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在孔子的家里谈论孔子

《房子不是随便盖的》第7期(收听节目点这里)

但凡有思想的人,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思想传播开来,让人们知道他的鼎鼎大名。

为此苏格拉底从清早到黄昏,到处找人聊天辩论,足迹遍布整个雅典城邦;他的学生柏拉图,离开雅典流亡12年后,开创性地创办了西方大学的前身柏拉图学园;而巴尔扎克更是狂妄地叫嚣,“拿破仑没有拿剑完成的事情,我要用笔完成。”这些在传播思想上前仆后继、当仁不让的人,尽管都声名远播、流芳百世。然而,他们都没有中国的“至圣”孔子风光、荣耀。比起苏格拉底的服毒自尽,孔子寿终正寝;比起柏拉图学园延续九百年后,被查士丁尼大帝强制关闭,后人不但在孔子讲学的地方建起了杏坛,而且专门祭祀孔子的文庙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至于巴尔扎克,虽然一生笔耕不辍写了近百部著作,但抵不上孔子一部述而不作的《论语》流布广泛、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克己复礼”。这一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周公姬旦主张的“亲亲尊尊”,认可阶层划分,同意人为制造的不平等;一方面又提倡自我约束,恪守礼制,无形中给人们戴上了道德枷锁。这种无视个体价值、要求整体划一的思想,正好契合了封建统治者集权专制的心理。于是统治者对其青眼有加,并把他的学说儒学作为后世文人考取功名的必修课程。在中央,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其大加封赏,“先师”“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一个个高耸入云的爵位成就了孔子的千秋万古名。在民间,天南地北的老百姓怀着虔诚的心思立庙祭祀,于是一座座文庙拔地而起。

在山西平遥就有这么一座。穿过一座斗拱结构的木牌楼,也就是棂星门,进入文庙的第一进院,院子中央灰白色的石柱栏板一丝无苟地围出一个半月形的水池,人们称这个水池叫泮池,据说是源自诗经里的诗句“既作泮宫”,泮宫即古代的学宫,泮池也就是学宫前的水池,由于孔子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教育家,出于尊孔,人们把泮池作为文庙水池的专用名称。此处的泮池,碧绿的水底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硬币和零星的纸币,可以想见有无数善男信女打此经过。泮池上面是一座石拱桥,唤作状元桥,旧时只允许考中状元的人从桥上走过。

过了状元桥,走不上几步就到了大成门,穿过大成门就进入了文庙的第二进院,也就是正院,正面是宏伟壮丽的大成殿,建于1163年,也就是靖康之变以后,金人占领北方时期。它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五脊六兽,布瓦覆盖。里面正中神坛内供奉着的是孔子塑像,头戴十二旒冠,身着十二章衮服,手执笏板。左侧的颜回、孔及塑像和右侧的曾参、孟子塑像,以及坛下的孔子其他学生塑像都着九旒冠冕和九章衮服,手执笏板。据说是宋朝皇帝按照周朝服饰钦定的。《周礼》中记载,“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显然是皇帝把孔子当作文教领域的天子了,而孔子的徒子徒孙则相当于文教领域的诸侯。当然了,皇帝抬举儒家一众精英自然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能够服务于统治。孔子和他的徒子徒孙再优秀,也只是在皇帝支持的文教领域,必须在皇帝的领导下。而皇帝是普天之下惟一的主子,孔子即便戴上十二旒冠,仍需手执笏板,向皇帝称臣。皇帝虽然可以礼贤下士,但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高下尊卑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

在大成殿后墙的石灰圆面上,有一个大大的“魁”字,听说是南宋文天祥的墨宝,清代乾隆年间修葺文庙时临摹上壁。而这个“魁”字少了第一笔“撇”,据说是留给后世中状元的人添加,遗憾的是,直至清朝灭亡,重商轻文的平遥也没有一人考中。

大成殿后面是文庙的第三进院,正面一字排开的五间房舍是明伦堂。明伦堂左有忠孝祠,右有贤侯祠,皆为三开间。院内东西两侧的厢房分别是时习斋和日新斋,各七间。从这些建筑的命名上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强化儒家思想的地方。明伦即明白伦理关系,儒家钻研的领域正是伦理,而忠诚于君王、孝顺于父母,成为一个贤士,就是儒教对世人的终极要求。至于时习,盖出自“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日新,即从“苟日新,日日新”一句中化出。

穿过明伦堂,就到了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上最后一个院子。扑面而来的是一个南北贯通的三开间建筑,唤作敬一亭。据说是明代嘉靖皇帝下令兴建的,名字也是皇帝所取。奇怪的是,这一建筑与传统的亭式建筑完全不同。一般亭子都是四根圆柱撑着一片瓦顶,小而秀丽,而此建筑却像一个少了后墙的厅堂。也不知道皇帝当时是怎样想的。

穿过敬一亭,就到了尊经阁,这是一个二层重檐歇山顶建筑,兴建于明代。尊经阁的二层陈列着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据说是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状元试卷。而赵秉忠蟾宫折桂时,才二十八岁。比孔子提出的“三十而立”还早了两年。古代一旦高中,即刻飞黄腾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倘若落榜,又是另一番景象。虽然还可以来年再考,但眼下难免失意困顿,正是“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由孔子儒学衍生出的科举制,一方面给古代读书人走向仕途、改换门庭提供了通道和机会,一方面又使大批落第的士子永远不能超脱阶层。年复一年地在汲汲于功名中蹉跎了岁月,停滞了生产。至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式的咏叹,不过是古代读书人对先师的盲目崇拜。然而,他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论语经典教诲,至今仍然颇有启发意义。孔子的思想有其保守、滞后、封建的一面,也有修己、宽容、人道的一面。在国学热的今天,如何认领,看各人的智慧了。

微信搜索公众号关注畅听旅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庙:在孔子的家里谈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