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经济学(九)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办事过于抱持追求盈满的状态就容易过度了,不如适度就停止;把铁器磨得过度又尖又利(这里也可以形容过度显露锋芒)了,如再继续磨下去锐势就难以保持长久。金银财宝、难得之货装满高大的厅堂过于公开对外人显摆(炫耀)而追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可能无法长久守藏了,因为,过于显露就容易被人知道,诱惑勾引起来别人的贪欲占有之心和人与人财富占不均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容易引来盗贱的窥盗和仇富的行为;如果到了富贵而又骄横不低调的程度,那就是更加给自己留下了祸根,人类就是这样的物种,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总是会有心怀怨恨之心,因此,拥有金银财宝、难得之货本来就容易若人妒忌,如果,富贵而又骄横的程度与拥有的金银财宝、难得之货就让人认为你的财富是来路不正,甚至可能是因为不合仁德做了一个范奸作科取之无道得到之财,就更会引起人们的仇富之心甚至群起而攻之。所以,事情做到的圆满的程度就要懂得含藏收敛应该适度停止了,才不会引来灾祸,只有这样,才可以符合价值规律的法则持而久之的持续性发展而实现整体的效用(益)最大化。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过度浪费、放纵。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笔者感悟】:

这一章正面讲一般人的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本章的主旨在于写“盈”。“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自满自骄都是“盈”的表现。持“盈”的结果,将不免于倾覆的祸患。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这一章又使我联想到老子好像是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主体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使边际效应小于零,而是应该在边际效应等于零这个度时即适可而止。那么,什么是边际效应呢?边际效应:是指主体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数量付出的时候,所带来的单位价值效应的数量的变化。从人的角度来举个例子:某个特定的时空之中,比如说甲在肚子饿了的时候,拿了一盘包子在吃的时候,第一个,乃至第四个非常香,当第五个吃完刚刚好吃饱了,即这个从吃0~~~5个包子的过程是正的价值效应(这是个边际效应大于0到等于0的过程),当吃第六个包子时,哪怕是一口,也会产生厌足感或者腻了的感觉即没有价值效应(这时边际效应还是等于0,但是已经处于边际效应为0与负的边际之中),最后剩下几个如果还再勉强吃下去甚至会引起肠胃的负担即产生负的价值效应(这时边际效应是小于0为负)。所以,在某个时空之中,5个包子就是甲填饱肚子从而总价值效应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多一个少一个都是不行的,这就是“中道”即符合价值规律的法则做事。

所以,当杯子装水,达到杯口的边缘时,再装时水就会过于盈满而溢出;当铁匠把铁器磨得过度又尖又利时,再磨就会过于使它又变得钝了;金银财宝、难得之货装满高大的厅堂过于公开对外人显示而追求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容易若人妒忌,如果,富贵而又骄横的程度与拥有的金银财宝、难得之货是甚至取之无道的话,就会引起人们的仇富之心。所以,事情做到的圆满的程度就要懂得含藏收敛应该适度停止了,才不会引来灾祸,只有这样做才可以符合价值规律的法则持而久之的持续性发展而实现整体的效用(益)最大化。

有人可能会说“‘在边际效应等于零这个度时即适可而止’不准确,当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停止了,这时的边际效用肯定大于零”

其实,边际效应等于零这个度是一个范围,如果“在边际效应等于零这个度时即适可而止”不准确,那么,边际效应等于零时总的价值效应(或者总效用)最大化这个判断就不准确。其实,边际效应等于零时就是需求量=消费量,如果价值主体能够总是处于这个状态说明他或者她是完全信息、完全理性的状态,这就类似于物理学的物体在外力衡量时做匀速运动一样,不同的是一种是自然规律,一种是人自身的价值规律。现实中价值主体时时刻刻的需求量=消费量即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存在的话他或者她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真正的神了,但是,现实中可以围绕着这个轨道波动:有时候,需求量>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大于零为正,这种状态说明不及;有时候,需求量<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小于零为负,这种状态说明过度。但是,人这个控制系统总是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调节自己趋于人体系统自己的价值轨道,使之接近中正之道!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理解这段话就会明白人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与经济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