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死不认错(转)

原文链接:http://book.douban.com/review/4065454/

人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错。我指的是自觉的、诚心诚意的认错。用刀架着你脖子的不算,用枪抵着你的脑袋也不算,老婆扬言不要你上床、上司威胁要炒你鱿鱼……这类被迫的情形都不算。
好在所有的难事情都有人研究,替我们支招。当我读到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和阿伦森合写的《谁会认错》时,才发现,原来,老早就有人研究出了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名叫:认知失调。它的发明者——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相互失调的认知因素会引起人心理上的紧张,产生“失调感”。例如,一个烟鬼子,读了吸烟可能导致肺癌的文章后,心里很不爽,这就是产生失调。因为“我喜欢吸烟”与“吸烟很可能引起肺癌”这两个认知因素相互矛盾,难以协调。失调是很不舒服的,人的快乐本性总是驱使他千方百计地减弱或消除之而后快。消除的办法有很多,就抽烟而言,可以选择戒烟,也可以对得癌症置若罔闻;但据心理学家说,人类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是:自我辩护。
“自我辩护”是个文绉绉的术语,通俗地说就是自己劝自己——怎么劝?推卸责任,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合理化,使之显得有意义。一旦某件事显得有意义了,人们就心安理得了,失调就消弭于无形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不会认错,至少不会轻易认错。为什么不呢?1,没有必要。既然有比认错更好的方法(自我辩护),人们为什么要认错呢?2,显得很愚蠢。只有傻瓜才会犯错,我可不是傻瓜。
喏,认知失调理论就是这样解释了人“死不认错”的原因。
这个理论不仅解释了原因,还分析了过程。据这本书的作者介绍,自我辩护的策略大概可分为三步曲:第一步,死不承认——我没有做错什么。第二步,滥找借口——即使真做错了什么,也不能全怪我。第三步,将后果最小化——即使全是我的错,但现在已经没什么了。
这可不是一个经验性理论,是正经八百的心理学研究。不仅有“神经心理依据”,还有实例为证。在书里面,两位作者举了许多有名有姓的例子,医生、政客、名人……美国人就是胆子大,敢拿他们的总统做反面教材。小布什出兵伊拉克把美国拖进了一场没什么理由的战争。面对质疑,他先是说,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瞧,我没有做错什么)。当在伊拉克没有找到他所说的那种武器时,布什又说,这是情报部门的问题(瞧,这不能全怪我)。当仗打得差不多时,布什先生又说了,虽然没有找到杀伤性武器,但我们帮助他们建立了民主(瞧,现在已经没什么了)。
布什总统是这样,难道你不是这样?如果你觉得自己从来不这样,是个例外,嘿嘿,那恰恰证明了失调理论的伟大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它说的正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例外:我才不会像布什那样呢!我不晓得有多么的从善如流!我不是不愿认错,我确实没有错嘛!当然,人们也不是从来不说“我错了”这三个字,只是后面还会紧跟一句:这可不能怪我。注意!当人们说出“不能怪我”这句话的时候,自我辩护已经开始了。
自我辩护就是这样自动进行的,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如果你坐过飞机,你对下面的情况应该有体会:坐普通舱时,你看到坐头等舱的人肯定会来气:这么奢侈!当你自己坐头等舱,你马上就看不起坐普通舱的人了。
因为是自动进行的,它不是有意欺骗。如果谁要认为自我辩护就是存心骗人,那是冤枉的。虽然有谎言,但不是完全故意的。即使是欺骗,主要不是骗别人而是骗自己。
这样做的人也绝不都是坏人。虽然我们自己从不轻易认错,但我们对不认错的别人却是义愤填膺、深恶痛绝,总把他们当坏人。其实只要是人几乎天生擅长此道,易地皆然。
此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点,自我辩护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它也是一种保护膜、安慰剂。它让我们感觉良好,保证我们白天有精神、夜里睡得香。如果没有了自我辩护,人会自自卑、沮丧,心灰意冷,闷闷不乐,很不爽。
不过,作者提醒我们,对自我辩护的坏处还是要多加小心:它会导致金字塔效应。
我们经常会奇怪:这么愚蠢的事情怎么会有人做?做过了还这么心安理得?如果你知道金字塔效应你就不会这么奇怪。这个效应说的是,开始人们站在金字塔顶的时候,认识都差不多,没有谁比谁更无耻或更高尚,更聪明或更愚蠢。但一旦滑到塔底,就天差地别了。比如,两个学生,在作弊前对作弊的看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一旦一个作弊,一个没有作弊,事后看法就完全不同。作弊的说,这有什么大不了,许多人都这么做。没有作弊的会说,幸好我没有这样干,作弊是多么可耻啊。范伟说:做人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答案就在这里
回答范大脑袋的疑问只是这本书的附带效益,其实自我辩护的理论对很多事情都有帮助——小到买一辆车,大到怎么做恩爱夫妻。你要买某种牌子的车,千万不要去征询买过这种牌子人的意见,他只会说好,谁会说自己当初猪油蒙了心呢。婚姻也一样,由于此事非同小可,作者在书中辟出专章来论述。据他们说,真正的爱情杀手是什么?不是性格差异,不是兴趣异同……而是自我辩护搞得鬼。
书中的例子太繁琐,我有一个简洁版的故事。丈夫有一天忽然闷闷不乐,妻子在日记里写道:今天他又这样了,我感觉他对我越来越烦了。丈夫的日记是:妈的,阿根廷又输球了!可气的是老婆今天也不给我好脸色。夫妻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下面我就现炒现卖,根据自我辩护理论中的金字塔效应,来看看这对夫妻的麻烦到底出在哪里。
金字塔效应有一条重要原则:出发点非常重要。第一步无论多么小,一旦迈出,金字塔进程就开始了,从塔顶一步步往下滑,一般不会中途停止。因此,同样的行为,善意,还是恶意对待,是非常不同的,它指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从善意出发,自我辩护会一直把善意维持下去。反之亦然。比如婚姻,幸福的婚姻基本都是从积极想法开始的;不幸婚姻基本都是从消极想法开始的。婚姻中有许多岔口,每一个岔口都要找到正确方向。方向一旦确定,自我辩护会自动带领我们前进,无论你朝哪个方向。关键在于,你准备朝什么方向?故事里的那对夫妻就是犯了方向性错误。女的以为男的闷闷不乐是因为烦她(我又没惹你,你干吗动不动发脾气?);男的以为女的不给好脸色是不体谅他(输球本来就呕死人,你还拉着个马脸?)。
结论是,夫妻都是差不多的,不同在于你怎么看。你从好处看,看久了就是神仙眷侣;你从坏处看,看久了就是魔鬼冤家。
看我这么写,谁要是因此推测我一定是个婚姻高手,那就太抬举我了。说归说做归做,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话题。各行各业的专家曾总结出一个法则:了解一件事并不能一定避免它的发生。这是全人类的难题。失调也一样,无论我们多么清楚了解失调的机制原理,并不能保证我们自动免除自我辩护的诱惑。费斯廷格发明这个理论已五十年了,现在死不认错的人不还是和以前一样多?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本书呢?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这本书呢?因为,了解毕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就知道社会为什么要建立民主制度,个人为什么要反思。由于人死不认错,所以对那些手握重权的政客、领袖,必须设置一些办法在他犯错的时候强制他认错。民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由于人死不认错,所以每个人都要经常地反思,我们并不总是英明、正确,也许这一次我错了呢?和谐社会也将这样建立起来。
(读《谁会认错》卡罗尔•塔夫斯里等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第一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死不认错(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