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鼓励为啥变成一把尖刀?

小区里送光明牛奶的夫妻倆很是敦厚,男的胖胖高高的,女的正好相反,瘦瘦小小的,大概因为经常顶着风吹日晒送牛奶,都黑黝黝的。夫妻倆很客气,办事也很麻利。

女儿说想喝牛奶,考虑到订的奶要比超市瓶装的要新鲜,我便打电话订了一份。傍晚的时候男人便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来给我家墙上钉放牛奶的箱子。

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很是可爱,跟他爸爸如复制粘贴一样的面容。

我对小家伙笑了笑,“你很像你爸爸哦!”

谁知道原本还笑眯眯的小家伙立刻垮了脸,“是不是很胖?我妈总说我是小胖子”,他的爸爸在旁边憨厚的笑。

我没想到他会回这一句,忙摇头,“不胖,正好,小男子汉就应该有些肉肉,这样才有力量!”

小家伙的眼睛变得亮晶晶的。

当时我就在想这小家伙被打击了多少次才会有这样的条件反射?

小男孩的爸爸笑着说:“你妈那是鼓励你减肥。”

小男孩扬扬眉毛,没有说话,有些郁郁寡欢。

如今的父母都知道鼓励孩子有多重要,但真正懂得鼓励孩子的父母却是凤毛麟角。

有时候,父母本来想对孩子说两句鼓励的话,可不知为什么,对孩子来说不仅没有受到安慰,反而觉得受伤。以下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鼓励孩子的行为,你是不是也做过?

间接表扬

间接表扬其实就是一种批评,你中招了吗?

比如这样一句话:“很好,终于把玩具收拾好了,我就知道你能做到。”这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敦促他们改进是一样的。

孩子希望父母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用语言或行动明确表达出来,而不是带上一些负面的潜台词。

轻描淡写

这个词语可能用得比较重,大家看了可能会想:轻描淡写?我可从来不会这样对孩子。”其实,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父母往往会好心办坏事,轻描淡写式的语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举个例子,孩子受到打击了,我们会安慰他们说:“我看还好啊,事情没有那么糟糕嘛!”或者说:“用不着这样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在小题大做。问题是,在大人眼里可能小事一桩,可孩子看来可能就是很要紧的大事了,孩子希望父母重视,注意倾听,并理解他们。

父母如果说些息事宁人的话,本意虽然是安慰孩子,可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听了以后反倒不想再和父母分享心事。

人比人

我小时候最烦的就是奶奶拿她自己的童年和我进行比较,“你们现在都快活死了,我们那时候如何如何”几乎就是我奶奶的口头禅。

如果我觉得今天的菜不好吃或者有点咸,奶奶就会说:“你还挑三拣四了,现在都是香喷喷的白米饭,我们小时候喝的粥都是加了糠的,咽得脖子都疼。”

奶奶本意是鼓励我们不要挑食,可在我听来就成了:我小时候比你有礼貌懂事多了……

急于提建议

孩子遇到问题时找父母倾诉,家长们通常都明白该怎么办,听孩子说上两三句就可以想出办法。

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耐心地倾听他说完,希望父母能认真倾听,希望爸爸妈妈帮助他,和他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父母取而代之,把问题包办下来,显得孩子一点用处都没有。

摆布孩子

“我知道,你想减肥的话肯定行。”

“妈妈,我从来没想过要减肥,是你觉得我应该减肥,不是我。”

类似的话我听过很多,有的父母是大声讲出来,有的则是通过不经意的评论,或者看似“鼓励”说出来。

每对父母都想看到自己所爱的孩子获得成功,所以才对孩子旁敲侧击,施加压力。

如果孩子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可是又有一些胆怯时,那么给他们一点压力是非常好的,但如果是父母一厢情愿的话,给孩子施加压力就是成了摆布孩子,孩子达不到你说的要求,自然会觉得那其实是变相的批评。

有娃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简单高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鼓励为啥变成一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