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地觉悟】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寻找自我,拥有自我。
哲学家们常常教导我们,要“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的确,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
然而,“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哲学家们自己尚且争论不清。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
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
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
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
如果有,便表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
这两种意义上的“自我”都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的,而是在人生认识你自己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
正因为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负责。
“认识你自己!”
——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古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来规劝世人。
对这句箴言可作三种理解。
其一,人要有自知之明。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认识你自己。”
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
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
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
苏格拉底更进一步,从这句箴言中看到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承认自己在宇宙最高秘密面前是无知的。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因为这句话,他被德尔斐神谕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其二,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人性的秘密,都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人性。
认识你自己事实上,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无情地把自己当作标本,借之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
其三,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自我实现,真正成为自己。
在人类的精神土地上,不乏好的种子。
那撒种的人,也许是神、大自然的精灵、古老大地上的民族之魂,也许是创造了伟大精神作品的先哲和天才。
这些种子的确有数不清的敌人,包括外界的邪恶和苦难,以及我们心中的杂念和贪欲。
然而,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内在的觉悟。
唯有对于适宜的土壤来说,一颗种子才能作为种子而存在。
再好的种子,落在顽石上也只能成为鸟的食粮,落在浅土上也只能长成一株枯苗。
对于心灵麻木的人来说,一切神圣的启示和伟大的创造都等于不存在。
基于这一认识,我相信,不论时代怎样,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精神生长的必要资源,因为只要你的心灵土壤足够肥沃,那些神圣和伟大的种子对于你就始终是存在着的。
所以,如果你自己随波逐流,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了;
如果你自己见利忘义,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了;
如果你自己志大才疏,你就不要怨怪这是一个精神平庸的时代了;
如果你的心灵一片荒芜,寸草不长,你就不要怨怪害鸟啄走了你的种子,毒日烤焦了你的幼苗了。
那么,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心灵土壤,究竟取决于什么呢?
我推测,一个人的精神疆土的极限,心灵土质的特异类型,很可能是由天赋的因素决定的。
因此,譬如说,像歌德和贝多芬那样的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般的精神世界,或者像王尔德和波德莱尔那样的奇花怒放的精巧园艺般的精神世界,绝非一般人凭努力就能够达到的。
但是,心灵土壤的肥瘠不会是天生的。
不管上天赐给你多少土地,它们之成为良田沃土还是荒田瘠土,这多半取决于你自己。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留心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
谁知道呢?
说不定我们自己结出的果实又会成为新的种子,落在别的适宜的土壤上,而我们自己在无意中也成了新的撒种人哩。
丁俊贵
201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