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式阅读法》:怎样阅读才更合适?

不知道看什么书?不知道怎么读书?明明整本书都认认真真读完了,为什么还是感觉脑袋空空、仿佛看了个寂寞?

《输出式阅读法》一书中提到阅读有三个阶段,分别是选书、读书和读完三个阶段,快来自查一下你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吧?


1.选书阶段

首先,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

知道“自己想通过读书获得什么”,是获得知识、还是情感?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明白了自己的需求,就相当于明白自己该看哪种类型的书籍了。

其次,便是选择合适的书。

比如我们想要读成功哲学类的书籍,那么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便是这类书籍的经典作品,与其去读以它为基础改编而来的作品,不如直接去读原著更好。

然后,便是选择自己能理解的书。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一步登天的幻想,但幻想归幻想,现实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来。

比如你明明是看习惯了现代通俗小说的人,却偏要挑战去看古代文言文,看不懂内容不说,光是想要理解它的字词意思都要费老大的劲儿,何必呢?

最好,便是选择你感兴趣的书。

我们都知道《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是经典是名著,可是前者光是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后者更是出了名的催眠宝书,如果真的看不进去觉得索然无味,那便放弃它吧。

读书应该是件快乐事,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


2.读书阶段

书已经选到合适的了,接下来就是翻开它进行阅读了。

阅读的第一步,便是先看目录和前言。

通过前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思考以及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通过目录,则可以了解到书籍的大致框架。比如工具类书籍,我们可以通过目录快速锁定我们感兴趣的章节;而像小说故事类的书籍,则可以通过目录大概的了解到情节的发展。

阅读的第二步,及时进行勾画和批注。

当我们阅读时,遇到有共鸣的或是有启发的要及时地进行勾画和批注。

这样做可以留住我们每个一闪而过的想法,而这些都是以后我们能再次阅读时的宝藏。

阅读的第三步,尽量去靠近作者的视角。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尽量靠近作者的视角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新的理解。这样做的话,我们读的书越多,接触到的作者越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越广了。


3.读完阶段

一本书读完了,那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它在我们的身上留下痕迹呢?

那就是输出了。

通过将得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成文字,将它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的人知道。

又或者是把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让它改变你的生活。

总之就是要有输出,不然读完就结束了,那只能算是一种消遣,而不是收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输出式阅读法》:怎样阅读才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