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

    朱家只剩朱重八和朱重六兄弟俩,一贫如洗的家庭又雪上加霜的家破人亡,眼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如同祖先那样—分头逃难,各自浪迹天涯。这一别,也许就永远不能相见了,兄弟俩抱头痛哭,甚至惊动了隔壁的王大娘。大娘也是善良人,菩萨心肠,了解情况,安慰一番后,给兄弟俩出了一个建议,重八年龄还小,不适合去流浪,先去皇觉寺出家当和尚吧,相对安稳,还有口饭吃。送佛送到西,帮人帮到家,大娘拿出压箱底的钱,买了香烛礼品,让儿子领着朱重八去皇觉寺当了和尚。

      朱重八在皇觉寺过起了半饥半饱的和尚生活,只过了15天,全县大饥,朱重八连半饥半饱的日子都过不上了,寺庙也没有粮食了,老和尚将粮仓封仓,叫大家自谋出路。这时朱重八又被迫回到了当初的选择:去流浪。而流浪的本质就是沿路乞讨,混口饭吃。不过朱重八的乞讨还是相对体面的,有一套体面的行头,一套僧服,一只瓦钵,一个木鱼,说法比较体面:叫做化缘。流浪的朱重八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随意飘荡,面临着未知的风险和困难。

    老和尚说南边年景好点,他沿着小路向南走去。经过一个村子他挑了一家高门大户的院子,有点胆怯的扣动门环。可以想象,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要突破多大的心里障碍才能张开口啊。老半天,门开了,看了一眼,又“咣”的把门关上了,朱重八心里一凉,正犹豫不决要转身走的时候,门又开了,一只拿着勺子的手伸了出来。朱重八赶紧把碗伸过去,一勺生了虫子的糙米哗哗滑落:“今天已经过去三个化缘的了,就这点了,快走吧。”

      流浪的生活就此开始了,他先是向南走到合肥,又向西走往河南。随后的几年,他相继流浪到河南信阳,临汝等地,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一路跋山涉水,风云飘荡。他住过大户人家的下人房,睡过村边的破庙,也曾以天为幕,地为席。当过短工,打过架,偷过钱,设过局,甚至挖坟掘墓。这三年尝遍了酸甜苦辣,历尽千辛万苦。

      朱重八的三年流浪生活,就相当于上了三年社会大学,由于悟性高,他成绩非常出色,已成为老油条。三年行走于险恶的江湖,他认识了善良,慷慨,也见识了残忍,冷酷;领略了勇敢,义气,也看到了背叛,苟且。这使他对人性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这识人的本事,就是这时历练出来的。这三年的生活改变了他的性格,从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变成了滑不溜秋,大胆狡猾的野兽。从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人。

      从卑贱的贫农到高贵的天子,其过程并不像苹果由绿变红那么简单。光辉灿烂的数千年历史中,那些丰功伟绩的开国皇帝,除了秦始皇和北魏,隋,唐等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开国皇帝以外,几乎都是出身江湖。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他们从社会最底层的农名和城市贫民到皇帝的过程,都有一个流氓化或者说流民话的过程。

      所以,流氓也是一种可怕的存在,他们狡猾的个性,丰富的阅历,成了他们坚硬的盔甲。

      走出去,迈开腿,看这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是学习人性最好的方法课程。朱元璋如果没有走到流民这一步,没有看到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没有这开阔的眼界,也许他就当不上皇位,坐不上那金銮宝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