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理—核子结构(一)


从化学与物理的交叉入手,探讨核子结构

吴家荣

内容摘要  

    教科书上给出的原子核结构多为球形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种球形结构的质子和中子,不可能做到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原子以及它们的同位素相互对应。为什么惰性元素都是稳定的?上述核子结构回答不了。

  笔者在《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续集《冷聚变宇宙的探讨》第四章“元素原子形成的冷聚变机理”中,从电子、质子和中子形状都具有类似银河系的铁饼形状入手,探讨核子结构,发展创新核子物理学。完美解释了元素原子,同位素及惰性元素稳定结构的力学机制。 

关键词  冷聚变 磁力塌缩 电力塌缩 引力塌缩 核子结构 中子质子串

第一章 冷聚变的宇宙假设

§1.1 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质疑

我们探讨的宇宙,应该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爆炸产生于奇点,奇点是什么?传统主流专家们从来没有说清楚过。一个小小的奇点竟然能爆炸出整个宇宙的物质和能量,这威力多么巨大。 

如此巨大的爆炸威力,那么爆炸出来的细碎多呢?还是大块头多呢?经验告诉人们爆炸威力越大,爆炸的碎片越细小。但传统主流专家却说,轻元素是重元素裂变、衰变来的,是在告诉我们小是从大变来的。宇宙大爆炸竟然是首先爆炸出大块头,这不值得质疑吗?

假说、理论都不能反经验、违理性。假设一个莫名其妙的奇点,爆炸出一个热宇宙再来冷却。不如假设一个原本就充满着光子的冷宇宙海洋(3K背景辐射),一切元素、物质、星球、星系都是由光子冷聚变而来。磁力塌缩电子形成;电力塌缩原子形成;引力塌缩宇宙形成。大块头是由细小聚变形成的,形成后的大块头再裂变、衰变回去就理所当然了。细小产生了巨大,局部组成了全局,简单构成了复杂,这才符合逻辑。

首先有冷聚变,然后才能有冷裂变,首先有形成,然后才能有瓦解。宇宙的形成就是个冷核逐步聚变的过程。

宇宙没有中心,宇宙的地心论、日心论、银心论都是错误的,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中心论也必然是错误的。

 

§1.2 我们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公理,公理是无需证明,也无法证明的。

  数学有公理(特别是几何学),哲学有公理,物理学当然也有公理。

物质、运动、空间、电荷是客观存在的。“带有电荷的物质在空间中运动”,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公理。 

光子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物源,基本粒子是由光子冷聚变形成的,我们的宇宙是由基本粒子冷聚变形成的。

磁力塌缩基本粒子形成,电力塌缩元素原子形成,引力塌缩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整个宇宙形成。  

当光子通过磁力塌缩,冷聚变形成电子后,电子就成了宇宙的主角。

当电子通过磁力塌缩,冷聚变形成中子、质子后,中子、质子就成了宇宙的主角。

当中子、质子通过磁力塌缩,冷聚变形成氢(氕、氘、氚)核和氦核(α粒子)后,氢核和氦核就成了宇宙的主角。

中子、氢(氕、氘、氚)核和氦核(α粒子)再通过磁力塌缩,冷聚变成形形色色的同位素核子。

核子通过电力塌缩捕获电子,冷聚变成形形色色的元素原子。

磁力塌缩基本粒子形成,中微子、电子、介子、质子、中子等等都是由光子冷聚变逐步形成的;所有原子核也是由磁力塌缩冷聚变形成的;电力塌缩元素原子形成,所有元素原子都是由核子捕获电子,通过电力塌缩冷聚变形成的;引力塌缩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整个宇宙形成。

今天的宇宙就是个冷热裂变聚变时代,化学时代和万有引力时代的共存时代。


§1.2.1 宇宙初始是个光子的海洋

正电光子和负电光子示意图

初始宇宙中充满正电光子、负电光子;以及正电光子对、负电光子对;异荷光子对。光子有自旋,而光子是带电粒子,所以正荷光子,负荷光子,正荷光子对,负荷光子对,异荷光子对都具有磁矩。光子运动产生运流磁场,光子自旋产生自旋磁场

一、正电光子

质量:

电荷:

磁矩: 

二、负电光子: 

质量: 

电荷: 

磁矩: 

 

三、正荷光子对: 

质量: 

电荷: 

磁矩: 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半径: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四、负荷光子对

质量: 

电荷: 

磁矩: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半径: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五、异荷光子对(中性光子、γ 粒子、最小质量光中微子):

质量: 2m γ=1.4745282×10-50[公斤]

电荷: e =0

磁矩:(磁力)

半径: 

