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试想一个场景:快要考试了,你发现还有很多英语单词没有记住,于是,在考前一晚,临阵磨枪,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居然还用上了,暗自得意。考试之后过了几天,老师再次在课堂上提出上次考试的相关内容,你居然没有一点印象,即便那道相关题你当时还做对了。
生活中太多这样的场景了,明明急匆匆往家赶要拿某件东西,但是到家看到洗衣机刚洗好的衣服还没有晒,于是立马去晒衣服,等下楼或者走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回家要拿的东西忘记拿了。
明明是当时熟稔于心的知识,过了两三天还是要费老大一番力气才记起。昨天跟朋友一起去喝酒,记得开始还跟小张打赌谁先被喝趴下谁就怂,今天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躺在自家床上了?
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常见的场景,而且都是关于记忆的,短期记忆,工作记忆以及失忆等等,这些不同的记忆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又为什么会被遗忘,我们且来看看柿木隆介的这本《记忆的常识》。
关于作者,来头还真不小。首先他是一名医学博士,日本脑研究第一人。也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顺天堂大学和综合研究学院大学教授,同时还是日本内科学会和日本神经学会专业医师。经常参与各电视台的脑神经专题节目。
这本由柿木隆介著的《记忆的常识》概括起来特点就是:实事求是,谦虚严谨,通俗易懂。有深度还能深入浅出,实属难得。
记忆常有,但对记忆了解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通常只是抱怨自己记性越来越差,却没有任何改善的措施,这主要也跟他因为对记忆的不了解导致面对问题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就需要了解该如何更高效地记忆?人类是如何科学利用记忆原理的?以及记忆为什么会消失?
如何更高效地记忆?
我觉得在弄清楚这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要了解记忆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再来讨论如何提高记忆。
1,记忆的原理。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块区域叫海马体,是专门负责接收我们对身边各种现象的记忆,即类似“刚才买那块蛋糕花了多少钱”这种短期记忆。
信息在海马体内被过滤,保留下的那部分被传送到颞叶,这种被颞叶接收的记忆也就是长期记忆。就像我们工作之后几乎没有怎么运用英语,但是看到一些单词依旧回忆得起它的意思,这就是长期记忆。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大概也会发现,很多长期的记忆都有一些特点,那就是:印象深刻、意义重大或者经常反复的事。
2,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关于提高记忆力,很多人都在探求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方法,有人认为运动能促进自己记忆,有人认为大声朗读出来记得更牢,在我看来,很多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都是暂时的,最终还是需要后期多次重复回忆,这就牵扯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忘记是一个逐渐推荐的过程,如果我们在刚记住不久就再回想一遍,然后在一天以内再复习一遍,这样一来记忆的效果就大大增加,要是过了更长一段时间再复习一次,那基本上就已经记得非常牢固了。
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上学期间老师要敲黑板,苦口婆心地教我们这种记忆方法,常识蕴含真理。
人类是如何科学利用记忆的本质的?
人们总是在探求各种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最终是想要记得更久,学更多的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应该就是科学地充分地利用知识为人类服务,P300脑指纹就是其中一个成就。
P300的原理是因为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类脑波反应。一般是在遇到少有的,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容易发生。并且,相应的记忆越强烈,P300就越容易出现。
这样一来就可以运用到侦探中,比如当嫌疑人看见自己使用过的凶器照片时就容易出现脑指纹,这也可以作为进一步判定凶手的依据。当然,为了尽量防止有人对抗脑指纹,需要在很多条件下多次进行脑指纹检验,提高准确性。
关于失忆你了解多少?
有得到就会有失去,有记住也会有忘记,没毛病。就像开篇讲的那个场景,醉酒之后不省人事,第二天完全不记得酒后发生了什么事。这主要是因为酒精进入了人的身体后,大脑会被麻醉,从额叶到小脑再到海马体,不难想象,负责短期记忆的“仓库”被封锁,记不起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关于失忆,大家可能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更严重的形态,那就是痴呆症,学名是阿尔茨海默病。这跟很多的因素有关,很多的疾病也会表现出来这种病症的症状,比如说脑中风,脑损伤等引起此症。
但最常见的应该还是跟年纪有关,老龄化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正在逐年增加。
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用到记忆,我们曾经因为记忆力差学习不好而病急乱投医,因为自称“脑科学家”的一番吹捧就买来大量提高记忆力的神丹妙药,现在通过《记忆的常识》我们对这些行为也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了。
记忆对于我们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存在,就跟我们的呼吸一样,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对记忆有更深刻的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踏实行动,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反哺社会,让记忆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