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高级的断舍离,是不舍弃这三样
这个是一个流行断舍离的时代。
世俗纷乱繁杂,人际交往功利心重,所以,我们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但是,有三样东西,永远也不能舍弃。
《道德经》有云:“见素抱朴,绝学无忧。”
保持朴实的心态,坚守那些最纯真的本性,就能免于忧患。
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古人曾说:“人无信不立。”这里的信完全可以理解为信念。
信念是什么呢?信念是一种始终不变的精神支撑。
也许,有人觉得信念是虚空的,看不见摸不着,不知谓何物。可是,古今多少仁人志士,他们莫不是凭着信念一步步前进的。
同样的,一旦你遇到挫折打击,心灰意冷后又再次燃起希望,在你的内心深处,就有一种信念。
王阳明13岁就树立了成为圣贤的理想。此后几年,他尝试了多种成为圣贤的方法,却更加迷茫。
后来,他努力学习兵法;又参加科举,以为为国效忠,做宰相帮助皇帝管理国家就是圣贤。
尽管打了数次胜仗,平定了战乱,但他发现这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
于是,他到处寻求。来到一个叫龙场的地方,这里十分偏僻,民众思想顽固,王阳明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深受民众喜爱,他渐渐明白真正的圣贤应该做什么。
于是,王阳明开始讲学,也由此悟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开创了心学先河。
我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是因为,实现理想的路太过遥远曲折,走着走着就不知该往哪里走。
如果你有信念,就一定不会迷失方向。
《道德经》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想要自胜,心态、恒久缺一不可,信念就是贯穿始终的一种驱动力。
有时候,路走不动了,颓废低迷会消磨一个人的耐性。如果保持一种信念,可以让内心意志坚强,像一束光一样照亮前路。
有了信念,再远的路也不远。
恒心,抵达彼岸的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千古名句。
多少年来,我们总会在一次次消沉之后,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只是偶尔会犹豫、会怀疑为什么迟迟到不了终点。
其实这时,我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恒心。
路从来没有那么容易走,拥有恒心,再难再远,都不会半途而废。
有一个年轻人,他自幼喜欢游览山水景观,研究地理图志。年少时,他就建立了以游览天下来证明自己的理想。他到处寻求书籍,收集资料,不惜用自己的衣物换取。
二十二岁那年,他终于出发。一直到五十四岁那年,才生病回家。
三十多年中,他以游览为目的,详细考察了山川、河流、气候等地理知识。为了求知长江的真实源头,他往北走遍了陕西,往南走过了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几座大山,得出了当时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除了风餐露宿,他曾三次遭遇强盗,四次断粮,还被迫跳水逃险。有人劝他不如回去过好日子。但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哪里都可以埋我的尸骨。”
最后,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经典著作《徐霞客游记》。
是什么支撑着徐霞客从不改变,一路向前?是恒心。
有恒心,才能坚定目标;有恒心,才能有毅力。
《后汉书》中说:“有志者,事竟成。”
有恒心的人,从不轻易向困难投降,向挫折屈服,定能成大事。
不管我们想要什么,如果没有恒心,就会半途而废,再远大的目标,再宏大的理想都无法实现。
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最持久的坚持来自恒心,坚持到底,才能到达彼岸。
真情,温暖孤寂的心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当下,人人都有很多朋友,不管是网络还是生活中,我们似乎从不缺朋友。
然而,我们缺的是真心。没有真心的朋友,再多也等于虚无。
孟子说过:“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知心,来自真情真心。一个人只有常怀真心,才能真情流露。
白居易和元稹相识于一次科举考试,从此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支持、理解对方。
当时通信非常落后,但两人对友谊十分真心,常以书信表衷肠。据后人统计,两人来往的书信和互赠的诗篇共有三千多篇。
有一年,元稹母亲去世。回乡守丧的元稹过得十分艰苦,常以野菜充饥。白居易知道后,立即大力支助他渡过难关。
后来,白居易母亲去世,元稹不仅送他二十万钱,还写信去安慰白居易。这给当时失去母亲和幼女的白居易带来极大的安慰。
元稹早白居易十六年去世。直到元稹去世后十年,白居易有一次在跟友人谈起元稹时依然泪流满面。
两人的友情持续了一辈子,也温暖关怀了彼此一生。
真情这种东西,说来并无确切的定义。但它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能够切身感受到的。语言无法形容出具体的美好,但温暖人心的,唯有真情。
对人常怀真心,才能成就真情,温暖你我。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给我的,我必将万分珍惜;我赠送你的,不是为回报,只为永不离弃。
珍惜真情,才能收获最珍贵的情意,人生路上便不再孤单。
最高级的断舍离
不抛弃这三样
人生,是一段段不断舍弃的过程,舍弃万千,都不能舍弃我们的信念、恒心与真情。
拥有这三样,人是充实饱满的,心是丰润坚实的,情是深厚浓烈的。
当你觉得心中太乱,世道太杂,不知该如何取舍,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住最初的信念、恒久的坚持、心中的真情。
我们没有太多可以与世俗抗衡的东西,唯有这三样让温暖常在,心中永不黑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有些执着的坚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澄明与豁达。
一辈子很长,坚守内心的信念,恒心和真情,我们方能看得更清,走得更远。
《菜根谭》有云:“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最高级的断舍离,就是舍弃纷乱,留下简单,这也是一种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