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读书笔记——《中国通史》吕思勉

《绪论》思考

      记得曾经有个华裔小朋友在参观博物馆时,对我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历史,Who  care?”这是在将近5年的讲解生涯里,第一次遇见赤裸裸的“挑衅”,让我有些猝不及防。这些年,这个话题一直萦绕在耳边,终于在吕思勉老师的《中国通史》里找到了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客观的答案。

      从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到大学毕业,再到工作从事博物馆行业,接触的大多数行业人士,或多或少对历史的认知有些主观了,把历史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的拔高。我们总认为通过学习历史,学习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可以帮助我们在重复的历史长河里,能够明智地做决定。事实果真如此么?并不是!

      吕思勉老师的书中,明确了一个观点,之所以学习历史,是因为历史背后有着推动事件发展的道理,只有掌握历史事件背后的道理,才能在下一次事件发生时,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推手”。学习历史,并不是学习已经发生的事件,而是学会看到事件发生的“理”,这便是我对“以史明智”的新认知。

      也许下一次,遇见那位小朋友,我可以告诉他,历史于每个人有何关系了。


《中国民族的由来》思考

    何以为民族?何以为国家?

    在吕思勉老师看来,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融合。国家是由一个或多个民族组成,往往由一个大民族,带动小民族一起,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或者文化认同感。而文化的融合又成就了各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最终诞生国家。

      中国人总自称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这种说法仅仅和传说有关么?中国最大的民族为汉族,那么汉族又是如何而来的呢?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传说,没有确切的证据。后又有安特森的“西来说”,认为彩陶文化是由西向东传播的,同时中国人自古认为文化的源头为黄河上游,可以追溯到中国版图的西边。但是随着北京人的发现,东边黑陶文化的发现,证明其说法有误。根据考古发现,结合陶器产区,认为古代中国存在黑陶文化和彩陶文化。由于中国原始聚落时代日常饮食为鱼鳖为多,着丝、麻,巢居或者湖局,交易以贝币为多,且有龙蛇崇拜,认为中国文明的本土区多在东南沿海处,属黑陶文化产区。认为彩陶为外来文化。

      又根据我国古人对头发的处置方式不同,而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域。北方为辫发、南方为断发、中为冠发。汉族人对头发的理解,认为中原地区为汉族发源地,且自古有登泰山祭天的历史,认为黄河下流为汉族发源地,是中国民族的起源地。

笔者认为:民族的起源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根据近些年考古发掘新认知,中华民族之起源是否仅为中原地区,尚有待论证。南方旧石器的发现和发掘、新石器时代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相比,自有特色,且不可一概而论。汉族的最终形成,也应有民族大融合,而不是一开始便是泱泱大族。正如笔者所在地区樟树,位于赣中腹地,其经历了新石器时代(本土文化)、商周时代(与商文化有融合),到现在的文化融合,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势必有一个过程。


粗粗略过先生文字,本人愚笨,对书本有理解之误差,还请行家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01读书笔记——《中国通史》吕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