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成长 孟子 每日28分钟 第十一天

各位同仁早上好,上一节孟子谈到,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如果君王能够与百姓共享自己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就会赢得天下人心,成为王者。这既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样一个人能够与周围人分享自己的物质所得以及精神所得,也会赢得爱戴,因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好,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与梁惠王下2.2。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zhuàn]有之。”这里的囿是指的古代驯养草木禽兽的园林,有围墙的叫做院,没有围墙的就叫做囿,那么齐宣王问听说周文王的捕猎场园林有方圆七十里那么大,真的吗?孟子回答说历史记载上是这样的,齐宣王又问,“若是其大乎?”这不是太大了吗?孟子回答说“民犹以为小也。”百姓还觉得很小,齐宣王又说“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齐宣王的意思是说我的园林只有40里那么大老百姓还觉得大,这是什么原因?

孟子回答说“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chú ráo]往焉,雉兔者[zhì tù]往焉,与民同之。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这4个字,与民同之说周文王的捕猎场虽然方圆70里那么大,但割草砍柴的人都可以去,捕猎之人也可以去。与民同之,文王的园林是跟老百姓共享的,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老百姓觉得这片园林太小了,这不是也可以理解吗?那么齐宣王的囿又是怎样的呢?孟子继续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说我刚到达齐国边境的时候,就得先打听清楚齐国的禁区,这样才敢入境。我害怕犯杀人罪,我听说四郊里有方圆四十里的捕猎场,有人如果不小心杀死猎场里面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一样,这方圆40里的捕猎场不就成了设置了一个大陷阱吗?在国家里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陷阱,老百姓讨厌这样的猎场,觉得它面积太大,不也是应该的吗?民以为大不易亦乎?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周文王的囿是一个公用的国家公园,而齐宣王的囿他是一个皇家私人猎场,当然不是一回事,一个公一个私,齐宣王以麋鹿为重,把人民为轻,老百姓怎么能不痛恨如此的暴政呢?所以领导者是否能够与民同乐,领导者是把公字放在前头,还是把一个私字放在前头?这个区别可就大了,独乐乐不如与民同乐,与民同乐这4个字太重要了。

公与私的区别就在于愿意不愿意与民同乐与人分享。

事实上今天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就是如此设计的,我们每个人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需要分享和共享,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君王也不是全能,天才也有致命缺陷,而普通人也有一些实际的优势。我们唯有相互链接,相互帮助,利益他人才能利益自己,才能拥有幸福圆满,所以与其独享,不如分享和共享。

好,关于分享的话题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人们之所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本质上还是有这样一个错知错见,因为人们认为在物质的世界里是0和游戏,就像分蛋糕一样,一个人分得多,另外一个人就分的少了。所以人们既然有这样的错知错见,就不愿意分享给他人,都想自己占有更多。然而事实上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相互之间是可以作用和转化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尽的宝藏,这份无形的精神财富,这份无形的资源可以不断开发出来,开发出心中的智慧仁爱能量,进而转化为物质财富。

所以当我们能够确信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并且掌握了开发这份保障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不断的深入的持续的开发自己的无形宝藏,同时也分享给更多人,帮助他人开发无尽宝藏,这就是无中生有的一个秘密。所以无不是没有,而是拥有无尽的资源和财富,无尽的智慧与仁爱。如果我们真的明白了这一点,还会担心自己的匮乏吗?还会担心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吗?

再举一个例子来理解分享的行为作用,人们经常讲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所以很多企业家希望把财富分享给核心骨干和员工,来赢得大家的人心。

有的时候财散的确做到了人聚,但有的时候也未必,财散反而人散,有的时候员工为了核心骨干给了他太多的财富,他就不再想努力奋斗了,就想我的后半生就足够了,所以可能反而导致核心骨干和员工不再想奋斗了。

所以这里的关键啊在于我们在与他人分享财富的时候,变成怎样一颗心,对于财富的分配必须依道而行,因为财富它是一个很有能量的这样一个东西,你要去驾驭这个巨大能量的财富,需要拥有智慧,有智慧的去分享财富,有智慧的去拥有和驾驭财富,才能真正拥有幸福成功的生活,也才能与他人建立长久的信任和链接。

所以本质上我们还是要在自己的心上用功,我们在分享财富的时候,我们在分享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时候,起心动念上是真的为了他人好,是真的对他人好,这样的分享才能真正有价值,否则的话我们给别人很多的财富,让别人不劳而获,让别人成为实力阶层,就是依赖财富钱生钱,从而拥有生活这种叫做实力阶层,这样的人可能反而就不愿意再奋斗了。

这种财富的分享方式就未必是利益于他,可能反而会害了他。

我们对自己的子女也好,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也好,我们在分享的时候一定要依道而行是真的让他能够成长,对他真正有益。当我们拥有一份真正的智慧,再加上对他人的真心关爱,这样的分享才能建立比较坚实的信任。当我们内心有一份诚意,没有人能够拒绝我们真诚的对他好,这个时候与人同乐才是真正持久的快乐。我们相信内心有无尽的宝藏就不再害怕分享,当我们明白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我们就会乐于分享越多,我们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接下来请方子老师为我们剖析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错知错见,解决一个当下的问题。

各位同仁,各位伙伴,周一早上好。今天是一个家庭问题,关于子女教育,我们来听听这位母亲遇到了怎样的困惑。

方子老师您好,各位家人,大家好。小时候我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家长老师都不喜欢我,常常因为自己背不过课文,受到严重的责罚,手被打得又红又肿,在学校相当的自卑,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总觉得低人一等,没有自信,抬不起头来参加工作,没有高学历,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有了孩子之后,我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成绩,一直以来就是打压式的学习,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说教给他压力。小学期间他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我学习中华文化之后,才意识到这种强迫式的学习不对,放松了这种管教式的学习。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他对学习没有了兴趣,也没有了学习动力。我很焦虑,不知道如何有效和孩子沟通,更不知道如何引领孩子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谢谢您的分享。关于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们最为牵挂的,而且不少家长遇到了和您一样的问题,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只有高学历才能有出息,这是一个错知错见,不仅给孩子制造了紧张的情绪,同时也给大人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里我们表达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成长,而成长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是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成绩的高低只是衡量成长水平的一个维度,那不是全部。

