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

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阿健

  ⑴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⑵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⑶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⑷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⑸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忽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⑹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⑺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⑻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⑼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我当然没有要一条。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⑽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⑾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

  ⑿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所写的三件往事。

  2.文章开头说:“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认真阅读第2段,揣摩加点的词语,通过合理想象,简要描述母亲当时的心里活动。(30字以内)

  4.幸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可感的。文章最后一段说母亲“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请问这“幸福”在本文中具体指哪几个方面?

  5.文章所写三件事,如发生在你身上,你会告诉母亲吗?为什么?

  答案:1.①母亲用银手镯换营养液。 ②母亲邮寄熟鸡蛋。 ③母亲寄送红围巾。 2.为叙述三件事(母亲爱儿子的“特别”方式)作铺垫。 3.符合文章意思即可。 4.考大学、保平安、娶媳妇。 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生命啊,生命

  “生命”这个词人人都懂。可是,真正使我懂得“生命”并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秋日的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忽见山坡上满目枯黄中有一抹醒目的翠绿。定眼看时,原来是几簇野花,长得蓬蓬勃勃的。我叫不上名字。细看剑状的叶子泛着油光,在花的四周片片竖起。有的根部还长出一枝和叶片同样翠绿油亮的茎来,茎的顶端是一束淡蓝色的花蕾。我想,名苑华园之外并非皆下贱之物,这生长于荒郊野外的无名花不正在一片肃杀中独领风骚吗?世间万物风流百代的岂只是“金枝玉叶”?我忽而想起我的花瓶来,便信手采了几根花蕾,回家后把它插在瓶里。

  每天照样上学,放学;每天匆匆做作业,复习功课,只是偶尔瞥一眼桌角那瓶中的花蕾,它好像不愿开放,一副很疲惫的样子。这样不觉过了十几天,等我再瞥它时,哎呀!它已经蔫了!我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插到瓶子里时根本就没有给它加水!我不禁感到歉然。不过,我庆幸我没有把这花蕾扔到窗外去,因为奇迹就在这几天以后发生了。

  天清晨起来,我只觉有一缕馨香幽幽袭来,猛一转头,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桌角花瓶里,那早被我遗忘的无名花悄悄开放了!蔫得成了黑蓝色的皱巴巴的花瓣间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经干瘪,却仍紧紧咬着同样干瘪的枝头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见一丝绿意。蜷曲的黄叶默默地守护着复生的花朵,犹如一息尚存的士兵在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生命啊,生命!

  我的血猛地躁动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愧疚疯狂地咬啮着我的心。二十天啊,它没有得到一滴水的滋润,这个身受重伤的生命却至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把最后的微笑和温馨留给这个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伏尼契笔下的牛虻,正捂着涌血的胸口,一步步摇晃着向我走来,而我正是那个向他射出罪恶子弹的凶手!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虔诚地给它浇灌了水,这如饥似渴的水。我在无言中心里涌起一种感奋,一种冲动;啊,生命!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呢?

  23. 从全文看,“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什么?(3分)

  24. 第4段 “蜷曲的黄叶……神圣的战旗”这个比喻句揭示了无名花怎样的特性?(3分)

  25. 阅读第6段,回答问题。(4分)

  (1)文中说的“我的血猛地躁动起来”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由花联想的牛虻的句子,表明“我”的内心存有一种_____________的感觉,并表达了“我”___________的心情。

  26. 对选文内容和写作方法所作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作者认为,除了这些无名之花,生长于名苑华园之外的尤其是荒郊野外的花草都是下贱之物。

  B. “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中的“如此”,指代无名花“至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把最后的微笑和温馨留给这个世界”。

  C. 写瓶中的无名花开放运用了细节描写,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令人读后不能不为花的顽强所震撼。

  D. 选文礼赞生命是通过描写、衬托的手法表达出来的,一处是“我想”,另一处隐含在最后的三段文字中。

  E.对篇末所提问题的回答应是:人应当不怕困难和挫折,身处绝境中要有求生的信念和生存的能力。

  23.因二十天没浇水而蔫了的无名花竟悄悄开放了。(3分)

  24. 无名花有顽强的生命力。(3分)

  25.(1)“一种从未有过的愧疚疯狂地咬啮着我的心……留给这个世界” (2分)

  (2)扼杀生命;后悔和愧疚(2分)

  26. B C(4分)

深夜,那盏灯

  ①那一年的春天,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我的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②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把它们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的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③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黪黪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扇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和自己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的全身瘫痪的姑娘。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口的灯光,我的脸红了。

  ④“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⑤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就时时陪伴着我。只要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课本。

  ⑥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要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是她夜晚窗口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⑦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

