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争议抗清名将,生前被活刮三千多刀,死后差点做了皇帝

关于抗清名将袁崇焕,历来争议很大。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等。围绕着这些争议,后人对袁崇焕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在明代,尽管有不少人“挺袁”,但更多人倾向于“倒袁”一派。袁崇焕死前被凌迟活刮3543刀,死后近万人哄抢人肉食用,并以此炫耀,对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而言,这是怎样的一种恨啊;明末清初大学者朱舜水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在他的观念里,袁崇焕就是一个十足的“卖国贼”……

而到了清朝,这种近乎一边倒的看法却全然发生了改变。清乾隆皇帝觉得袁崇焕之死值得怜悯,对其事迹大加赞赏;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除了对袁崇焕大加赞赏外,还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

而到了距现在更近的民国时期,有一个人物不仅“挺袁”,而且还和他攀上了亲戚。

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这要从1915年2月21日的《亚细亚日报》说起。当时,该报的《京尘见闻录》刊登这样一则新闻:

迄今大总统遭际时会,肇造民国,功德茂焉。顷其宗人重修族谱。其始祖原籍广东东莞县,且有祖山,葬于宝安县属,其地名擎天一柱。缘七世祖崇煜公,于明末清初流寓河南,遂占籍为项城人,宗派遂分。渊源所自,实始东莞。闻已遣长老赴粤调抄族谱,以明宗系之所由来云云。

袁崇焕生于广东东莞石碣,袁世凯祖籍河南项城,两人怎么会扯上了亲戚关系。当然,新闻里说的很清楚,袁崇焕遇害后,其弟弟崇煜后来迁到了河南。如此一来,袁崇焕之弟袁崇煜成了七世祖,而袁世凯则名正言顺地归入袁崇焕的后裔。

但这种说法多少让人存疑了。袁崇焕故乡毫无疑问是东莞,但根据后人考证,却又不同的说法。首先,袁崇焕兄弟三人,二弟袁崇灿,早在袁崇焕之前就已经病死;三弟袁崇煜,根据《剖肝录》记载,袁崇煜初徙福建邵武,后来有可能转徙电白,其后事不详。其次,袁崇焕无子,袁崇焕被害后,“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正如程本直在《漩声记》所言:“身凌迟也,后嗣绝也。”

很明显,《亚细亚日报》里的说辞是利用了“弟崇煜初徙福建邵武,后来有可能转徙电白,其后事不详”的漏洞,而加以敷衍而成。而整个事件的策划者却是康有为弟子张伯桢。张伯桢是东莞人。由他发声可信度陡然增加,况且当时他在任司法部监狱司佥事。袁世凯要称帝,张伯桢动动脑子,发挥点文人特长,以便讨好袁世凯,也是情理之事。

无论真伪与否,但到最后袁大总统还是摇身一变成袁督师的远代嗣孙。逮到袁世凯称帝,袁崇焕在张伯桢的“导演”下,竟被追谥为帝,并享“肇祖原皇帝”的庙号。可惜的是,随着袁世凯皇位的轰然倒塌,庙号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在古代,乱认祖宗的事数不胜数,刘备认中山靖王,曹操认曹参,孙权认孙武等等,不一而足,而袁世凯认袁崇焕为祖宗无疑是较为失败的一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具争议抗清名将,生前被活刮三千多刀,死后差点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