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

如何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呢?其实,急着报小主持班,还不如先利用日常聊天多陪孩子做输出练习。

那么聊天练习具体是指什么呢?多跟孩子聊就可以吗?有没有什么技巧?

回想这些年,我常常和千寻玩的聊天练习。说起来很庆幸,还好有这些练习打基础,带给了她不错的表达能力。如今进了小学就发现,表达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举两个很具体的例子:

1. 一年级的“看图说话”,考的就是表达能力。从老师反馈和家长吐槽就能看出来,很多孩子要么想到哪儿说哪儿,缺乏条理性,要么词穷。

比如根据图填空,妈妈对小蓝说:“——”说什么呢?娃半天蹦不出一个字,能把你气死。你心想,“看图说话”都这么恼火,后面还有“看图写话”、“作文”,怎么办?

2. 表达能力弱的孩子比较吃亏。前几天我才听朋友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但到了老师面前居然讲不清楚,老师还以为是他欺负了别人,罚他站了一节课,回家后委屈得连晚饭都没吃。

讲真,在小学的"江湖"里,敢不敢说,会不会说,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权益、社交,还有集体里的存在感。

所以,非常建议学龄前的爸妈们,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日常聊天中练起来。

"具体怎么练”,我的感受是,多聊肯定有帮助,它能帮孩子累积词汇量。但词汇量只是表达能力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还有逻辑性、感染力等等。想全面提高孩子表达能力,最佳途径是“有意识的聊天练习"。

1

"有意识的聊天"源自苏格拉底哲学,意指像苏格拉底一样的问答讨论式聊天。它有个专业名词叫海沃塔(Havruta),是犹太精英家庭培养无数杰出人士的教养秘诀,也是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的源头。

除了扎克伯格,还有很多牛人,比如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英特尔创始人格鲁夫、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爱因斯坦、佛洛依德、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索罗斯,都是“海沃塔”教养出来的孩子。

Havruta的意思接近英文单词fellowship,即伙伴关系,表示两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来学习和表达某个问题。用在家庭中,就是把父母与孩子的简单聊天变成讨论,让聊天富有含金量。

在犹太家庭里,周末的安息日,是全家的聚餐时间,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时间。家长不会叫小朋友“好好吃饭别说话”,而是边吃边讨论各种问题。

在"有意识的聊天"中,孩子不仅被鼓励大胆说,还要在逻辑思辨中学会怎么说,不论表达还是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迅速提升!

2 具体怎么聊呢?

2006年,布兰迪斯大学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名为《海沃塔学习理论》(《A Theory of Havruta Learning》)。这份长达40页的报告总结了对“海沃塔”的观察研究,并提出“有意识的聊天”不是随便瞎聊,家长里短,而是包含了三个核心,即: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倾听和表达

倾听和表达,要强调的是“聊开”。

比如,放学后,千寻跟我说:

“今天我到游戏区玩橡皮泥,老师说不可以,因为不是在规定时间里。”

一般父母会说:“不允许的时间,的确不能随便进去玩啊,既然老师说了,那我们下次注意吧!”

这样的回答,称为“结论式回答”,一旦下了结论,就堵住了孩子表达的可能性。

如果换成提问式:“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是听老师的话,从游戏区里乖乖出来?还是会反抗一下下?”

这下,孩子就有话说了。

你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不论孩子讲什么,都不要用“结论”终结你们的交流,而是尽量用提问的方式,让聊天进行下去。

这个环节的关键词有两个——

倾听 ,是先关掉你内心的说话声。(不急着下定论,或解决孩子说的事情)

表达 ,是用开放式提问,让孩子“多说一点”。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参与度,即孩子愿意说出更多他的想法。

探索和聚焦

探索和聚焦,要强调的是“聊透”。

聊开之后,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围绕主题的同时,探索最大的可能性。

因为,“有意识的聊天”是有思考,有营养的,不是泛泛而谈。它对应到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就是不仅要肯说,还要说得有情节有内容,说的东西里面要有自己思考的成分。

比如,打开话匣后,千寻说:

“恩,我有反抗了一下下,我告诉老师我不是去玩橡皮泥,我只是去看看小朋友的玩具还在不在,不要被妖怪偷走了。”

显然,孩子为了逃避老师的责备,找了个小借口。

这时候,如果父母专注在处理事情上,很可能会批评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但“有意识的聊天”要求是:探索更多可能性,引导孩子深入思考。

所以,我说:“你挺厉害嘛,还知道为自己违反规则的行为找理由。这个理由,的确可以稍稍降低老师的不满。”这是探索,用“肯定性语言”引导孩子思考更多。

话题渐渐朝更深的地方发展……(期间,千寻多次插话,说到其它话题,被我“拉”了回来)

这是聚焦,把孩子注意力集中到聊天主题上来。(孩子思维是跳跃性的,聊着-聊着可能就扯到别的地儿去了,好动的孩子聊几句还会跑开,被其他外界因素吸引。这时,需要你不断拉他回来,回到有主题的交流中。)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专注度,即聊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

支撑和挑战

支撑和挑战,要强调的是“聊high”。

最后,是一个进一步验证思考的过程。

一方面,给刚刚说出的想法、观点找支撑;

一方面,挑战既有想法,通过提问看看我们忽略了什么。

这个环节,对应到表达能力培养上,就是帮孩子增强表达的逻辑性。逻辑性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短板,长期被忽视。美国小朋友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opinion writing,学习如何有逻辑地表达观点。但我们的小学语文,更多是强调记叙文写作。

到了工作后,从小培养逻辑性的优势就很明显了,能够轻松说服他人,高效整合资源。所以,我自己很重视这个环节,觉得这不只是对千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帮她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对她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咱们接着上面的聊天案例,继续往下走:

“那么,为什么你觉得说了这个理由,老师就可能允许你继续玩呢?”

这是支撑,不论孩子持有什么观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请他找到支撑他观点的证据。

“因为,我说去帮小朋友守护玩具,是做好事,是乖孩子。”

“为什么你会觉得,只要装点成好孩子,就可以不受规则约束呢?”

“而且,至始至终,你都没有考虑到老师的立场哦。如果老师默许了你的行为,那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有样学样,整个课堂秩序不是一团糟了?”

这是挑战,是不断反驳孩子的既有想法,通过提问看看忽略了什么。

在犹太人看来,“海沃塔”中的挑战、反驳是一种帮助,而不是吵架。

完成这一步的标准:孩子的热情度,即他在积极回答为什么。

这三点看起来内容比较多,其实只是我揉碎掰细了,想让大家看得更清晰。真正实操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简单总结起来就一个大原则:别下结论多提问、围绕主题想一想、讲出几个为什么。

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自己家庭的“海沃塔”时间。

一般来说,有两个时间段比较合适:

一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接到孩子走路或开车回家途中,这段共处的时间;

二是晚餐或餐后散步的时候,放松的氛围更利于自由讨论。

建立固定时间的好处是,当你在心理上将这段时间划归为和孩子“有意识的聊天练习”,便会尽量放下手机,停止处理个人事务,屏蔽外在影响。无形中,因为你的集中精神,你和孩子的交流质量会提高,为创设一段有营养的聊天打下了基础。

用得多了,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慢慢形成的思维习惯。当你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后,会自然而然地跟孩子越聊越开、越聊越深,并不觉得累。而孩子的表达能力,就在这日常的“头脑风暴”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总之,讲话是孩子生来就有的本能,善于聊天却源自后天的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在跟孩子聊天这件事上有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