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开阔的人生境界

到底怎样才能够得到幸福呢?

励志书和成功学里标记着有钱和实现所谓的梦想就称之为幸福,但是所谓梦想,大多数渐渐的不能实现,化为泡影;而作为普通的人,也不能赚够令自己心满意足的钱,所以理想程度的金钱与名利都不可得,那么,就无法得到幸福了吗?

人生意义的满足无非只有两类:社会责任和个人幸福。两者不是完全分裂的,为什么总会顾此失彼呢?

一切的觉得自己不幸福的理念可能都是比较得来的,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平等的,那么也就无所谓贫富了。但是幸福真的只要比过所有人就可以了吗?

小时候我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擦炮,我非常羡慕,但是爸妈绝不提给我买擦炮,我可能是有些内向,不记得有向父母要求过达成自己微不足道的愿望。后来有一次,我得到了奶奶的压岁钱,妈妈没有没收,我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买擦炮上,买了好几大盒,最终和表哥在一个山坡上一下午的时间把擦炮放的一干二净。

那时我清楚的记得自己并没有多少喜悦,为什么已经得到了还是没有那么开心呢?类似的是去海边,作为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我从小就想要去海边,越长大去海边的愿望就越强烈,但是真正到了山东的海边,我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愉悦,反之还觉得有些失望,跟想象中的有太多差别。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事物,我们以为得到了那些就能得到幸福,如果有哪些因素阻碍了我们的追寻,我们就会对那些因素痛恨不已。所以有了对于长相的忧虑、对于父母的怨恨、对于别人的身世和背景的羡慕,我们做着下行比较,也做着上行比较,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并因为无法满足而贪婪、愤怒和悲伤。

名利、金钱、好听的声音和俊美的面容还有别的永远也满足不尽的愿望,他们真的是生活的中心吗?把那些欲望全部去掉,就不可以幸福了吗?如果我们比现在更加糟糕,就没有生存的条件了吗?

三毛和萧红还有四大才女并不漂亮,但是不能妨碍他们的文学才华,海伦·凯勒是盲聋人,也没有阻碍她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总是在悲叹我们没有一些条件,所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女生会说自己如果漂亮些,就可以得到帅哥的青睐,因此有了整容,变成了人造美女;男生会想要家里更有钱,那样就可以省去很多努力;糟糕的学生将自己的成绩归因于自己没有聪明的头脑·····

这一切是何其的荒谬!假使有了那些不停抱怨的人所心心念念的东西,就可以达成幸福了吗?不见得。在《盗钥匙的方法》中,两个男人互换人生,最终穷的还是穷,富的还是富,富裕的人找寻到了自己的人生幸福,而贫穷的人还是不敢付诸行动。

穷与富之间不仅仅是金钱数量上的区别,还有习惯、心态和思维等等的区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说应该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为中心来经营自己的人生,是的,以规则来构筑人生,不是让世俗和他人意见来左右自己的意见,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原则为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行事是颠扑不灭的法则,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就一直提倡以原则来行事,因此要求士子必须修习四书五经,以天下为己任,西方则有各种精神,比如骑士精神、宗教精神等等。

一切意志坚定的人都是以原则为中心,原则,或可称之为信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建议写人生宣言,其实就是人生清单。类似宪法或者是各种场所和职业所遵从的无形、不成条文的规则和已经列纲分类写好的规则。

我们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规则,有规则引导就能更好的扮演这样那样的角色,可惜的是大多数场所都不像护士、医生那样有条文清晰的规则,大多数角色的规则更是不成条文、约定俗成的。

违反规则的代价很明显,唯有顺应规则才能无往而不胜。所以经验和获得经验的能力才显得格外重要。书籍即规定了一些普遍性的可习得的经验,并且有的书在教我们掌握变通和交往——即获得规则的能力。读书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获取珍贵的经验的渠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没有任何条件是不得不拥有的,不要再以个人的缺陷为借口,整天盯着已经存在的缺失是无补于事的;也不要再拖延,不去行动了,大好年好没有任何光阴可以容许我们去追逐那些自己的人生意义意外的事情。

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这是最最要紧的事情,唯有扮演的很好,才能够得到幸福。

所以,爱自己的亲人、有一份稳定的可以满足生存需要的职业、不懈的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永远不停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开阔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