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4)N4-14小组活动记录——统整课程如何在14组落地

朱翠梅的会议记录

       N4-14小组活动记录——统整课程如何在14组落地

                                 2020.5.14

一、朱娟老师:主持人寄语“这一秒的坚持,就是下一秒的奇迹”

1.分享制作雷神视频事例:鼓励大家要树立”我是团队,团队是我“的理念

2.让N4-14小组统整课程落地,让创意飞起来

3.统整课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袁欣老师:证据链条的学习模式

1. 谈跨学科整合.主张“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研究活动”。

2. 分享国外教材《科学维度》中的经验:证据链条的学习模式

01.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教师提出主题

02.根据主题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子主题

03. 教师根据子主题设计融合不同学科的学习活动

0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线索点串联起来证明子主题

05. 将各个子主题进行整合回归主题

3.例谈落地

01. “一双鞋“——证据链条的学习

02. 《天气与模式》——线索点“天气如何测量?”

三、赵亚男老师:基于儿童哲学的德育教育

1.阅读融合。分享与阅读融合经验:班级阅读课、学生共读绘本、直播讲书、故事续写

2.主题班会。分享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经验:情景剧表演,绘本创作,辩论赛,综合实践。

3.生命教育。介绍开展生命知疫活动,让学生懂得生命的过程、价值与起源,要珍惜生命。

4.成果展示:读书打卡、思维导图、直播图片、实践活动图片以及情景剧图片

四、刘文霞老师:认识生命,唤醒生命

1.生命教育

01.背景(现状)分析:无视他人生命、高级利己主义者、学习机器、学生自杀现象个案、社会生命的无视等

02.活动目标:认识生命、向死而生、珍爱生命、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

03.实施内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

04.实施途径:学科教学(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活动课、社会活动、专题活动等

2.专题课程:生命之”疫“

01.课前研讨:导学课、小组研讨、校级活动

02.双师课堂:课题引领(激励评价)、教学形式(高中低段)

03.教学内容:围绕十节课展开,即自然观、科学观、自由观、生死观、英雄观、他人观、价值观、自我观、天人观、未来观等

04.成果展示:跨学科、跨区域、跨年级

05.过程性评价、时间跨度,责任落实

3.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思考:课程出发点、课程设计、校级支持、及时复盘、成果展示,以及统整课程与活动课程区别等

五、罗祎老师:项目统整课程如何在高中化学落地

1.研讨背景:复工复产,继续抗击疫情的需要及措施(做好清洁、通风,采取进行定时消毒,出门佩戴口罩等)

2.关于统整课程的化学相关内容

01.消毒剂使用常识: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严重时可夺命。

02.常见消毒剂的分类

(1)含卤素类消毒剂(氯、溴、碘等)

(2)有机物类消毒剂(醇类、酚类、季铵盐类)

(3)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3.案例:消毒剂,如在疫情防控期间,84消毒液、漂白粉、过氧乙酸等各类化学消毒剂,在各种消毒场所要分开使用。

六、张延梅老师:一粒玉米的世界

1.我们的食物

01.发现食物:寻找食物、食物分类、食物哪里来

02.食物从哪里来:长在哪里,为什么长这儿

03.食物到哪儿去:消化系统,饮食习惯,生命健康

04.没有了食物怎么办:个人需求,国家安全,保护环境,我们怎么做

2.一粒玉米的世界

01.认识玉米种子

02.种玉米

03.观察玉米的生长

04.收获玉米

05.用玉米做实验

06.玉米的用途

07.人对淀粉的消化、吸收

七、王莉莉老师:思维导图在统整课程中的构想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在教学运用中的优势

例谈:好用、实用、可用!

思维导图的优势

成倍提高学习、教研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把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点上,增强师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增强师生的总体规划能力,激发大脑的整体功能。

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

处处可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制定计划、师生读书等

八、胡楠楠老师:关于统整课程的思考

1.课程目标:确定各个学科共性的目标

关注自己(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关注他人(成果应用的社会性)

善于思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乐于探究(经历只是探究的过程)

2.成果导向:以什么样的成果来证明学习的理解

任务驱动(真实任务),学科互联(相互支持)

学生角色(职业体验),社会价值(社会性成果)

3.问题驱动:学科核心深度思考的问题

学科驱动问题——学科内容问题

统整课程不应该是“拼盘课程”,或者倾向于跨学科项目化课程

4.评价工具、技术工具、支持工具

01.评价工具:学情评价,自评与互评,学习过程的评价,元认知评价,学习成果评价

02.技术支架:学情调查,学习反馈与交流,学习展示

03.学习支架:知识学习支架,能力提升支架,教师,学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5.14)N4-14小组活动记录——统整课程如何在14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