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 Python 描述符,没学会你打我

学习 Python 这么久了,说起 Python 的优雅之处,能让我脱口而出的, Descriptor(描述符)特性可以排得上号。

描述符 是Python 语言独有的特性,它不仅在应用层使用,在语言语法糖的实现上也有使用到(在下面的文章会一一介绍)。

当你点进这篇文章时

你也许没学过描述符,甚至没听过描述符。

或者你对描述符只是一知半解

无论你是哪种,本篇都将带你全面的学习描述符,一起来感受 Python 语言的优雅。

1. 为什么要使用描述符?

假想你正在给学校写一个成绩管理系统,并没有太多编码经验的你,可能会这样子写。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复制代码

看起来一切都很合理

>>> std1 = Student('小明', 76, 87, 68)

>>> std1

复制代码

但是程序并不像人那么智能,不会自动根据使用场景判断数据的合法性,如果老师在录入成绩的时候,不小心录入了将成绩录成了负数,或者超过100,程序是无法感知的。

聪明的你,马上在代码中加入了判断逻辑。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if 0 <= math <= 100:

            self.math = math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if 0 <= chinese <= 100:

            self.chinese = chines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if 0 <= chinese <= 100:

            self.english = english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复制代码

这下程序稍微有点人工智能了,能够自己明辨是非了。

程序是智能了,但在__init__里有太多的判断逻辑,很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巧的是,你刚好学过 Property 特性,可以很好的应用在这里。于是你将代码修改成如下,代码的可读性瞬间提升了不少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setter

    def mat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mat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property

    def chinese(self):

        return self._chinese

    @chinese.setter

    def chinese(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chinese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property

    def english(self):

        return self._english

    @english.setter

    def englis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englis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复制代码

程序还是一样的人工智能,非常好。

你以为你写的代码,已经非常优秀,无懈可击了。

没想到,人外有天,你的主管看了你的代码后,深深地叹了口气:类里的三个属性,math、chinese、english,都使用了 Property 对属性的合法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功能上,没有问题,但就是太啰嗦了,三个变量的合法性逻辑都是一样的,只要大于0,小于100 就可以,代码重复率太高了,这里三个成绩还好,但假设还有地理、生物、历史、化学等十几门的成绩呢,这代码简直没法忍。去了解一下 Python 的描述符吧。

经过主管的指点,你知道了「描述符」这个东西。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你去搜索了下关于 描述符的用法。

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实现了 描述符协议 的类就是一个描述符。

什么描述符协议:在类里实现了 __get__()、__set__()、__delete__() 其中至少一个方法。

__get__: 用于访问属性。它返回属性的值,若属性不存在、不合法等都可以抛出对应的异常。

__set__ :将在属性分配操作中调用。不会返回任何内容。

__delete__ :控制删除操作。不会返回内容。

对描述符有了大概的了解后,你开始重写上面的方法。

如前所述,Score 类是一个描述符,当从 Student 的实例访问 math、chinese、english这三个属性的时候,都会经过 Score 类里的三个特殊的方法。这里的 Score 避免了 使用Property 出现大量的代码无法复用的尴尬。

class Score: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score = default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TypeError('Score must be integer')

        if not 0 <=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self._score = valu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return self._score

    def __delete__(self):

        del self._score


class Student:

    math = Score(0)

    chinese = Score(0)

    english = Score(0)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

复制代码

实现的效果和前面的一样,可以对数据的合法性进行有效控制(字段类型、数值区间等)

以上,我举了下具体的实例,从最原始的编码风格到 Property ,最后引出描述符。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带你感受到描述符的优雅之处。

到这里,你需要记住的只有一点,就是描述符给我们带来的编码上的便利,它在实现 保护属性不受修改、属性类型检查 的基本功能,同时有大大提高代码的复用率。

2. 描述符的访问规则

描述符分两种:

数据描述符:实现了__get__ 和 __set__ 两种方法的描述符

非数据描述符:只实现了__get__ 一种方法的描述符

你一定会问,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网上的讲解,我看过几个,很多都把一个简单的东西讲得复杂了。

