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风雨靠山屯(29)

            贺广福

说到皇陵,就不得不说说“八大柜”。

清末北京“八大柜”,是指兴隆、广丰、 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这八大木厂。

清代,皇室宫廷建筑,一般都是在明朝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皇家大型工程,由内务大臣主管,再由工部转交给当时京城的十二家木厂承包。这十二家木厂被称为“八大柜”和“四小柜”(“四小柜”是艺和、祥和、东升、盛祥等四家木器厂)。

十二家木厂中,以马家的兴隆木厂,被称为“首柜”,所有皇家工程,都由“首柜”向工部统一承办,然后再分发给其他十一家木厂分头施工,“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总承包商”。

当时,北京从事古建的八大柜八大木匠铺子,都是马家的,其中最大的就是兴隆木厂,专门修皇家园林。颐和园、故宫、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世界文明遗产,都有“八大柜”的贡献。“八大柜”还主持维修了多座坛庙、寺观和陵寝。

明、清两代,马兰镇因修边关、盖庙宇,建皇陵,云集了南方、北方众多能工巧匠。皇陵修建以“八大柜”为主。镇里有三座戏楼,数府君山的最大,规模仅次于北京颐和园的大戏楼,在京东数第一,这也是“八大柜”的杰作。

别的戏楼有四根柱脚,此楼仅用两根石柱脚。前台、后台两层楼,构造精巧、宏伟壮观。府君山戏楼为什么如此壮观,技艺高超呢?因为古代匠人都要供奉自己的祖先,如木瓦工尊鲁班、油石工尊菩萨、种菜工供雹神、理发匠尊罗祖等。八大柜为了孝敬自己的祖先,在鲁班庙的对面(座南向北,台口正对鲁班庙)建了这座戏楼。用的是修皇陵剩余的上等建筑材料。这些能工巧匠为自己的祖先建戏楼,自然格外用心,施展了各自的绝技高招。故此建起了这样技艺绝伦的大戏楼。每到自己祖先诞辰和升天之日,都要唱戏四天,故此,马兰镇有一年唱七十二台戏之说。除三伏天和三九天中断外,几乎每天有戏,有时塔山和府君山同时唱戏。

“八大柜”修建皇陵,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康熙二年,昌瑞山下建孝陵时,其他工程都完成了,唯独大碑楼四角的四根华表难住了修陵的工匠们。华表(俗称望天吼)是一根十多米高、直径一米多粗、重有数万斤的汉白玉石柱,上刻有金龙走兽。要把这样一根石柱竖立起来,在当时没有起重设备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众多能工巧匠中,有位祖籍北京的马姓工匠,他是“八大柜”的知名匠师,马匠师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一种垫土增高的方式,通过在石柱底下用土一层层垫高的方式,终于把四根数万斤石柱竖立了起来。后来,马姓匠师后人们在马兰镇定居,他手艺也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青头拜的老师正是马姓匠师第六代传人马保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 | 风雨靠山屯(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