我们看这位母亲在他小的时候,他的家人是在成绩这个维度上培植他,因此在他的记忆当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在他的心里就会把父母培养他的这种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根深蒂固。等到结婚后有了孩子无形当中,他也会把这样的方式带到对自己孩子的培养上。你看他也只是在孩子学习成绩这样一个维度上去要求孩子,可是我们的孩子就如同一棵小树,小树需要水分,也需要阳光,也需要营养,所以只给小树浇水或者只给阳光。

这都是在一个维度上想想看,我们不管怎么努力,小树都是长不好的。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小树渴望着更多方面的阳光,渴望着多方位雨露的浇灌。虽然孩子讲出来,但是他们内心都会有这样的渴望,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帮着孩子全面的成长,他们的未来才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甚至圆满的人生。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听听有一位家长的分享。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我叫聂红霞,是一位22岁大4男孩的妈妈,下面我和大家分享通过学习我的教子观念的转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我也不例外,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我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为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我对儿子的成绩格外关注,严格要求,一路走来,采取陪伴看管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即使孩子对我的话,经常是听而不闻,置之不理,最后甚至无法沟通,我才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

非常幸运的是2018年的12月,我接触到了致良知,从那以后我开始每天不间断的学习,通过学习学会了反求诸己,自己各方面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终于明白对孩子最大的爱是提升自己心灵品质,并引领孩子坚守圣贤。

2019年1月,儿子放寒假回家,和我共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阳明心学儿子受到感染,加入了学习,而真正发生转变的是2019年3月,我和儿子去长春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线下学习会,儿子上台真诚的分享,坚定的励志,为祖国奋斗60年,利益更多人。

这次学习会上励志、勤学、改过、和善,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从此他更加努力了。学习会结束后,我们两个进行了深度的沟通,通过沟通才发现儿子这些年对我有莫大的怨念,他向我吐露了心声和感受,我也向孩子承认了这些年做的不好的地方。

这次沟通之后,我和孩子信心的距离拉近了,他心里这么多年对父母的不满也化解了,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一家建立了家庭会议机制,每周一次讲家人的优点,找自己的缺点,一家人都真诚的改正错误,平等的交流,我也感受到孩子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怎样担负起这份责任呢?通过学习,我深深的明白和体征,父母心灵品质的提升,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提升一分,孩子就成长一分,培养孩子的感恩心、仁爱心、宽容心等,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这些品质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对孩子生命的一份尊重。

谢谢您的分享。或许我们这位同仁谈的还不够透彻,但是他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当父母尊重孩子这个宝贵的小生命的时候,两颗心链接起来,孩子也会比较快的跟了上来,所以说孩子有高学历才能有出息,这样的偏知偏见,错知错见,会让我们只在一个侧面上去推动孩子的成长,而每个孩子心中拥有无尽的宝藏和无尽的潜力。如果有了这样的偏知偏见,错知错见,孩子就很难把他们的潜力,他们内心无尽的宝藏开发出来。

这位同仁从您刚才的问题当中,你说您经过学习,觉得不能强迫孩子学习,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结果孩子一落千丈,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你看到了偏颇的一面,结果把这方面的推动力卸下去之后,相当于完全放弃了对孩子的指导,放弃了做父母的责任,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能不一落千丈吗?如果孩子在父母的责罚抱怨的环境中成长,就会给孩子增加极大的心理负担。

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不仅仅是成绩的问题,而是孩子学习态度的问题。因为孩子现在的学习态度,就是明天的生活态度,也是未来成就事业的态度,所以我们都希望儿女能有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事业,这样一个圆满的人生。

既然我们期待圆满人生这样的结果,我们就要在儿女这棵生命之树上,从各个方面来培植它,最根本的需要回到树的根部,君子悟本本立而道生,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孩子原本有着巨大的生长的能量和向上生长的能量,把这部能量激发出来,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成绩。所以成绩不是打压出来的,也不是强迫出来的,是孩子的生命力被点燃之后释放出来的。

作为家长,我们都不反对说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立德树人,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份感恩之心,孩子有一颗感恩心,包容心、利他心等等美好的品德,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这样的美德?阳明先生在教条式龙场出生,这一篇文章里给弟子指出了4个修学的步骤,理智勤学、改过、择善,这4个步骤的指向都是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建设心灵品质。古时候孩子启蒙都要首先学习圣贤经典,四书五经,目的就是把正知正见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里,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今天我们来看,假如我们在单位当中是一个领导的岗位,你可否想象如果我们单位要招聘年轻的一位同事,你说我们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希望他一定不仅仅有才华有能耐,而且我们一定希望他这个人真诚、善解人意,关爱他人,一定是这样的。同样我们这样要求别人也会如此的要求,这就是社会的需求。如果孩子只是成绩好,但是他不真诚,纵然他有十八般武艺,也不见得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更不用说有出息了。

由此可见咱们做家长的还要在心上,帮助孩子去除错知错见才行。

前提是我们家长首先要明理,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人生真相,圆满的人生需要圆满的各方面,家长去除错知错见,也才能帮到孩子去调整错误。那么各位同仁,今天的错知错见是孩子有高学历才能有出息,正知正见是孩子全面的成长,才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甚至圆满的人生。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深深的祝福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日成长 孟子 每日28分钟 第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