  ⑧“……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子姑娘赁下了它。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拉灭……”

  ⑨我突然手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起姐姐的声音:

  ⑩“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0、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它应归位于第 段和第 段之间。(2分)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11、从反映人物的性格来看,上面这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12、文中的姐姐为什么要租赁对面那间空房子来“骗”自己的弟弟?如果她不那样做,你认为她还可以怎样做?两种办法中你认为哪种办法更合适?(6分)

  答:

  13、从全文来看,你认为文章的标题“深夜,那盏灯”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答:

  14、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谁说说你的心里话?请写在下面。(3分)

  答:我想对文中的 说:

  11、不能删去。因为这段文字更加明确地反映姐姐那种舍己救人、忘我无私的高尚灵魂,正是她这种崇高的精神,才使她对自己的弟弟也那样无私地给与帮助和鼓励。另外,这段文字也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鲜明,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3分。文字不求统一,意符即可,酌情给分)

  12、因为姐姐想借此来安慰、鼓励弟弟,使他发奋读书。 她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言语来教育、感化弟弟。 (第三问为开放性答案,此略。每问2分,计6分)

  13、要点:“深夜”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暗淡失望的情绪;“那盏灯”一是指对面那扇窗口的灯光,更是指在弟弟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的姐姐的那爱心之灯。(每个要点2分,计6分。意符即可)

  14、(3分。答案为开放性,此略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2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4分)

  2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2分)

  2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2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4分)

  2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5分)

  摘录 1. 2.

  点评

  21.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 22.榕树的精神品格 23.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24.顽强而默默无闻 沉稳而奋发进取 25.示例:①“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②“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石 缝 间 的 生 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③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④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

  ⑤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们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⑥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⑦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更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它的花卉生长得更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⑧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⑨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⑩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2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和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2.阅读⑤、⑥段,按照表格中的提示,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4分)

  类  别石缝间的生命 叶 根 环境 作者的感悟

  蒲公英 枯萎 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

  松柏 盘结 悬崖断壁上,高山峻岭的峰巅

  23.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石缝间的生命“是生物学与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深刻含义。(用原文句子回答,可作删改)(6分)

  ⑴生物学:

  ⑵哲学:

  ⑶美学:

  24.第⑥段中划线的“参天的松柏,昂首挺胸,傲然挺立”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松柏

  的精神,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4分)

  25.我们生命的种子也许会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许会飘落在贫瘠的石缝间,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艰难遭遇,该怎样看待自己成长历程中的磨难,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50字以内)(4分)

  21.第一段开篇点题,(1分)奠定感情基调(开启下文),(1分)末段照应开头,(1分)收束全文,升华主题。(1分)(意合即可)

  22.蒲公英  根:柔韧而强固(1分)  环境: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1分)

  松柏  叶:团簇、永不凋零(1分)  感悟: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1分)

  23.⑴生物学:适者生存。(一切生物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2分)

  ⑵哲学:生命的本质就是拼搏。(或生命是崇高的,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或生命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2分)

  ⑶美学:它展现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2分)

  24.倔强成长(顽强生存);崇敬、赞叹(每空2分,均意合即可)

  25.答题要点:应表明态度(2分)及怎样锻炼、完善自己。(2分)如:在逆境中应不畏艰难,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锤炼自己,直至取得人生的成功。(4分)

散文《时 光》(作者:冯骥才)

  ①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

  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

  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

  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

  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③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

  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

  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

  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④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

  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

  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

  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⑤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⑥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⑦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

  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

  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

  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⑧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

  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⑨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

  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

  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人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

  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

  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⑩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⑾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⑿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

  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⒀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

  1、 合文义解释加点的词语。

  (1)勾勒________ (2)拮据_________

  2、 (4)节“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一句中的他指代_______。

  3、读第(6)节再仿写

  _______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_____里;______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_______里。

  4、阅读第(7)节,另举一个“再造生命”的例子。

  5、第(9)节中“尘嚣”指____________。“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指__________。

  6、(4)-(9)节写作者烛光里的一系列联想,他联想的触发点是什么?

  7、分析(9)节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8、是不是只有文学家艺术家才能达到永恒?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1)映出、照出 (2)时间少,不够用

  2、无名雕工

  3、成虫、卵;小说家,作品。

  4、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的典型,逾越时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5、世俗之事,让人出头露面的公众场合。

  6、北宋天王木雕像。

  7、艺术家只有抛弃世俗和虚荣才能专心致志地进行艺术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不朽的典型,它的艺术生命才有可能达到永恒。

  8、不是,普通人也可能达到永恒。只要我们抛弃尘俗和虚荣,惜时、努力,对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就能在生后留下一丝痕迹而成为永恒。(言之成理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