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敲一打间用白银铸就一个被灿灿银光包裹着的民族——苗银饰

“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银饰是苗家人的名片,它寄托了苗家人对于神话、宗教、情感的需求,象征着吉祥幸福、美丽和财富,是苗家人智慧的结晶。这个用白银铸就的民族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今天,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给你最好的答案。

苗银饰

有苗族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银匠,银在苗人的传说中是光明的象征,家庭富裕的标志,每个苗族家庭都会不惜重金用银饰装扮自己的女儿。在苗族民间传说中,一个叫巴高的苗族男子特别聪明,他把一根根银棒裁短,然后弯起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又把多余的碎银打成小圈戴在手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就是最早的“苗银”。根据苗族上古传唱下来的叙事长诗《娘阿莎》中的“水龙王”唱词:“还你六张巾,退你银项圈”。以及《换嫁歌》中的:“头插锦鸡毛,衣裙身上套。一只银项圈,胸前闪耀”等唱词的推,苗银的出现时距今日是在两千年以上。

苗族银饰的产生,代表的是一种深层的精神动因。它的诞生有种巫术的功能。苗族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在漫长的迁徙途中备受磨难,不仅忍饥挨饿,更无法解释风雨雷电、洪水猛兽这些对他们生命造成极大威胁。面临厄运,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苗银是驱邪之上品,还可以消灾祛病。在行路途中,饮山泉水前,要先用手镯浸入山泉消灾而后饮。苗族妇女的银围腰链也是驱邪的器物,必须由舅舅请人打制,戴上后终身相随。她们死后的随葬品中,还有特制的小号银角和银碗。人去世后,也要在墓穴中洒一点银屑,让银子伴随着他们的灵魂不遭遇恶鬼。

苗银饰

苗族银饰里藏着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有着苗家人对祖先的崇敬,对自然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苗家人眼里,蝴蝶是万物的始祖,传说在很久以前,蝴蝶和水泡“游方”(谈恋爱),后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孵出了姜央、龙、虎、水牛、蛇、蜈蚣、雷等十二兄弟。姜央是苗族的祖先,所以“蝴蝶”就是始祖,苗族人民供奉她,把她融入到自己喜爱的银饰中,以求保佑村寨安宁、子孙繁衍、五谷丰登。纵观苗族银饰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头饰、胸颈饰、手饰、衣背饰还是腰饰,不管是在整体造型上还是在细节的图案中,都会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蝴蝶。

鸟在苗家人的传说中也有着别样的意义,有的说蝴蝶妈妈生下的十二个蛋是由脊宇鸟艰难的孵化了十二年之后才产出了十二兄弟,苗族称为苗家十二古祖。由于脊宇鸟完成了孵化,因此被作为创生人类的参与者而被供奉为神鸟。所以我们会在很多银饰中看到蝴蝶妈妈和脊宇鸟的组合。据说在很久以前,天地小如斗笠,是巨鸟科啼和科乐的诓哄和孵抱,天地才慢慢的变成现在这么大。还有人说苗族居住的蚩尤坝在将被洪水吞没时,是神鸟帮忙传递信息,苗民才得以逃生,又是神鸟在洪水中抢出了粮种和树种,才有今天的粮食和山林。所以,苗族人民对鸟的敬仰和喜爱也在银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苗族人在大迁徙的路途中,为了方便携带银子,苗族人把银制作成各种银饰,穿在身上,同时也将苗族的文化、历史烙印在这些银饰上。对于苗族人来说,银饰既是财富,也是史书。苗银制作工艺繁杂,银块要经过熔银、锻打、拉丝、纽丝等环节,才能制作成一件银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栩栩如生、磅礴大气、雍容华贵、流光溢彩的各类银饰。都是一种饱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

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苗族银饰它记载着苗族文化的变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底蕴。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综合展厅中精美的苗银饰静待你,只为你讲述一个被灿灿银光包裹着的民族中千年传承下来的荣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敲一打间用白银铸就一个被灿灿银光包裹着的民族——苗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