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生前科举考不上,死后却封官,只因:我儿是苏轼!

有个好爸爸,向来是让现代人骄傲的事,所以2010年网络最火的一句流行语就是:“我爸是李刚”。但对古人而言,可让他们自傲的,却是能有个好儿子。比如有模范父亲之称的北宋文人苏洵,就专致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结果创造了一门“三苏”的文坛奇迹,且他还沾了儿子的光,死后还得封官。

说到做官,可能是苏洵一生的痛。他少时不爱学习,将近而立之年才发奋。据《三字经》里的描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他发奋的目标,刚开始自是为科举,希望能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不知是他时运不济,还是学问不够,考了两次都不中。

古人云:“知耻而后勇。”苏洵可能将这两次落榜视为奇耻大辱了,竟将自己平常所写的所有文章悉数焚毁,从此闭门苦读十余载,“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结果成了擅写政论散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自己发奋自学成才,还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成才。这两个儿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尤其苏轼,更是文坛上的奇葩,在诗、词、文等方面成就斐然,傲视古今。

不过最让苏洵心慰的,应是嘉祐二年即1057年,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应试,结果二子很争气,同榜及第,轰动京师,成就了“一门二进士”的佳话。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论》,深得主考官即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他的才华,也颇得宋仁宗青睐。

许是“爱屋及乌”,宋仁宗竟也想给苏轼的父亲苏洵当官的机会,因而在嘉祐三年,专门下诏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但不知为何,苏洵却托病不肯应诏。看来当年的落第对他刺激不小,以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其实,获取功名始终是苏洵一生所愿,但或许是怕再承受“落第之耻”,或许是文人的清高作祟,他不想再去应试罢了。然而“知父莫若子”,聪明的苏轼恐怕早知父亲的心愿,因而父亲死后,当皇帝赠予“金帛”,他却推辞不受,只为父求赠一官,最后得赠“光禄丞”。

生前考不上,死后得封官,皆因苏洵有一个能得皇帝青睐的好儿子;若有人不服,他大可也跋扈一回说:“我儿是苏轼!”世上的事,有时也就这样,没啥道理可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洵生前科举考不上,死后却封官,只因:我儿是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