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的旅程大同小异,让我们开始正视死亡——《好好告别》

也许是预设的期望太高,读完反而有些些失望。但终归在作者将恐怖甚至有些恶心的操作及轻松的描写结合在书中时,还是能够获得一些感悟。


死后的旅程大同小异

作者凯特琳处理焚化炉


肉体进入到殡葬厂前,你也许是一名父亲/母亲/退伍军人/婴儿等,是各自生活的主角。

一旦死亡,进入殡葬厂,之后肉体所经历的处理,也仅仅因为殡葬厂的高级与否,过程实际大同小异。

装扮一番——抽干液体——捣碎器官——灌入防腐剂——火化——碾磨残骨——送至亲人——墓地

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容易让人产生生理上严重的不适感,但这就是现实。


正视死亡

作者凯特琳·道蒂


没有死后的人告诉我们死后是什么样的,未知往往伴随着恐惧的产生。某期刊曾列出人类害怕死亡的7条原因。

1. 我的死亡让家人和朋友悲伤

2. 我所有的计划和事业都将终端

3. 死亡的过程很痛苦

4. 我无法再有任何人生阅历

5. 我不能再照料需要我照看的人

6. 若有来生,我不知道自己会发生何事

7. 我害怕自己的遗体出事

在没有正经的“死亡教育”基础前,社会中很少出现死亡的信息、讨论,教育系统中也几乎没有关于死亡的踪影。

正视或者不正视,死亡都在那里,人的脆弱性恰恰体现在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至少目前为止)。正视死亡,你会时刻意识,生命的终点就是终结,途中的体验与感受才是生命的意义。

死亡deadline的存在,才让我们勇往直前,促使我们完成目标,去学习、去爱、去创造。正视死亡,才能在活着的时候更积极、乐观、豁达、不拘小节。

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长期以来一直遭受胰腺癌的折磨,2018年6月份,他终于不堪病痛,选择去瑞士执行安乐死。2019年2月24日,其家人公开了傅达仁服药安乐死的最后画面,在妻儿的陪伴下,重现了最爱的主持片段,甚至一同唱了一首歌,让死亡变得平静与喜乐。没有慌张、没有迷惑,坦然面对死亡。

对临死的亲朋好友好好告别,也带着真挚的情感在 ta 死后陪ta走完安葬前的简单处理。当死亡将降临自己身上的时候,也可以好好地同这个世界告个别。


鼓励更自然的葬礼

以秃鹫象征天葬


殡葬业经历多年发展,已经沦为商业控制的所谓“仪式”。我们似乎已经不在意殡葬处理的每个过程有何意义,只是认为没有这个就不合理、大家都这么做。

作者主张的是

原子构成了我的肉身,我的心脏、指甲、肾脏、大脑都是原子组成的。这好比一个通用的贷款计划,等时候能到,我就要把这么原子还回去。

如果我的尸体能够滋养杜松树的树根,能够强壮秃鹫的羽翼,这是让我成为我的不朽,其他任何人也应如此。


最后

说实话,关于死亡,是个值得一生思考的问题,单凭一本书几乎没可能产生顿悟的效果。所以作者也在积极地进行着视频问答的制作、同各界人士合作推动死亡教育等。

起码,暂时让我们有了这跟弦。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后的旅程大同小异,让我们开始正视死亡——《好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