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资本在VC领域即将崛起

募资难是2019年一级市场的主旋律,一直延续至2020年,即便身为知名管理人,加上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帮助的前提下,仍然很难解决自筹的那部分。

而另一边,个体资本在悄然崛起,中美市场几乎同步。

虽然发展原因各不相同,但这或许将成为中国一级市场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个体资本,顾名思义是以个体为主要核心的资本形态,无论其法律结构如何,只要以个体为核心的决策及运营体系,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个体资本。

曾经风靡一时的天使投资人,非常接近个体资本的定义。但随着一部分天使投资人盲投失败,另一部分机构化,天使级个体资本1.0时代宣告结束,随后是一次大升级。

个体资本的源头有很多,有曾经的GP、LP,也有套现成功的企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等,通常个体资本的项目来源并不依赖固定团队,甚至根本没有团队,更多的是沿着个人的资源线开展业务,对项目的观察期更长,与创始人的交集更多,对被投资人的判断以及把控强于机构。

个体资本与个人投资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的投资规划。

对个体资本而言,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是其个人资本配置的一部分,对投资金额、投资频次都有明确的计划,通常一年内投资项目数量多于1个少于3个,金额500万到3000万不等。

对于被投项目而言,个体资本介于财务投资人与股东之间,创始人与直接资本人打交道而不是代理人,更易于沟通。同时个体资本在长期陪跑方面更有优势,毕竟没有基金周期的限制,也没有LP的套现压力。

在公司业务拓展方面的资源支持力度也更大,因为个体资本所关注的很多项目,就在它所处的优势领域,可以说个体资本本身就是行业专家。

但个体资本的不足也很明显,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个体资本还不被接受和认同。

它对项目下一轮融资的帮助力度稍显疲弱,甚至背负可能遭到机构投资者排斥的风险。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投资公司、投资基金等形式化法律结构解决。

同时个体资本倾向于和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团队合作,完善投资流程、利用虚拟投委会进行风险评估、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投后管理等工作,相比自建团队,以明显更低的成本,来解决专业领域问题,自己本身坚守“自有资本、独立决策”的特征。

个体资本大多没有管理费支出的忧虑,也不必通过不断融资,扩大规模来维持庞大的团队,它更精准、更长期的投资方式,在未来也许将使得10亿以下规模的机构很难生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体资本在VC领域即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