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端产品,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

前段时间刚看完杨堃老师写的《决胜B端——产品经理升级之路》,让我这野路子出身的B端产品经理,产生了新的认知。如果你也打算投身B端,我建议你可以看下,看完后,说不定你就想放弃了呢。

一本书看完后,还能剩下什么?脑子里记住的是知识点还是概念?我认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下面就来说说我自己的感悟。

01

B端和C端,真的不一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C端的那些套路很多并不适用于B端。所以如果想从C端转B端,你至少需要知道下面这些。

竞品分析层面:C端更多的是通过体验、研究竞品就可以;B端更多的是要了解每个企业的实际状况。

需求分析层面:C端重视的是人性、心理的把握;B端重视的是实际业务过程中的痛点。

产品设计层面:C端重视的是前台的视觉、交互、用户体验层面;B端重视的是后台的逻辑处理、业务流程层面。

研发推进层面:C端只需满足核心痛点,不断迭代升级;B端要满足最小闭环和可用性,每次升级都需要兼顾以前。

当然了,做产品的方法论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方向上有所侧重。做B端,从转变观念开始。

02

架构是必备技能

在这之前,关于产品架构的掌握,像我这样的执行产品经理,是不会过多参与的。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又没法忽视架构的重要性。

我们做B端产品的,其实更多的是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那了解企业的现有框架就是第一步。

以我们之前所做的数据中台来说,前期我们就需要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摸底。包括企业的现有业务如何、都有哪些模块构成、数据收集是否完备、数据结构是否科学,数据抽取是否方便等等。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分析每家公司架构的过程。这个工作,有些公司是架构师完成,有些公司是项目经理完成,有些公司是销售完成,有些公司是产品经理完成。

我个人觉得,作为产品经理,无论是不是我们来做这个事,我们至少都需要知道这个架构,这样能够提升后续我们产品设计的效率。

当然了,架构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战略就会有相应的调整。

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彼时彼刻最适合的架构。

03

懂一点技术,还是挺好的

关于产品经理到底要不要懂技术,这个争论一直都在,只不过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产品经理懂技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会过多的考虑产品实现难度问题,而忽略产品的功能性。

产品经理不懂技术:在和开发沟通的时候,容易被忽悠。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上面两种情况都是非常极端的。我个人就是不懂技术的,在和开发沟通的时候,也没有被忽悠。我身边也有懂技术的产品,他们设计的产品,在易用性上也完全没问题。

只不过,如果产品经理懂技术,最起码可以和开发在同一个频道进行沟通。

还记得我之前在做一个定时发送短信功能的时候,我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解释,开发则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解释,结果是沟通了10分钟,我完全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最后我只能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你怎么实现我不管”。

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懂一点开发思维,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所以,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如果能懂,那肯定是加分项。如果真不懂,那就把问题想简单点吧。

04

个性和共性是难题

做B端产品,我相信都会遇到企业个性化需求的情况。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而且还是个难题。

在企业数量不多,需求不难实现的时候,我们按照客户要的做就完了。

可随着企业数量越来愈多,需求实现越难越难,甚至各家企业的需求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如何权衡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个性需求,如果更深一步探究,多问问其他企业,也许就可以提升为共性需求。

举个例子,有个客户提出的原始需求是“下单页面的字段太少,我要加如下几个字段……”。这看似个性的需求,我们深挖下去,这个需求就是“我希望可以自定义下单页面的字段”。

解决了个性需求如何满足,那如果需求是冲突的,又该怎么解决呢?

请看下面的例子,也是我们实际遇到过的。

客户A:师傅上门后,不允许用户取消订单;

客户B:师傅上门后,允许用户取消订单,但是需要扣除上门费;

客户C:师傅上门,允许用户取消订单,并且不扣除上门费。

在刚接到这样的需求的时候,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讨论,考虑到以后还会有其他客户提类似的需求。我们最后的方案是:将这些内容做成可配置项,让用户自己去选择。

看似个性的需求,其实背后都隐藏着更大的共性需求,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一些想说的话

对我这样的野路子产品经理来说,掌握方法论一直是心里的一道坎。

有些套路,我们只知道要这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而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书籍和培训都是关于C端的,B端的真是凤毛麟角。

如果当初年少的我,能够早一点懂得这些道理,现在是不是能够做的更好?

尾巴

B端不易,且行且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B端产品,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