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烂片纯粹就是浪费时间,看口碑电影是精神上的熏陶。
2021年11月了,还有不到2个月时间就是2022年了,跨年的小伙伴找好了吗?年度目标完成了吗?
——一旦不去奶奶妈妈爸爸轮番上阵。告诉你的同学都怎么怎么样了,就你还这样那样,我们为了你吃不着睡不着,半条命都没了。
——大城市竞争大,我们没有背景没有能力,回来县城好,工作也已经找好了,不求你大富大贵,安安稳稳在我们身边就行。
——年底了,我们部门目标还没有达成,你能力好,多分担一些,给你压担子,也是培养锻炼你的战斗力,我这是为你好……
你是不是被催到崩溃了?
认识、亲近的人,有没有人对你说:“我是为你好“?
你有没有对你认识、亲近的人讲过:”这是对你好“?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以「我是为你好」来干预别人的生活,甚至在「我是为你好」“压迫”下,自己也在无意识用这种方式干预着别人。
——我这朋友啊,人单纯、善良、不谙世事,我要替她把把关。
——XXX公司规模小,没有发展前景,回绝了吧。
不要用你认为的善意,来让别人感激你。
这句话来源电影《触不可及》,在豆瓣评分高达9.3分。
电影介绍:
《触不可及》取材于真实事件,获2011年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弗朗索瓦·克鲁塞与奥玛·赛分享影帝桂冠。
沉迷跳伞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在一次跳伞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导致脖子以下全部瘫痪。他高薪聘请一位陪护,应聘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专业的陪护人员。但菲利普却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并且刚从监狱释放回来的德里斯。身边人非常不理解,他给出的回答是:他对我没有同情心。这样两个背景迥异的人,主仆之分,却出人意料的相处融洽。在德里斯的陪护下,菲利普开始尝试新的东西,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电影故事讲述得哀而不伤,让人满溢着幸福的笑容。
虽然主角是残疾人士,但这部影片却不是塑造一个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的主角形象,这部围绕主角菲利普遇到意外成为残疾人士后想要的尊重、自由展开。
《触不可及》没有用生与死拿来当噱头的泪点,但也通过影片告诉我们,在生命有限的时光里,享受心随我动的肆意及明白自以为是的怜悯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尊重。
感动无关,与关心无关,这是对生命的敬意与尊重。
一开始影片描述,前来应聘陪护的人基本心态:抱着衣不解带的服侍、牺牲自我、容忍病人的一切坏毛病和坏脾气。自我感觉很伟大,很感动,所以理所当然认为别人也会感动。
看,我不分昼夜服侍你,忍受你的无理要求、坏毛病,不是为你情绪稳定吗?为你好吗?
但是你不是当事人,你以为的「我是为你好」可能根本就是不是别人需要的,这就是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不要用你认为的善意,来让别人感激你。
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却被拍得有趣、真实、自然、动人,在惊叹的同时又引发很多人心底里的思考。
我们每一个拥有独立想法的人都有一个无法被别人轻易触及的地方,不管是健康的人,亦或是身患重症的人。这个地方隐藏了是我们的敏感脆弱亦或是自卑灰暗。
如何来对抗「我是为你好」带来的烦恼?
这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想知道的吧。电影中德里斯做法可提供些许的思路。
1
有个“以自我中心”的强大心脏
电影中的德里斯是一个刚从监狱释放回来黑人,应聘菲利普Philippe陪护时,面对很多专业的竞争对手,真实坦诚不怯场。
对陌生人,德里斯是这样:没有吃过半融巧克力的他对服务员说,“刚才的巧克力没有煮熟”。他觉得不好吃,就和服务员直言,还有剧院那段,“一棵会唱歌的树”。有勇气在大庭广众说出自己的想法比那些感到不舒服却默默忍受在背后生气的家伙好太多了。
对雇主,德里斯是这样:在飞机上,菲利普用德里斯式的幽默,在遇到气流导致飞机抖动一下的时候,对德里斯说:“没事的,只是机身有个洞而已。”而德里斯回应则是:“你习惯了悲剧,可我不习惯”。抱着善意把对方放在对等的位置。
以自我中心的强大心脏,做到极度坦诚时,就已经无坚不摧。
2
“找到跷跷板得平衡点 ”
当德里斯走出菲利普家的大门,菲利普招新的倍护时,完成使命的德里斯开始适合他的新生活,但他和菲利普的友情不会因为离开而改变。
亲近的人总是想要为自己想很远,做很多:
——父母似乎把儿女的婚姻大事当做了自己的事;
——领导似乎把下属当成自己得所有物,工作时间找,下班时间找。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边界感被模糊得太厉害了。很多亲人不会向菲利普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
但不代表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也有能做到的事情的。
沟通,找到让彼此舒服的位置:明确到他们担忧的点是什么,自己的想法是怎么样,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向他们传递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商量出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点(虽然难,但比不做强)。
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去体验,如果背后能有强有力的后盾,前行的更无所畏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