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阳了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疫情心态”

父母的微笑,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无论生活多苦,都不要把“情绪垃圾”倒给孩子,多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为阳光自信、充满正能量的人。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个女孩给某育儿博主的投稿,感触颇深。

女孩担心父母外出容易感染,提前囤了一个月的粮食,结果妈妈不是抱怨菜没买好,就是吐槽肉不新鲜。

她攒了半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了个手镯,妈妈没有表示高兴,反而数落她眼光不行,买的手镯又贵又难看。

平日里,妈妈的嘴巴也像个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抱怨个不停:什么疫情没完没了,口罩戴着不方便,宅在家就像坐牢……

更让人难受的是,她发烧39度,全身头痛,只想躺着睡觉时,妈妈却在床边吐槽她当年不听劝,非要选护理专业,工作辛苦又不挣钱。

她说:有无数个时刻,我真的想当场就死去,什么心肌炎、白肺都没她可怕。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抱怨,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灰色地带。”

对孩子而言,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疫情心态”:遇事只会抱怨,传递负能量。

这样的心态下,父母自己看不见生活中的光亮,也让孩子的头顶笼罩着乌云。

弥漫在空气中的负面情绪,就像慢性毒气一样,比病毒更侵蚀人心。

01 孩子的不幸,是从父母的抱怨开始的

作家刘继荣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丈夫常年在外,她一个人又要忙工作,又要忙孩子,常常诸多不顺,每天自是怨言颇多。

那一两年,她下班回到家,就苦着一张脸,洗衣做饭,也总是在唉声叹气。

晚饭后,她还要打电话与朋友抱怨各种小职员的难,兼职主妇的累。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听见儿子跟同学吐槽:“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太苦了……”

她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才警醒,自己天天一成不变的抱怨与责怪,竟然也让儿子没了快乐。

情绪传播猛如病毒,父母爱抱怨,最先遭殃的是孩子。

一时的抱怨,父母觉得无所谓,却句句如阴霾,笼罩在孩子心上,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在哈尔滨,16岁的小星好不容易考上一所重点高中,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但小星就是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一心要休学。

母亲百般无奈,只能带小星去普宁市心理科找医生看诊。

对着医生,小星才说出心里话:“母亲每天都要说,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把钱花在我身上。”

小星心里明白,父母为了培养他没少花钱和心思,所以他也一直很努力学习,就连放假,他的时间也是排的满满当当的。

可是母亲每天还是不停抱怨:生活不容易,供他学习花了很多钱……

他身心俱疲,倍感焦虑。

来自妈妈身上的负能量,就像一块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久而久之,他觉得他觉得妈妈生活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就想着干脆不要上学了,这样就不用花父母的钱,也就不会对不起父母辛苦挣钱了。

《圈层突围》里,有个“黑洞人”的概念。

说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像个“黑洞”,不停地散发暗黑能量,将周围的人吞噬于情绪的泥沼之中。

爱抱怨的父母便是如此,不断释放负能量,遮蔽了孩子积极看待事物的眼睛,让孩子也变得消极又悲观。

父母埋怨网课效率不好,孩子学习态度不行,孩子就真的会不思进取,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力气。

父母诉苦疫情下这难那难,孩子也会失去对生活的盼头,变得怨天尤人。

父母的情绪映照着孩子的世界。

父母爱抱怨,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诅咒,父母嘴里的“不幸”,或早或晚,都会在孩子的身上应验。

02“垃圾场”里,养不出健康的孩子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曾将满屋子怨气的家,比作垃圾场。

试想,一个心智尚不坚定,阅历不够丰富的孩子,一直被父母的唉声叹气、生活实苦裹胁着,在他的内心,又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一份网络研究调查表明:在爱抱怨和诉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着这些表现:

会察言观色、敏感、容易自卑、很多事不敢跟父母说,选择默默承受,怕麻烦别人,再好的天赋再多的想法也不愿表达……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刻进孩子的性格里,影响孩子的一生。