这里所说的光子是根据普朗克能量子理论和物理学公理“带有电荷的物质在空间中运动”,提出的具有质量、电荷、自旋和磁矩的单个光子。(参见笔者《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P135,P136,P13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

这种单个光子,能量是量子化的,质量是量子化的,电荷同样也是量子化的。

这种单个光子,质量、电荷和磁矩都非常小,现有探测设备对它进行探测时,必然会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所以微观粒子无论是直接探测还是间接换算,基本上都是测不准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不同频率光子,应该是个系列概念,属于具有不同质量的光子集团大家庭。磁力塌缩首先形成同荷(正、负)光子对,异荷(中性)光子对,以及形形色色的光子集团(包括中微子,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等),直到形成电子。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再到伽马射线,波长覆盖范围几千米到

米,质量覆盖范围也是很大的。


§1.2.2 磁力塌缩电子形成

电子(光子团)形状示意图:

   电子就是光子在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的作用下,通过冷聚变而形成的,光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物源。电子就是个光子集团,电子中包含光子总数为:

个。

一、正电子: 

质量: m e=9.10956×10-31[公斤](0.51 MeV/c2)

电荷: 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 μe =2μB =1.85482×10-23[安][米]2

含光子个数:1.2355899×10 20 个

半径:远小于10-18

二、负电子(β粒子):

质量: m e=9.10956×10-31[公斤](0.51 MeV/c2)

电荷: 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 μe =2μB =1.85482×10-23[安][米]2

含光子个数:1.2355899×10 20 个

半径:远小于10-16

三、正荷电子对

质量: 2m e=1.821912×10-30[公斤]

电荷: 2e =3.204384×10-19[库仑]

磁矩: 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含光子个数:2.4711798×10 20 个

半径: 由磁电平衡和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平衡确定。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四、负荷电子对

质量: 2m e=1.821912×10-30[公斤]

电荷: 2e =3.204384×10-19[库仑]

磁矩: 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含光子个数:2.4711798×10 20 个

半径:由磁电平衡和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平衡确定。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五、异荷电子对(中性 最小质量电中微子):

质量:2m e=1.821912×10-30[公斤]

电荷:e =0

磁矩:自旋磁矩+轨道磁矩

含光子个数:2.4711798×10 20 个

半径:由磁电平衡和高速旋转的离心力平衡确定。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应该远小于:

§1.2.3 磁力塌缩介子形成

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所有微观粒子,统称为介子。介子就是个电子集团,而电子是个光子集团,所以归根结底介子也都是光子集团。磁力塌缩介子形成,它们都是电子在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的作用下,通过冷聚变而形成的。

一、介质子

  仿效元素原子的组成,我们从介质子开始研究。异荷电子对形成回转中心,在短程磁力的作用下,与一个正电子构成介质子。如图所示: 

质量:m P  =3个电子质量

电荷: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μp  =2μN =1.010250545×10-26[安][米]2

含电子数:3个

半径:R=0.8×10 -15 m

介氕1 H:           

  “介质子”中的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构成核的一部分。核外负电子在离介质子磁场很远的电场中,作轨道运动。距离的远近由电子的运动速度决定。

质量:m P  =4个电子质量

电荷:e =0

磁矩:

含电子数:4个

半径:R=0.8×10 -15 m

二、介中子:           

质量:m P  =4个电子质量

电荷:e =0

磁矩:-1.91304275 核磁子

含电子数:4个

半径:R=0.8×10 -15 m

三、介氘核:           

质量:m P  =7个电子质量

电荷: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

含电子数:7个

半径:R=0.8×10 -15 m

四、介氚核:             

质量:m P  =11个电子质量

电荷: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

含电子数:11个

半径:R=0.8×10 -15 m

五:介氦核(介α粒子):            

质量:m P  =14个电子质量

电荷:2e =2.5934042×10-39[库仑]

磁矩:

含电子数:14个

半径:R=0.8×10 -15 m


§1.2.4 磁力塌缩质子、中子、核子形成

  磁力塌缩质子、中子形成;质子、中子又在磁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核子。质子、中子、核子都是个电子集团。它们都是在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的作用下,通过冷聚变而形成的。

一、质子

 

质量:m P  =1.672621637(83)×10-27 [千克]

电荷: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μp  =2μN =1.010250545×10-26[安][米]2

含电子数:1837个;含光子数1837×1.2355899×10 20 个=2.2697786×1023个。

半径:R=0.8×10 -15 m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一)、质子模型一

    面包圈或者涡旋星系型,一个正电子位于涡旋中心。如图所示:  