其实就一句话,数据描述器和非数据描述器的区别在于:它们相对于实例的字典的优先级不同

如果实例字典中有与描述符同名的属性,如果描述符是数据描述符,优先使用数据描述符,如果是非数据描述符,优先使用字典中的属性。

这边还是以上节的成绩管理的例子来说明,方便你理解。

# 数据描述符

class DataDes: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score = default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self._score = value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print("访问数据描述符里的 __get__")

        return self._score

# 非数据描述符

class NoDataDes: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score = default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print("访问非数据描述符里的 __get__")

        return self._score

class Student:

    math = DataDes(0)

    chinese = NoDataDes(0)

    def __init__(self, name, math, chinese):

        self.name = name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def __getattribute__(self, item):

        print("调用 __getattribute__")

        return super(Student, self).__getattribute__(item)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

                self.name, self.math, self.chinese)

复制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math 是数据描述符,而 chinese 是非数据描述符。从下面的验证中,可以看出,当实例属性和数据描述符同名时,会优先访问数据描述符(如下面的math),而当实例属性和非数据描述符同名时,会优先访问实例属性(__getattribute__)

>>> std = Student('xm', 88, 99)

>>>

>>> std.math

调用 __getattribute__

访问数据描述符里的 __get__

88

>>> std.chinese

调用 __getattribute__

99

复制代码

讲完了数据描述符和非数据描述符,我们还需要了解的对象属性的查找规律。

当我们对一个实例属性进行访问时,Python 会按 obj.__dict__ → type(obj).__dict__ → type(obj)的父类.__dict__ 顺序进行查找,如果查找到目标属性并发现是一个描述符,Python 会调用描述符协议来改变默认的控制行为。

3. 基于描述符如何实现property

经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定义描述符,且明白了描述符是如何工作的。

正常人所见过的描述符的用法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我想说的是那只是描述符协议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或许你还不知道,其实有很多 Python 的特性的底层实现机制都是基于 描述符协议 的,比如我们熟悉的@property 、@classmethod 、@staticmethod 和 super 等。

先来说说 property 吧。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知道了 property 的基本用法。这里我直接切入主题,从第一篇的例子里精简了一下。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setter

    def mat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mat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复制代码

不防再简单回顾一下它的用法,通过property装饰的函数,如例子中的 math 会变成 Student 实例的属性。而对 math 属性赋值会进入 使用 math.setter 装饰函数的逻辑代码块。

为什么说 property 底层是基于描述符协议的呢?通过 PyCharm 点击进入 property 的源码,很可惜,只是一份类似文档一样的伪源码,并没有其具体的实现逻辑。

不过,从这份伪源码的魔法函数结构组成,可以大体知道其实现逻辑。

这里我自己通过模仿其函数结构,结合「描述符协议」来自己实现类 property 特性。

代码如下:

class TestProperty(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get=None, fset=None, fdel=None, doc=None):

        self.fget = fget

        self.fset = fset

        self.fdel = fdel

        self.__doc__ = doc

    def __get__(self, obj, objtype=None):

        print("in __get__")

        if obj is None:

            return self

        if self.fget is None:

            raise AttributeError

        return self.fget(obj)

    def __set__(self, obj, value):

        print("in __set__")

        if self.fset is None:

            raise AttributeError

        self.fset(obj, value)

    def __delete__(self, obj):

        print("in __delete__")

        if self.fdel is None:

            raise AttributeError

        self.fdel(obj)

    def getter(self, fget):

        print("in getter")

        return type(self)(fget, self.fset, self.fdel, self.__doc__)

    def setter(self, fset):

        print("in setter")

        return type(self)(self.fget, fset, self.fdel, self.__doc__)

    def deleter(self, fdel):

        print("in deleter")

        return type(self)(self.fget, self.fset, fdel, self.__doc__)

复制代码

然后 Student 类,我们也相应改成如下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 其实只有这里改变

    @Test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setter

    def math(self,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math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Valid value must be in [0, 100]")

复制代码

为了尽量让你少产生一点疑惑,我这里做两点说明:

使用TestProperty装饰后,math 不再是一个函数,而是TestProperty 类的一个实例。所以第二个math函数可以使用 math.setter 来装饰,本质是调用TestProperty.setter 来产生一个新的 TestProperty 实例赋值给第二个math。

第一个 math 和第二个 math 是两个不同 TestProperty 实例。但他们都属于同一个描述符类(TestProperty),当对 math 对于赋值时,就会进入 TestProperty.__set__,当对math 进行取值里,就会进入 TestProperty.__get__。仔细一看,其实最终访问的还是Student实例的 _math 属性。

