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朋友圈人间百态

※ 中年男

之前有一篇文章刷屏,《那些不再发朋友圈的中年男人》。充满了讥诮、调侃和感叹的气息,文末还装模作样的说,中年男人根本不需要安慰。并用了句骚气十足的话收尾“少女情怀总是诗,中年心事浓如酒”,深藏功与名。

这篇文章其实有点丧,读完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落寞气息:你看他们,开始秃顶不说,朋友圈也开始秃了。中年男人不发朋友圈其实还是懒,要不就是工作多,压力大,俗事缠身,导致没有太多精力分配出来发圈。中年男人虽然不需要被人点赞来获取快乐,但不需要安慰有人信吗?如果心事浓如酒,反倒应该拿出来分享不是?不是有话云“诗酒趁年华”么!

※ 各路神仙

不过,朋友圈确实是越来越没意思了!从微信办公化那一天起就是这样了,反倒QQ现在纯粹且安静很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很血腥,因为江湖必将被利益洗劫。所以最先把朋友圈弄的乌烟瘴气的就是微商,各种刷屏和信息轰炸,当然还有各种骗子和心术不正的人,这还罢了,大多数积极发圈人士也会一不留神就被人吐槽,被封为各种“精”或列入讨厌排名榜:疯狂自拍精、秀恩爱精、炫富精、求赞精、鸡汤精、拉票精,脑残爱国精、群发清人精等等,那既然这样,不给人看行不行?也不行,设置三天可见的人,被批为“三天不可见,正在毁掉你的人际关系”,所以,还能不能愉快的玩朋友圈了?!当然也有人就不爽了,表示自己努力发的朋友圈凭什么让别人来指手画脚。

※  清流

一个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的现实是,10亿级用户的微信,几乎没有哪个现代人能轻易离开它。微信里面涌动的信息洪流也在不断的自我进化,以及净化。正在出现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人变得爱学习了。至少我的朋友圈是这样(这是曲线自夸?),在朋友圈,每天可以看到各种学习组织、活动、沙龙以及各种课,各种经济、时政、商业动态、文章以及积极公示自我上进的各种记录。比如打卡精就属于这类,之所以在前面没列进去,个人觉得是应该赞赏的一类发圈人士,尤其在知识付费的时代,这样的现象开始变得普遍,以及在移动互联、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发展下更多人的参与,浏览朋友圈就变成了观看世间万象与时代风向的例行动作,同时领到一种不努力就会落后的紧张感。

※ 避世者

也有一种相对极端的论调是应该关掉朋友圈,原因是太浪费时间了,从而不能把注意力关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那么问题来了,朋友圈(微信)是否是一种专注浪费时间的APP?当然不是,这取决于用户本身的使用习惯和职业角色,其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交工具,作为最核心的沟通交流功能,朋友圈则可以看做是信息管道,因为每个人的社交圈层的不同,而导致每个人的信息管道的质量也高低不一,在时代变化迅速的今天,脱离社交圈意味着远离时代信息洪流,并非淹死你的洪流,恰好相反,在这洪流之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位置、坐标,接收信息的同时制造信息,并且向更好的方向前行。因此关闭掉朋友圈的人,可以认为是暂时的举动,除非做一名隐士或在科技工具之外有足够多的交流渠道或平台,毕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具备社交属性的动物,要知道和尚还用爱疯呢。

※ 文青

回到前面,如果我们不幸被各种精的朋友圈严重降低了朋友圈的浏览体验,该如何操作?我的答案暂时屏蔽,因为有些删不得,因为TA输出的信息并不能代表TA的全部,朋友圈的内容只是他极小的一部分信息,否则老家亲友会被我们删干净。这样的话,留下来的就是自己愿意看的那部分人的朋友圈,因为“对我有用”,这样未免太过势利,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大量没有实际效用的内容、以及即使一些看起来一些荡漾着矫饰之气的信息,我们也竟然有所保留,是因为有一类发圈物种,叫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爱矫情,又存不住钱,更要命的是,也没什么财商。但是他们能提供美、艺术、情感等碎片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不至于让我们在疯狂发展的竞争中遗失了生活的美感,从而让裹挟在商业浪潮中的我们的压迫感不那么令人窒息,以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每个人都有文艺的一面时时被唤醒,看看最近,人人都是金庸迷。

※ 各归其所

简言之,我想,没有人会讨厌有趣、有料、有品的内容,无论是不是碎片化的信息。因此,也不会有人拒绝提供这样信息的一个具体的人,反而,TA因为积极发朋友圈而有可能变得更美、更帅、更上进、更幸运,拥有更多的机会。所有这一切,均不受年龄、职业、性别、肤色、信仰、美丑、胖瘦的限制,如此说来,更好的发朋友圈,如何不认为是一种积极而向上的生活状态呢。

发朋友圈,其实发的就是一种人生。你不必在意朋友是否点赞或者评价,你是在做你自己,在做好自己的过程中,是自动与同类靠近的过程,同时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同类,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归入不同的族群,如同飞禽走兽、鱼虫草木,各有差别又各自生机盎然,生生不息。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朋友圈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