(二)、质子模型二(质子构造更倾向于模型二

   铁饼型或者银河系型,一个正电子位于外侧磁场中。

   因为质子和电子的磁电平衡距离为:

   这个正电子理论上应该在这个距离上绕中心旋转。这和实验测得的质子半径基本相符。所以质子的内部结构更倾向于“质子模型二”,铁饼型或者银河系型。如图所示:   

而氢原子的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

。负电子是在电场中绕核运动。距离质子相差了4个数量级。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比喻,原子核如果像足球那么大,核外电子是在足球埸边缘绕核运动的。如图所示:

正电子在内侧磁场中运动速度大,负电子在外侧电场中运动速度相对较小,正负电子在轨道上时而接近,时而远离,在电力的作用下,就造成了轨道振荡。轨道振荡加上原子回转体系能量不守恒,原子回转体系对外做功(参见《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P133,P173,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这是原子辐射形成光谱的真正原因。

所谓壳层理论,电子跃迁,没有说清楚力学的因果关系,都是值得商榷的。 

(三)、两个质子为什么难以结合

1、在电场范围内,电斥力大于磁吸力,两质子不能结合

两个质子结合时,在电场范围内,由于正电荷相斥,磁力是短程力,电力作用大于磁力作用,不能形成稳定的“双星体系”核子。

2、在磁场范围内,质子半径或者厚度过大,两质子不能结合

两个质子结合时,在磁场范围内,由于质子的半径大于磁场作用范围,不能形成稳定的“双星体系”核子。或者质子的“铁饼状星系盘”的厚度大于磁场作用范围地,两质子也将发生“星系碰撞”,不能形成稳定的“二质子串”核子。 

二、中子

 

质量:m P  =1.674927211(84)×10-27 [千克]

电荷:e =0

磁矩:μn= -1.91304275 核磁子

含电子数:1838个;含光子数1838×1.2355899×10 20 个=2.2710142×1023个。

半径:R=0.8×10 -15 m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因中子与质子的质量和磁矩数值上相差不多,我们用质子代替)

     中子在核内是稳定的,在核外自由中子不稳定,衰变期只有10分钟左右。中子的核内结构模型,我们先放一下。先看看氘核。


三、氘核

   这是氘核的简化画法。

质量:m P   =3.34743×10-27[公斤]

电荷: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为0.857406核磁子。

含电子数:3675个。

半径:R=0.8×10 -15 m

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两个质子结合时,由于正电荷相斥,电力作用大于磁力作用,不能形成稳定的二质子串。如果这时同时捕获一个电子,这个被捕获的电子,在两个质子电荷的吸引下,加速进入“某个质子”轨道,高速运转。形成稳定的氘核。如图所示:

(一)、氘核结构模型

在冷聚变稳定氘核的过程中,负电子从核外电场中加速进入核内磁场中,并伴随着辐射能的释放。

(二)、中子衰变

当氘核中的中子从核子中分离出来,由于负电子在磁场中,失去两个正电子电力的束缚,而磁力是相斥的,高速轨道运动的负电子,将沿着轨道切线方向加速飞离,并伴随辐射光子(中微子也是个光子集团)的现象。如图所示:

上述图片,是目前资料提供的自由中子β衰变的过程。明示存在质量不守恒的问题,那个中微子是哪儿的?显然不是中子内部的。五花八门的假说和实验,都脱不了无中生有的干系。有说中微子没有质量的,光子都有质量,中微子作为光子集团,怎么会没有质量?有说能量变成质量的,能量只是物质运动的属性之一,没有物质运动哪来的能量?

笔者在论著《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中详尽的论述了,在回转体系中能量不守恒,系统对外作功。伴随着核和核子的衰变所生成的所有中微子(最小质量的中微子其实就是异荷光子对),都不过是因为系统对外作功,使所有靠近回转体系的微观粒子(例如中微子),“反射”回去的结果,并非无中生有的从核子内部放出个中微子。 

四、氚核

质量:m P  =5.02225×10-27[公斤]

电荷:e =1.602192×10-19[库仑]

磁矩:2.97885核磁子

含电子数:5513个;含光子数5513×1.2355899×10 20 个=6.8118071×1023个。

半径:R=0.8×10 -15 m 

五、氦核(α粒子):

质量:m P  =6.69486×10-27[公斤]

电荷:e =2.5934042×10-39[库仑]

