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薛兆丰的经济学》1.5至1.8

1.5至1.8讲内容大意:

这几讲主要阐述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样必须品大多都是由陌生人为我们提供的。这些陌生人为什么会为我们提供这些必须品吗?是因为他们爱我们吗?不是,因为他们也需要生存,需要我们能提供的另一些他自己不能生产的、或者说是不能他一个独立完成的产品。因为商业为我们提供了交换的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交换产品的范围,我们不再需要掌握生活所必须的方方面面的技能,我们只需要提供好自己能做好的产品便可以生存下去。

至于人性是自私的还是富有爱心的,这都不重要,这些都不是撑起经济学 理论的基础。而且我们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不能靠爱,爱是不够的。靠的是什么呢?是市场,是陌生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地方。

在市场这个地方,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无法求到最优,只能不断找到生存的方法。在市场这个地方也如同达尔文所写的《进化论》一样,只有适者生存。

文中金句:

1、亚当·斯密有另外一句名言:

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不是因为屠夫,不是因为酿酒商,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每当我们跟他们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什么,而是说他们需要什么。

2、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能不能存活下来,和各种条件、情况的变化有关,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

3、由于存在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到达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

4、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观察到很多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如果一个人不理性的话,他承受的成本、他承受的代价不是那么高的话,人们就宁愿不理性;但是如果他们承担的代价足够高的话,他们就会变得比较理性。

我的思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薛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下商业是不是让人情更淡薄了?我一开始的第一个反应那当然是认为,因为商业的不断扩展,人们特别是周围的人不必再需要像从前那样紧密合作了,大家自然而然的就会疏远很多,而且事实也是周围邻居、相关群体里的人员,大家都是互不再过度关注,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商业,是商业让人情更淡薄了。可是薛老师在他的答案里却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角度,他说表面看商业让人们更疏远了,但恰是因为不再需要紧密互助,人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去追寻更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薛老师还问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学生需要你去支助,一个是又穷聪明的另一个是又穷又笨的,你会去支助谁呢?可能许多人都会去支助聪明的。可是那个又穷又笨的人才是弱者呀,所谓的慈善不就是为了帮助弱者吗?薛老师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从商,是要赚钱,是搞商业的话,那么他们之间还是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如果两个人一起合作,想要解决人类的幸福问题,那这样的话,由于慈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他们要达成共识的难度就很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薛兆丰的经济学》1.5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