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时,我们想得到什么?

近来公司在招聘,90后是面试主力军,短短三五年的工作经历,平均呆过8-10个公司,薪资要求也是天文数字(总监级薪资水平)。都想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那么应该如何衡量?

01

钱多

一切谈月薪的,都是纸老虎。

刚毕业拿着5000的月薪时,特别羡慕拿着10000月薪的广告同学。前者过着标准的朝九晚五生活;而后者周末加班、周中通宵是便饭,即996。

计算两者时薪:朝九晚五是5000/22工作日/8小时/天=28.4元,996的广告狗是10000/26天上班/平均12小时/天=32元。拿10000月薪的比拿5000月薪的也就每小时多个3.6块钱,考虑到长时间上班对人的身心摧残,不是每小时多给3.6块就填补得了的。

隐形福利不是钱,却很值钱。

朋友H毕业,若选择某三线城市的职业学院任教,2w+月薪,若选择一二线城市较为知名的学校任教,作为应届生只能获得6-8k的月薪。

职业学院为H背书的加分能力相对弱,如果H的目标是今后获取更高的职业发展空间,则知名学校提供的条件含金量更高,可能为H争取到更高的发展平台,为H今后的个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02

事少

不是数量少,而是性质单一

数据分析师、案例调查研究员,专注于观察归纳总结,提供数据支持的科学建议。他们不需要作出抉择,不需要考虑数据好不好看,不需要搜集数据,关注数字背后的关联及隐藏规律,挖掘出数据的意义。于企业,这些分析更具有价值;于个人,他们将更得心应手处理今后的工作。

低专业度的单一重复工作不在考量范围。

不少用贴发票一路高升的鸡血案例提醒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做,会带来回报。

对于专业度低、重复度高的任务,我只想说一句,任务列表中只有20%的工作对今后个人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贴发票肯定是剩下的80%。贴发票贴十年的经验值最可能换来的是——被刚来的实习生顶替了。

03

离家近

在20-30岁的个人成长黄金阶段,价值链:注意力>时间>金钱。

15分钟走路和1.5小时的车程的通勤成本,不仅是时间及油费停车费的差:1.5小时的时间成本,1.5小时的注意力成本,这1.5小时若用于自我提升增值带来回报的机会成本,这些还未算上车辆耗损折旧保养费用,以及万一发生意外刮蹭需要处理耗费的精神成本及经济成本。

《缝纫机乐队》的大鹏,刚到北京就在郊区(大概北六环)购有房子,但公司搬到长安街,他搬到长安街,搬到五道口他也搬到五道口。处于创业阶段的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注意力成本,节省通勤耗费的注意力成本,没准就是哪个关键时刻临界点上的临门一激灵。

通勤时间如果能充分高效利用,住得远也无妨。我曾每天往返于北五环与东二环,利用每天3小时的通勤时间,三个多月下来用kindle刷了快20部的小说。我在通勤路上的阅读效率要比安静阅读效率更高(这点我也很费解),且不论读小说的价值,但那阶段的确是几年来看书最多的时间。

04

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千千万万,唯独适合自己的最靠谱。

有计划在本职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事少这个衡量标准可以退居次要。在不努力都不知道现实有多绝望的现代,还奢望过上农耕文明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幸福生活?想利用个人斜杠特长,发展第二职业去实现更丰富的人生,离家近(业余时间多)则是主要考量标准;要是背负房贷车贷压力大,钱多就是硬道理。

不要贪心,明确个人规划,分析现阶段主要目标,作出取舍,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及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时,我们想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