:上升与下跌,生存与死亡……再生。
4.自动化。用机器代替人类劳动的能力,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因素。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自动化看作强化经济周期的添加剂,因为自动化提高了生产率,或者每小时劳动的产出数量。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用更少的农场工人生产出更多的食品,而成本却比以前低得多。但是另一方面,自动化减少了用于生产的劳动小时总数。现在我们会看到,那些30年前有上百名员工的工厂,现在只要几名工人就够了。这样正负效应抵消后,自动化对GDP的净效应也许是中性的,也许是正效应的,但是,自动化有能力消灭工作,所以自动化也许会有减少就业的影响,相应地也会减少人们的收入,下一步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
5.全球化。很多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也许会增加全球经济的产出,部分因为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但也许不会增加全球经济的产出,因为全球经济整体而言是一个零和游戏(甚至是负和游戏)。但是很明显,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差别很大(在每个国家内部也创造出赢家和输家)。就像我前面所举的中国的例子。正是工厂劳动力数量大幅增加,推动了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且在过去30年持续保持高增长,让中国成为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大国。但是同样的趋势导致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而这些商品如果不从中国进口,也可以在本国国内生产。因为有了大量进口,进口国相应地减少了国内生产,从而影响了本国GDP。美国如果不从中国大量进口,而选择在美国国内由自己生产,那么也许美国的GDP会更高。不过,我们也必须同时把从中国大量进口低价商品对美国的好处考虑进来,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影响。
二、影响短期经济周期的因素又是什么?
1.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
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令人高兴的好消息;
他们相信选举结果预示着经济增长会更强劲,收入会更高,税收会更低;
消费信贷变得更容易获得;
资产升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加富有;
本国球队赢了世界杯。
2.存货
企业也许过高地估计了它们的产品在未来某季度或某年度的需求,因此它们大幅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导致产量大大超过它们能够销售出去的数量。或者它们保持生产规模稳定不变,却意外碰到需求疲软。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产量超过销量,产品卖不出去自然会导致存货增加。而存货积压过多,反过来会导致厂商在后续几个季度或者年度内调低生产规模,直到存货恢复到它们所期望的合理水平。正是这种方式,存货增加和存货减少,经常导致经济产出短期上涨或下跌。
周期波动

三、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
所有这些人,看到的是同样的数据,读到的是同样的资料,他们的预测虽然比较正确,但是几乎从来没什么大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读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第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