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187

        那一轮行情,是一次很标准的“井喷”,自此以后,中国股市又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井喷”。

        大概折腾了半个多月,指数就开始一波一波走低,我每天忙忙叨叨,折腾了几圈下来,最高市值不到9.5万元,还是没有回本,最后账面上买的两只股票,又被死死地套在里面了。我决定离开老霍,重打鼓另开张。

        1994年国庆节一过,我更换了一个证券交易部,来到了位于礼士路附近的一个证券交易部,洗心革面,把手上所有股票全部卖光,又从银行取了些钱,凑了个30万的整数,打算东山再起。

      我当时想,以后我要做一个市场的主动者,一只狼,而不是待宰的羔羊。

        在新的交易部,我和报单员相距不足3米,只要我提出下单,基本上10-20秒之间就可以完成交易,而且证券交易部大户室,还为我配置了专用电脑,我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我需要的信息,完成判断,快速操作。

        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我从进入股票市场那一天开始,就没有在证券交易部的大厅做过操作。这种速度、信息的优势,在大户室是优先的。

        这些优势我当然要用足,下一步我就要耐心解决其它问题了。

        后面就是实盘操作练习。

        我在证券交易部大户室,每天坚持买进和卖出不超过1万元市值的股票(以前时代T+0交易制度,也就是当天买当天可以卖),只当是做练习题,目的就是验证我在教科书上读过的止损止盈这种操作的基本模式,在实战中中锻炼自己。这种功课,我几乎天天都做,有时候一天还要做两次。

        这段时间,我回到家以后,就是使劲读书,不仅仅读一些国内股票理论、操作方面的书籍,而且阅读其它诸如历史、经济方面的书籍,从宏观方面了解股市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主要精力还是通过股票K线图(一种股票价格涨跌的历史图表)分析和股票涨跌趋势的研究上面。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很重要,我给自己布置了作业,选择出热门股票,通过实盘操作反复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那时候的A股是T+0交易制度,当时我给自己规定,每天买进股票就是1万元水平,不管赚赔,晚上都是空仓。

        这种练习,几个月下来,收益颇丰。一个是读盘能力,一个是心理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大户室的几个老哥们都体会到,我的读盘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这样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等候时机的出现。

        这期间,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给自己在股市做了定位,我定义为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纯粹的投机者,只要买进的股票不上涨,就坚定不移地按照止损止盈的套路出货,和账面的盈亏无关,既然是投机者,就要有耐心,如同非洲的猎豹一样,看准了再出击,机会不好立刻放弃,不存有半点侥幸心理,我需要耐心等候值得让我满仓出击的机会。

        那时候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几只新股票上市,而每批新股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成交金额,算是增加聊新鲜血液,老股票的成交金额也基本保持一种恒定的水平,这就是说,每上市一批新股票,就会有更多的股民入市,参与市场交易,股市这潭水在一点点变大,市场参与者也越来越多。

        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指数也是一点点下跌,几次跌破600点,但始终没有出现更深幅度的下跌,机会似乎都不是太好。我还是坚持小资金做买卖操作,做自己的“练习题”。

        那时候股票交易的印花税和中介费,合计下来是1.2%,也就是说,10元买的股票,您的成本价格天然就是10.12元。是“T+0”没有涨跌限制的交易制度(“T+0”就是当天买进的股票当天可以卖出)。

        在股市几乎人人都热衷于短线操作,希望每天赚一点,哪怕只是1%,这样如果用3万元操作,每天就可以赚300元,相当于一个国家干部1个半月的收入。

        打开电脑,几乎天天都可以在活跃的股票里看到这种机会,但是如果到了真正的实操,几乎是不可能做得到,图表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我对这种想法时代不屑一顾的。

        我的这种超短线操作,只是练习题,我不会沉浸,我要等候值得全仓出击的好时机。

        1994年的“八一”行情,让我目睹聊股市行情的魅力所在,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种行情,作为我在股市活动的主要追逐,我要的是能够疯狂上涨的股票,能够一路疯狂走高的品种,我要的更高级别的机会。

        我计划,没有这样的好机会,我坚决按兵不动,一旦发现,就打一场属于自己的干净利落的“歼灭战”。

        做股票有一个基本原理,你的买卖操作如果是对的,那么你的对手盘的操作就一定是错的。所以你要想成功,就一定是别人的错误,相反别人也在想方设法利用你的错误赚钱,这就是股票市场这个江湖,而在这个江湖里,人们犯错误如家常便饭,而人性的弱点也让人很难不犯错误,我当时觉得,只要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就一定有大的机会在等着我。

        在新的大户室,我认识了几个有思想有头脑有个性不乏智慧的一群北京哥们,多数都是大院子弟,他们各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很沉稳、有的有胆识、有的很机警,有的很厚道,在这里看不到那种市井中的斤斤计较尔虞我诈,或许正是他们的头脑、个性、心中的格局,让他们有能力赚到一些钱,让自己有实力进入大户室玩股票。

        和这几个大户,虽然大家性格各异,但似乎都有一种观念意义上的共识,就是都很有主见,厌恶世俗中的灰色,按照后来比较时髦的说法,大家都挺有那么一点情怀的,我们几个人在这个大户室,很快都成为朋友了。

        在这里,我们当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在上证指数600多点的时候,中国股市应该是长线看好,但至于怎么看好,我们都不清楚,也不可能清楚。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