说了这么多,还是运行一下,更加直观一点。

# 运行后,会直接打印这一行,这是在实例化 TestProperty 并赋值给第二个math

in setter

>>>

>>> s1.math = 90

in __set__

>>> s1.math

in __get__

90

复制代码

对于以上理解 property 的运行原理有困难的同学,请务必参照我上面写的两点说明。如有其他疑问,可以加微信与我进行探讨。

4. 基于描述符如何实现staticmethod

说完了 property ,这里再来讲讲 @classmethod 和 @staticmethod 的实现原理。

我这里定义了一个类,用了两种方式来实现静态方法。

class Test:

    @staticmethod

    def myfunc():

        print("hello")

# 上下两种写法等价

class Test:

    def myfunc():

        print("hello")

    # 重点:这就是描述符的体现

    myfunc = staticmethod(myfunc)

复制代码

这两种写法是等价的,就好像在 property 一样,其实以下两种写法也是等价的。

@TestProperty

def math(self):

    return self._math


math = TestProperty(fget=math)

复制代码

话题还是转回到 staticmethod 这边来吧。

由上面的注释,可以看出 staticmethod 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描述符类,而myfunc 在此刻变成了一个描述符。关于 staticmethod 的实现,你可以参照下面这段我自己写的代码,加以理解。

调用这个方法可以知道,每调用一次,它都会经过描述符类的 __get__ 。

>>> Test.myfunc()

in staticmethod __get__

hello

>>> Test().myfunc()

in staticmethod __get__

hello

复制代码

5. 基于描述符如何实现classmethod

同样的 classmethod 也是一样。

class classmethod(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

        self.f = f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None):

        print("in classmethod __get__")


        def newfunc(*args):

            return self.f(owner, *args)

        return newfunc

class Test:

    def myfunc(cls):

        print("hello")


    # 重点:这就是描述符的体现

    myfunc = classmethod(myfunc)

复制代码

验证结果如下

>>> Test.myfunc()

in classmethod __get__

hello

>>> Test().myfunc()

in classmethod __get__

hello

复制代码

讲完了 property、staticmethod和classmethod 与 描述符的关系。我想你应该对描述符在 Python 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 super 的实现原理,就交由你来自己完成。

6. 所有实例共享描述符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对描述符足够了解了呢?

可在这里,我想说以上的描述符代码都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呢?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class Score:

    def __init__(self, default=0):

        self._value = default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return self._value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0 <= value <= 100:

            self._value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

class Student:

    math = Score(0)

    chinese = Score(0)

    english = Score(0)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复制代码

Student 里没有像前面那样写了构造函数,但是关键不在这儿,没写只是因为没必要写。

然后来看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 std1 = Student()

>>> std1

>>> std1.math = 85

>>> std1

>>> std2 = Student()

>>> std2 # std2 居然共享了std1 的属性值

>>> std2.math = 100

>>> std1 # std2 也会改变std1 的属性值

复制代码

从结果上来看,std2 居然共享了 std1 的属性值,只要其中一个实例的变量发生改变,另一个实例的变量也会跟着改变。

探其根因,是由于此时 math,chinese,english 三个全部是类变量,导致 std2 和 std1 在访问 math,chinese,english 这三个变量时,其实都是访问类变量。

问题是不是来了?小明和小强的分数怎么可能是绑定的呢?这很明显与实际业务不符。

使用描述符给我们制造了便利,却无形中给我们带来了麻烦,难道这也是描述符的特性吗?

描述符是个很好用的特性,会出现这个问题,是由于我们之前写的描述符代码都是错误的。

描述符的机制,在我看来,只是抢占了访问顺序,而具体的逻辑却要因地制宜,视情况而定。

如果要把 math,chinese,english 这三个变量变成实例之间相互隔离的属性,应该这么写。

class Score:

    def __init__(self, subject):

        self.name = subject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return instance.__dict__[self.name]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0 <= value <= 100:

            instance.__dict__[self.name] = value

        else:

            raise ValueError

class Student:

    math = Score("math")

    chinese = Score("chinese")

    english = Score("english")

    def __init__(self, math, chinese, english):

        self.math = math

        self.chinese = chinese

        self.english = english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ormat(self.math, self.chinese, self.english)

复制代码

引导程序逻辑进入描述符之后,不管你是获取属性,还是设置属性,都是直接作用于 instance 的。

这段代码,你可以仔细和前面的对比一下。

不难看出:

之前的错误代码,更像是把描述符当做了存储节点。

之后的正确代码,则是把描述符直接当做代理,本身不存储值。

以上便是我对描述符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把手教你 Python 描述符,没学会你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