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摘 要:艺术素养教育是一项终生教育,不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渗透,在其他科目中同样需要渗透。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从实际运用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教育 视觉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马克思说过,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追求美的结果。但近年来,由于高考压力的存在,普通高中实行的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由于受传统教育体系的束缚,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偏低。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从实际运用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 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藝术素养,是一个人基于对艺术的感悟、认知而构建的,稳定的审美鉴赏力和价值观。而艺术素养教育,可归纳为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方面的学习、浸染与实践所获得的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把握、运用,甚至初步创作能力的一种综合教育体系。

在当今这个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注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普通高中,便体现为纯粹地追求高分数而忽视了艺术素养的提升。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从思维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的论证,换句话说,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者是先艺术而后才是科学”。通俗地讲,艺术素养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减少,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单调。

对于高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正是独立、健全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一个人要形成高素质、高质量的思维,必须是在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因此,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的执教者,长期以来一直把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归位于理科,甚至于工科,要把这么“不文艺”的课程与艺术搭上边,似乎不太实际,但我的实践经验却让我有所改观。

以我的一次市级公开课为例,开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二节——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这一章节的内容晦涩难懂,对于教师来说,讲解透彻是个难题,讲解得让学生感兴趣更是难上加难。

我曾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如何让我刚踏进教室的那刻就被深深地吸引?心中有个声音回答我:“我的感官。最直接的,就是我的听觉和视觉。”因此,以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作为理论支撑,我对原本中规中矩的教学课件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当天,我是以这样的方式把课呈现给大家的。

学生踏进教室的那刻,我以一首轻音乐迎接他们的到来,原本哄闹的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我观察到,有的孩子在静静聆听,有的孩子在轻轻哼唱。音乐渐止,屏幕上推送出一幅以插画手法绘制的清新淡雅的蓝天草原画面,近处有小花,远处有彩虹……很是夺人眼球,我听到了一声声赞叹。以此为背景,把这节课的标题用和画面相称的一种调和的绿色呈现出来,文字解说部分用深灰色,整个课件都以此作为文字颜色的基调。统一中不失变化,因为我把每一页的背景都做了小小的变动,风格一致又不会因为千篇一律而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当然,主次要分明,背景的整个色调比较柔和,不会影响内容的呈现和其主体地位。

除了在画面和颜色搭配上我下了工夫,在内容的展现上也动了点脑筋。比如,邮局寄信送信的过程,我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两封信的旅程”,最后以一个可爱的邮递员拼命蹬着自行车去送信的画面结束。这段本来以纯文字描述的邮局收、发信过程,以小小的几幅漫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配以文字解说,使得邮政系统的工作流程清晰直观。我看到孩子们嘴角上弯,眼睛没有离开过画面。又如,OSI参考模型的工作原理,我把它设计成一个小小的Flash动画,把数据包和各类协议都从虚到实,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它们在OSI参考模型的七层中有规律地游走,我看到的是孩子们渐渐豁然的表情。这节课直到结束,孩子们仍旧处于意犹未尽的状态中。这节课,获得了同仁的一致好评,其给予的评价是设计新颖,给人的视觉感受独特。事后,我的课件被一再要求共享学习。

通过这节课,我突然意识到信息技术课,也可以“很文艺”。我的多媒体课件,由于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制作手法,并充分体现其艺术性,给予了学生视觉上的艺术享受,使他们在其传达的美感中体验获取新知识的愉悦,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3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越是直接具体的经验,就越易于学习。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从周围的世界获取信息,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在所有的感官中,视觉感官的感受能力是最强的。特瑞克勒曾断言,“我们的学习:1.0%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0%通过听觉,83.0%通过视觉”。由此可见,视觉在学习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那么,对教师来说,如何准备有效的视觉教学媒体课件,并把艺术素养教育渗透其中,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中之重。

3.1 弄清视觉教学媒体的学习规律

首先,视觉教学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直观性,直观性越强,越接近它所代表的东西或概念,也就越能防止传播的失真。但视觉材料并非越逼真,学习效果就越好。有研究标明,高度逼真和不逼真都不利于学习,中度逼真程度是最佳的。

其次,影响学生对视觉教学媒体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年龄。教师若能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视觉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规律,将事半功倍。多数青少年学生通常是在彩色与黑白之间偏爱彩色;在照片和图画之间偏爱照片;对于简单的和复杂的插图,年龄小的孩子偏爱简单的,年龄大的孩子偏爱复杂的;对于画面的整体性理解上,年龄较小的孩子倾向于一部分一部分而非总体上来理解,年龄较大的孩子往往能够概括整个画面。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视觉教学媒体时,要尽可能地把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偏爱统一起来。

再次,颜色搭配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有一定影响。通常,蓝色、绿色、紫色给人以“冷”的感觉,而红色、橙色给人以“暖”的感觉。冷色远离观众,暖色接近观众,教师可以用红色或橙色来突出重点。此外,各种颜色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内涵:暗红色和棕色能唤起泥土、树木、皮革和男性形象;金、银及黑色可暗示财富、声望和地位。因此,教师要弄清楚哪些情感内涵有助于推进自己所希望表达的信息,使其在自己的视觉教学媒体中得到合理的利用。

3.2 在视觉教学媒体制作中有意识地渗透艺术素养元素

首先,手法上要创新。一个好的设计理念是整个视觉教学材料的灵魂,不能单纯模仿,要有所创新。多做换位思考,经常性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其次,形式上要美观。教师不仅要弄清视觉教学媒体的学习规律,还要努力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只有理解色彩对比原理,才能合理配置互补色的对比效果、相近色的89tssUtP6Bi6McOp66m3TAOEJbiyBxaSCkLaX7Ft+3c=和谐效果;只有知道色彩面积比较原理,才能有效地处理画面构成中面积色彩的大小和多少;只有了解图形、线条、字符的视觉美感,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这些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教师在设计时力求做到画面构图清晰匀称、色彩逼真、字体大小适度、排列适当。

再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视觉学习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教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实践证明,如果学习者能娴熟地运用视觉信息,他们将更快、更有效地解读信息,并能迅速地记住这些信息。如果教師能够把艺术素养元素渗8wAnfhDA9PwoJMHLJ07LkNR9DCfzS7XbzzdAbxeuCbs=透进视觉教学媒体中,那么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培养他们的视觉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提升他们的视觉审美能力。

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不善于感受美好,就无法提升主观幸福感,也就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在我看来,艺术素养教育是一项终生教育,不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渗透,在其他科目中同样需要渗透;不仅在高中阶段需要培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提升。希望孩子们将来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者、积累者,更是创新思维的开拓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幸福生活的体验者。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江苏 苏州215000)参考论文

参考文献:

[1]蒋冰海.美育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杨雄里.脑科学的现代进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高利明.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李长明.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6]李伟.试论艺术素养在人才素质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大舞台(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2012(5).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5290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艺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