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520 我的营养平衡观

这是我写给《时尚健康》十八周年的专栏,发在这里代替今天的日记。


有一次参加一个美食节,开幕式上请了几位大厨做他们的拿手菜给嘉宾品尝。承蒙主办方抬举,让我坐到了嘉宾席的第一排,得以见识了几位五星级酒店大厨的菜品。菜做的不错,造型美,吃起来也有味道。毕竟是有经验的大厨的出品,水准还是有保证的。

湖南版臭鳜鱼

图片发自App

几位评委在评论菜品时分别从造型、味道、技术等方面做了点评,其中有两位评委说某道菜的营养搭配不合理,主料是肉就应该配上一些蔬菜,这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符合膳食平衡的原则。这样的情境在录制《厨王争霸》的现场也见到多次,有的专家评委要求厨师在一道菜里做到荤素平衡、酸碱平衡。听到这样的评判,我有些错愕:这些人懂不懂膳食平衡呀?用一知半解的营养学知识评判菜品,他们心里就没个准谱吗?在我看来在一道菜里搞什么饮食平衡,营养平衡,基本上等于胡扯。

蒸鸡枞

图片发自App

​且不论酸碱平衡问题已经被医学界和营养科学证明了是个伪命题,(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能决定的)就是人们常说的饮食平衡(膳食平衡)所说的内容也不是这些专家评委理解的那样。

图片发自App

按照权威的解释,膳食平衡应该是这样的:“一日膳食中食物构成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应品种齐全,包括供能食物,即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非供能食物,即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纤维素。粗细混食,荤素混食,合理搭配,从而能供给用膳食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

​为了身体健康,饮食上需要平衡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过多或过少(样数,也就是不同的营养物质)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各种营养物质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的度,所谓饮食的适量、适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需要明确了解的是,膳食平衡(饮食平衡)说的不是哪一个具体的菜式,而是一日三餐或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衡。

图片发自App

中午吃肉了,晚上就可以清淡一些。今天蛋白质摄入过多,明天就可以多吃些蔬菜瓜果调整一下。强调在一道具体菜式中做到荤素协调、营养平衡是对膳食平衡的误解、曲解,是膳食平衡概念的滥用,是机械的、教条的、简单粗暴的、甚至可以说是弱智的。

华夏饮食从起始阶段就行成了饭菜的对立统一。饭之无味衬出菜之美味,有味道的菜才是饭的最佳拍档。这种饭菜的对立统一,让中国烹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追求着味道。味道好坏,是一道菜能否受到消费者追捧的最重要因素,道理很简单:好吃,吃的人就多;不好吃,就没人会点这道菜。强调本味也好,突出复合味也罢,无非就是要把菜做的有味道,把菜做得好吃,有人喜欢吃。在一道菜里,主料与辅料以及调味料有效配合(辅料和调味料也是食物多样性的组成)出好的味道,在我看来就足够好了,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什么膳食平衡再去配搭一些与味道不相干的东西。

​肉可以和蔬菜一起做成一个菜,但是肉一定要和蔬菜一起做成一个菜吗?不在一起就不能达到膳食平衡了吗?猪肉可以和白菜粉条一起炖煮成猪肉炖粉条,猪肉同样可以单独成为红烧肉,不同味道的两个菜都好吃,有人说红烧肉原料单一,不符合膳食平衡的原则,谁让你只吃红烧肉了?配上一个醋溜白菜不就平衡了吗。

我们可以吃手抓羊肉,也可以吃羊肉炖萝卜;可以吃酱牛肉,更可以吃土豆烧牛肉。不同做法取决于我们想要的味道,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有太多的方法做到膳食(营养)平衡了。吃到好味道的饭菜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饭菜香,人们愿意吃喜欢吃,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也就成了一个愉悦享受的过程。生命之树长绿,而理论总是灰色的,如果再机械地、教条地使用理论,也许这世上就不会再有好味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520 我的营养平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