想起一位在中学当班主任的朋友分享的一个案例。

她班上有一个叫小佳的女孩,是一名转学生,平时少言寡语,喜欢自怨自艾。

她真正关注到小佳,是因为有一次,她无意看见小佳拿着铅笔就往手臂上戳。

朋友这才发现,小佳的胳膊上十几道口子,让人触目惊心。

了解过后,朋友才知道,小佳的父母因为疫情创业失败,换了工作后又各种不顺,每天回到家就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她因为刚换到新学校,学业落下了好多,网课又跟不上,各种压力无处安放,生活的苦恼也无处诉说。

但父母要么只顾指责她学习不好,一直在倒退,要么就是抱怨生活实苦,让她争气点。

外在的情绪压力,加上内在的焦虑,小佳找不到情绪的出口,就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最后压抑成伤。

我们常说,孩子是环境的产物。

当父母把家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场”,孩子也就生活在“垃圾堆”里,自然难以养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尤其是三年疫情,孩子正面临着严重的“新冠次生灾害”:

网课在家成常态,缺少同伴交流,户外活动极少,情绪极易焦虑、烦躁,对真实世界无兴趣……

他们心中的烦闷和苦恼尚且无法排解,父母再时常抱怨工作的不容易,生活的不如意,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心理负重。

有句话说:“事情压不垮人,但面对事情的态度可以。”

父母叹一口气,压在孩子身上,其实就是一座大山。

长期生活在悲观的家庭环境里,孩子心理能量不断被消耗,成长营养得不到供给,孩子自然很容易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03 最好的爱,是把阳光种进孩子的心里

前段时间,有一个21岁的单亲妈妈外卖员一夜刷屏,被网友夸赞是“全网笑容最甜妈妈”。

这位妈妈17岁嫁人,18岁生女,女儿才五六个月时,丈夫就因为一场车祸去世。

一夜间,她成了寡妇,女儿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

不久,丈夫的赔偿金额到账,婆婆又把她赶出了家门,一分钱也没有给她。

无奈下,她只能带着尚在襁褓的女儿回到了娘家,可父母坚决不让她带着个拖油瓶。

斟酌再三,她只能带着女儿背井离乡。

丧夫,被驱逐,四处飘零,说起这些事时,这位妈妈脸上却总挂着笑。

仿佛只要还能笑,余生就不会太差。

她对生活如此,对女儿也是如此。

不管日子再苦再难,她也从不抱怨,不诉苦,反而总是苦中作乐,认真过好每一天,把阳光种进女儿心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女儿,也总是一张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亮晶晶的大眼睛里好像住着星光。

美国作家谢丽尔曾说过:

“人生无常,总会遇到我们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时,我们至少能够做到改变自己。”

父母应对困难的态度,其实是孩子最好的生活范本。

让孩子看到,不管日子再苦再难,父母也不失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这份乐观与坚强,就是父母给孩子成长的最好助力。

在《佐贺的超级阿嫲》一书里,日本著名喜剧大师岛田洋七曾记录下自己寄养在外婆家的故事。

他们住在破烂的茅草屋,家里经常没米下锅,只能靠早点睡觉挨过饥饿的夜晚;

做饭的食材,都是从河上游菜市场流下来的残瓜烂菜。

虽然每天面对极端贫困的生活,但外婆总是超级乐观,她说:

“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那要看你怎么想了。”

“别把辛苦看成辛苦,坚信明天会一片光明,就一定会有好运的。”

在外婆的感染下,洋七也总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看待生活。

也正是这段经历一直鼓舞着他,让他最终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

生活其实就是种种琐碎的日常和一地鸡毛的烦恼,为人父母,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却可以转变自己的心态。

把生活给我们的酸柠檬,切成柠檬片,加上蜂蜜水,就是一杯酸甜可口的柠檬汁。

当我们传递的是快乐和正能量时,给孩子带去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心里永远散发温暖和笑容,拥有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任何困难都压垮不了他,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

教育家钱志亮说:

“决定一个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比起能力,更多的时候靠的是他内在的个性品质。

其中,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

是啊,乐观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的风水。

想要培养一个风吹不倒,雨打不垮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摆正心态,遇事不抱怨,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正面的成长氛围。

心理阳光的父母,才能带动孩子心理阳光。

积极面对风雨的父母,才能带动孩子向阳而生。

愿父母们都能做一个内心富足,积极乐观、眼里有光、心底有爱的父母,照亮和温暖孩子的人生旅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阳了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疫情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