磁矩:约1.81496核磁子

含电子数:7350个;含光子数7350×1.2355899×10 20 个=9.0815857×1023个。

半径:R=0.8×10 -15 m


§1.2.5 引力塌缩宇宙形成 

一、太阳系              

二、双星系

光子对、电子对的形成与这些星系相似。

质子不行,因为质子半径R=0.8×10 -15 m,磁电平衡势力范围         

质子的形状像个薄薄的圆饼,质子侧面的电斥力减小了磁吸力,侧面的磁力远小于上下面的磁力。质子要通过中子,减小质子间的电斥力,结合成上下结构的中质串。如氘核、氚核、氦核(α粒子)。 

三、银河系

四、宇宙     


第二章  质子中子串

  质子和中子是原子核的重要成分,是构成元素原子的零件之一。质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物理学家至今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理解为质子衰变的实验数据。中子不带电,但中子具有磁矩,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粒子,通过β衰变可以衰变为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平均寿命为896秒。

§2.1  质子的质量、电荷、自旋和磁矩

  质子和中子是由所谓的夸克以及介子组成的,而所谓的夸克以及介子是由电子组成的,而电子又是由光子组成的,归根结底质子和中子也是由光子组成的。

  质子的质量为:

                    (938MeV/c2)

质子的电荷为:

质子电量与光子电量比为

和电子电量与光子电量比相同。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比为 

质子带有一个正电荷,由此可见,质子中应该包含相当于918个正负旋转电子对和一个正电子。

  质子质量与光子质量比为

由此可见,质子中包含有

个光子。

质子的自旋方向量子数为:

质子的自旋磁矩为:

或者仿效电子自旋磁矩的推导为:      

式中

也是表示质子的自旋磁矩。

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那么质子的反粒子就是负质子,负质子应该包含相当于918个正负旋转电子对和一个负电子。

质子的自旋磁矩,顺着磁场的为正,反着磁场的为负。所以电荷相反或自旋相反的,磁矩也相反。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表现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电荷的正负;其二是自旋的转向。

中子的质量为 

                    (939.56563MeV/c2)

  中子质量与电子质量比为 

中子不带电荷,由此可见,中子应该包含相当于919对正负旋转电子对。

  中子质量与光子质量比为

由此可见,中子中包含有

个光子。

中子的自旋方向量子数为:

中子的自旋磁矩为:

    

§2.2  子的三种相互作用力

§2.2.1 子具有质量,因而子间有万有引力作用

                           (3.1)

式中 G为万有引力常数,

; 

为质子质量;d为两个质子间的距离。

§2.2.2 子具有电量,因而子间有电性力作用 

                             (3.2)

式中

为质子电量;

为真空介电系数。


§2.2.3 子具有磁矩,因而子间有磁力作用   

                                (3.3)

式中 

为质子的磁矩;

为磁导率。


§2.3 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 2.3.1  电性力和万有引力的比较 

                              (3.4)

由式(3.4)知,电性力比万有引力大

数量级,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是很小的,可忽略不计。

 

§ 2.3.2  电性力和磁性力的比较

因为质子间的电力与

成反比,而质子间的磁力与

成反比。磁力比电力的变化快,所以在某个距离上,质子间的电力可以等于磁力,由

,则有

                   (3.5)

解得   

                          (3.6)

由式(2.6)我们看出,当两个质子间的距离小于

时,磁力大于电力,磁力占主导地位;当两个质子间距离大于

时,电力大于磁力,电力占主导地位。在微观领域,质子间的电力可忽略不计,因为它远小于磁力。

§2.4 子的基本组态

和电子一样,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太小了可以忽略。因为质子所带电荷有正、负之分,而质子的自旋有两个方向,所以两个质子间也应该和电子一样,可能有四种基本组态。     

但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质子带有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基本上是理论上的猜测,并不多见。而质子的形状像个“星系盘”,两个质子间的磁电平衡距离是

,大于这个距离是电力起主要作用,两个质子正电相斥,不可能形成“双星系”。小于这个距离是磁力起主要作用,但质子的直径是d=1.68368×10−15 米,两个质子就会发生碰撞,也不可能形成“双星系”。

两个质子还可能形成怎样的组合形态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形成串接形态。如下图: 

这就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氦2的核。为什么这种结构不能存在呢?

