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圣贤书有感

曾经高中有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老子描述得世界太理想了,老子太天真了,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在我想想也是,感冒药如何治癌症?治不好的呀!而已经病入膏肓的人怎会想到如果他早点吃药,事情就不可能到今天的地步。

所以上古治理天下用“道”,然后只有“仁义”才治得了天下,再然后只有“礼”才能治天下。最后人终于打破道德的最后防线,只能以“法”治国了。

但国事我等无资过问,必先学而后知其道。我主要想谈谈一些小的想法。


其一,圣贤书中糟粕何处来?都说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它在世界上存在过的几千种文明唯独留下华夏文明。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上古社会的美好,先祖留下的只有些经典,字字珠玑。

但从小我接受到的来自学校的教育,一群人(暂时我不称他们为老师,后文我会解释)告诉我和我的同窗,我们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然后我们让我们背何为四书五经,各位四大名著,何为……哦,原来古人十年著书教后人只背书名呀!

我太喜欢那句话了,不是守传统不好,而是守得还不够传统。周易告诉我们权不离经,但是一切的一切已经面目全非,重要的是事实就在那里,而更多人看见的是他人荒谬的言论。于是传出儒家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培养出一群愚忠愚孝的人。子曰啊,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三国时人说得更加明确,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何来愚忠之谈?《孝经.谏诤》中孔子表达了子从父命未必是孝。类似言论很多,但带节奏的那一群人不是脑子的问题吗?所以今日大谈传统迂腐,明日又论科学哄人。懂吗?这群人无论何时都在。

所以圣贤书里有糟粕吗?我认为没有,当然我还没读多少,自然有不周到的地方,但我必须如此绝对。

因为在我看来,圣贤书里给的是无数模型,社会结构,人文关系以及追寻大道的模型。模型里我们可以替换参数啊,书里的君臣父子就是君臣父子吗?其中是上与下的相处之道。我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有人踩了圣贤书一脚喊到垃圾糟粕,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转过身又去点头哈腰向领导卑微问好。合乎道的上下关系你说是垃圾,然后卑躬屈膝你认为是正道。

里面的模型还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定占一席。或许在大多数书中找不到师生关系,但又有言,师徒如父子。这里我解释一下上文,我为什么不称那群给我知识的人为老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先生曾解释过何为“教”,左边是的字是“孝”,右边的是“文”。也就是传授我们孝道和我们知识。所以那些人大部分只能算半截子老师。至于我说大部分,是因为记忆中深深刻有几个老师总会教我们做人。这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电脑代替不了老师的地方。闲话太多了,总之我想说,不是圣贤书里糟粕多,而是我辈不太灵活。糟粕来处唯庸人之口。


其二,为何经史子集才能被奉为圣贤?我想孔子已经把话说得特别清楚了,论语中有那么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以孔子根本不是儒家学说创始人,我喜欢这样理解,他是华夏文明中最伟大的继往开来者。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是华夏先民的智慧。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从这句话我总能联想到几个词,比如自由,人权,限制等等。这里的先王是先古圣贤之人,他们所做所为所思所想难道不配被我们纳为参考?参考这个词我用得无力,应该说坚定七分力气去坚定执行,留三分待心中有道时去创新。那么我们将会被限制在圣人之言行中?不,那个词是“矫正”而非“限制”。有一日我们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时方是自由,而非跟着漂亮国喊人权喊自由喊出来的。

提及圣贤书,就不得不提及印刷品。先祖在出书这一块真真的不及我等后人。所以,曹雪芹要著十年《红楼梦》,先生你好慢啊,现代许多人三天一小本五天一大本的写书。所以孔子花费余生整理先圣之言,孔先生你能不能也快一些,整理书籍有什么复杂的,现代专家随便提一史以白话文译之便是所谓新书。所以为什么经史子集被奉为圣贤,而其他中的大部分被称为印刷品。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休息百家争鸣”。不论书里怎么写,我想所谓百家不过一家耳!而且只能是儒家,还是因为孔子那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所谓罢黜百家那一段故事,董仲舒不过是汉武帝众多丞相之一,汉武帝为何就偏偏选择孔孟,我不是研究这个的,不能给出什么科学解释,我只能说骨子里刻有的。所以讨论到某家某家经典,其中有重叠的。提及某家某家言论,其中有相似的。天下大道,求同存异。因此,经史子集更应该被奉为经典。

当然,圣贤不是因为大家都说才是圣贤,而是因为其中有力量。举个例子,清朝。大清的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不太好的,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开始时民间许多人虽懂大道却不愿为之效力。所以清朝的制度以承袭明朝制度为主,而看不见前几朝各自都有优秀制度。此可谓失古。所以糟粕还来自于一些后人胡乱添改,根本不知道何为述而不作。经史子集的经典性更是因为容不得随意改动,所以才被奉为圣贤。


其三,文化自信哪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失传一百多年的今天,拾起文化自信岂是一代人的事?就像孔子时期,面对几乎崩坏的礼乐制度,要做出改变岂是孔子一辈人的事情?总之我辈努力吧。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信仰,如果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那么是他不懂华夏民族的,当然如今的中国确实一部分人没有信仰。我们不信上帝,不当教徒,是因为我们的信仰更加有力量。我们信仰先祖,因为神农尝百草,敢于奉献;因为大禹治三江,智慧实干;因为孔子,求道求仁。反正我从来不相信教堂里的祷告会使华夏更快复兴,但我尊重宗教,因为汉唐盛世使我包容。这些是我们的信仰,也是华夏万民沉积下的文化。所以我们不拜上帝拜先祖。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今天我不太愿意称华夏这片土地叫做中国,从古至今我们也没叫汉国,唐国或者明国。因为别扭?不,华夏民族一直都有比国更大的概念,叫做天下,所以又言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国两制的成功更加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如今存活着的不是一个国家,只不过是寄存于国家这个载体的文明。如果可以,请允许我说得绝对一些,请闭嘴,不想听见说什么西方工业文明,这文明或那文明的。当今世界只有一个文明,西方说法物竞天择下来的唯一文明——华夏文明,教我怎么能不自信,怎么能放弃前人圣贤经典?

圣贤更加使我们的文化自信,闭嘴吧某人,孔子从未教我们裹小脚这种陋习,孔圣人教我们的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的五常。插一句嘴,三纲和五常是两个词,两个学派的说法。因为五常所以华夏万民不妖,我们不欺小国,不出尔反尔,我们和动物有区别。而无仁义礼智信的漂亮国,干了多少人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你指着漂亮国人,还有西边绅士的强盗告诉他们“蛮夷之所作所为忝尔所生”,他们都不会羞愧的,当然我猜百兽亦不会。



抱歉,今天我说了太多废话。我之前就断断续续读过许多圣贤之书,奈何我不聪敏,全无会意。后来想是我太快了,小朋友都还没当成,何从谈起所谓大道。于是我读《三·百·千》,读《弟子规》,读《孝经》。我相信我有日能成人。

同时也呼吁我辈,唤醒真正的华夏民族的精神。不谈天地宇宙,就立于足下。我辈千禧大有可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读圣贤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