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离别片段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4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6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燕太子丹和知道荆轲计谋的人都身着白衣头戴白帽,为荆轲送行。到了易水河边,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奏起乐器,荆轲听到乐声就伴着歌唱,歌声渐渐悲壮,在场的宾客闻之莫不落泪。荆轲走到易水河边,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又弹奏出慷慨激昂的乐声,宾客都睁大双眼,头发都竖起来了。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没回头看一眼。

白衣白冠的宾客(包括高渐离,太子丹)/荆轲/易水/歌乐

1燕太子丹和知道荆轲计谋的人都身着白衣头戴白帽,为荆轲送行。这一句构建了白衣白帽的场景,渲染悲情的气氛。白衣白帽来送行,是如送葬。宾客众多却无一言,无祝愿,无挽留,沉默是献给死亡的诗篇。

2到了易水河边,祭过路神,就要上路。到了此处,宾客就不能再送了,分别在即。易水河畔,白衣宾客。送别多是在河边,河是一道分隔线,奈河是世间最大的分隔线,生人在这头,死者在那头。这里的易水就像奈河,而荆轲即将要踏上奈何桥。

3高渐离奏起乐器,荆轲听到乐声就伴着歌唱,歌声渐渐悲壮,在场的宾客闻之莫不落泪。高渐离一演奏,荆轲就能“和而歌”,两者应该是朋友关系;眼见好友要做千古之事业,前途不可测;取一高渐离,高渐离之心即读者之心,不然着离别的悲则无处可以依托。荆轲心中也有未卜之感,用其歌声渐渐悲壮表现荆轲心境的转变,未及多想>感到悲壮,再用宾客的垂泪进一步表现荆轲此行的悲壮。

4荆轲走到易水河边,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这一举动是其心中死志已决,意志坚定的表现,他已然在歌词中道明了志向:一去不返。表现了荆轲的大义。

5高渐离又弹奏出慷慨激昂的乐声,宾客都睁大双眼,头发都竖起来了。这里描写了宾客的表现,睁大双眼,头发冲天。用这种表现表达气氛的慷慨激昂,前面无形的悲壮便清晰了起来。

6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没回头看一眼。不回头,这是死士的决心。

易水送别这段,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白衣冠/至易水上/风萧萧兮)和宾客的表现(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了悲情的离别场面。又通过细节的描写(为变徵之声/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终已不顾),把荆轲的大义凛然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荆轲刺秦王 离别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