  因为两个质子间的磁电平衡距离是

,大于这个距离是电力起主要作用,两个质子正电相斥,不可能形成“串”。小于这个距离是磁力起主要作用,两个质子相互接近就会发生碰撞,也不可能形成“串”。

这时候如果中间加上个中子,中子不带电却带有反向磁矩,使两个质子在接近磁电平衡的距离上,既不能靠近,也不能脱离。只能结串旋转。如下图:

这就是氦3的核。

同理,氘,氚,氦4的核子都是这样形成的。如下图:


第三章 元素原子形成的冷聚变机理

宇宙初始,宇宙空间充满正负光子,在磁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形形色色的介子等基本粒子。这是宇宙形成冷聚变的第一阶段,磁力塌缩阶段。

宇宙形成的第二阶段,电力塌缩阶段。在电力塌缩阶段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元素原子以及形形色色的同位素,当然所有核子的形成仍然是个磁力塌缩的过程。 

§3.1 惰性气体原子核形成的规律

这里我们研究的是惰性气体原子核的理论标准结构。

第一周期惰性气体氦4的原子核就是一个α粒子,含两个质子,两个中子,也可看成是由两个氘核组成的串。                

第二周期惰性气体氖20的原子核由5个α粒子构成。一个在中间,另4个前、后、左、右围绕在旁边,组成一个旋转体系。中间的氦核磁N极向上,周围的4个氦核磁S极向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磁力。             

第三周期惰性气体氩36的原子核由9个α粒子构成。一个在中间,另8个围绕在旁边,组成一个旋转体系。中间的氦核磁N极向上,周围的8个氦核,磁极N和S相间向上。             

第四周期惰性气体氪72的原子核由18个α粒子构成。每9个组成一层,共两层。也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氩核组成的串。                  

第五周期惰性气体氙108的原子核由27个α粒子构成。每9个组成一层,共三层。也可以看成是由三个氩核组成的串。              

第六周期惰性气体氡172的原子核由43个α粒子构成。中间三层就是氙108的核,27个α粒子。在最上面一层,向外再排两圈,每圈8个,两圈共16个α粒子。 

第七周期惰性气体236的原子核由59个α粒子构成。是在172核的基础上(43个α粒子)。最下面一层向外再排两圈,每圈八个,两圈共16个α粒子。

第八周期惰性气体336的原子核由84个α粒子构成。是在236核的基础上(59个α粒子),最上面一层再加一层,共25个α粒子。                

第九周期惰性气体(假设它还是惰性气体的话)436的原子核由109个α粒子构成。是在第八同期惰性气体336核的基础上(84个α粒子),最下面一层再加一层,共25个α粒子。          

表3-1   A8 族(惰性气体) 核基本结构示意图


§ 3.2  第一周期元素的形成

第一周期包括两个元素,氢和氦以及它们的同位素。质子通过捕获电子成为氢,这是个电力作用的过程。氘核、氚核、氦3、氦4等等同位素核的形成仍然是个磁力作用过程。

电子、质子、中子是构成元素原子的零件;氘核、氚核、氢4核、4中子串以及氦核是构成元素原子的部件。虽然氢4核、4中子串单独存在时容易衰变,但在核内时还算稳定,是经常出现的。

在冷核聚变形成元素原子的过程中,随着质子数量的增加,电斥力和离心力增大,必须增加中子,增大磁力。因为中子电中性,却具有磁矩。

中子填充原则:质子优先;串连优先;对称平衡;首选层间;对应占位。

  质子优先:中子和质子结合磁力较大,中子和中子结合磁力较小。

  串连优先:能稳定串连时,首先串连。

  对称平衡:在核内串连以四中子串为限,超过的中子则对称平衡占位。

  首选层间;随着质子数量的增加电斥力增大,必须增加中子增大层间和层面的磁力,首选层间。

  对应占位。一二两层的核子(例如两个氦4)质子对应中子。中子层间占位时,首选一、二两层粒子相同的(例如两个氦4)对应占位。 

根据笔者论著《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第二篇第六章(参见《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P157—P173。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的内容,我们知道形成原子轨道时,服从以下量子关系:

  电子轨道的空间取向角为:

空间取向角

,轨道磁矩与原子核磁矩平行。  

或者:  

第一周期只有2条圆形轨道。


§ 3.2.1 氢(1 H)

图一

图二

图三

§3.2.2氦(4He

图一

图二

图三

§3.3第二周期元素的形成

第二周期包括8个元素。

电子、质子、中子是构成元素原子的零件;氘核、氚核、氦核是构成元素原子的部件。

在冷核聚变形成元素原子的过程中,随着质子数量的增加,电斥力和离心力增大,必须增加中子,增大磁力。中子填充原则:对称原则;对应原则;首选层间;优先质子。

根据笔者论著《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第二篇第六章的内容,我们知道形成原子轨道时,服从以下量子关系:

电子轨道的空间取向角为:

§3.3.1 锂(7Li)

图一

图二

图三

§3.3.2 铍(9Be)

图一

图二

图三

§3.3.3 硼(11B

§3.3.4 碳(12C

§3.3.5 氮(14N

§3.3.6 氧(16O

§3.3.7 氟(19 F

§3.3.8 氖(20Ne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学物理—核子结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