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00】我们都没病,只是境不同

昨晚孩子没有将带下楼玩的积木收好,被外婆教训,再一次让孩子打开了大脑盖子,抖动着身体压抑着内心的怒气(不敢发作出来),询问感受,孩子清晰地指向了红色的愤怒脸谱。我想让孩子先暂停平静下来,妈妈一定要让孩子直面问题。孩子感受到来自外婆的管教,让外婆回老家,这让原本就思家心切的老人也打开了大脑盖子。

妈妈在这种情境下必须维护老人的感受,让孩子在4点放学就被姥姥接回家和在教室等到五点钟爸爸妈妈来接之间做一个选择。孩子的回答是让爸爸妈妈4点就来接。孩子心里知道,爸爸妈妈没有可能4点就去接他,他没有选择,可是又不肯向姥姥认错。

那一个时刻我们仿佛都陷入了一种焦虑的困境,一个难题真实地摆在了那里!


在遇到难题和痛苦的时候,我们第一要做的是什么?

应该是:什么也不要想,去做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果一直想下去,我们甚至都无法继续生活了,我们不能从悲伤中解脱,不能积极乐观地工作,不能欢快地迎接外界,不能若无其事地投入日常的生活,甚至我们们都可能是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也许此时,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什么都不要想,去做每天必须做的事情。

比如家务劳动,看书,浇花,比如到时间去洗澡、睡觉,我们只要做,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什么都不要想。

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工具叫做选择轮,可以用于抒发情绪、安排时间、解决问题。

无论用于哪种情况,前提是尊重当时的情形。比如让孩子不情愿的关掉电视以后,可以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必然是带着负面情绪的,那么抒发情绪就应该作为选择的一种。

尊重情境其实也是顺应规律,人的大多数激烈情绪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得到平复,更何况有一个睡眠帮助修复。今天早上,姥姥又早早地起来给我们做好早饭。我跟孩子妈妈晨跑回来,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捡昨晚丢掉的积木块。孩子带着寻宝的心态很快乐地承担逻辑后果,这个时候跟孩子的左脑进行连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要自己承担责任”、“事情没有做好要进行弥补”、“对外婆要有礼貌”、“爸爸妈妈要上班,外婆会去接你”等等这些教导就不再被孩子视为说教,孩子会对我们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了,你们上班注意安全”!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007/100】我们都没病,只是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