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林语堂:这三个成长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

我们这一生,都在必然的经历中成长,只是,有的时候快点,有的时候慢点。

快,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主动追逐些什么;慢,是生活在花时间培养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很喜欢林语堂的一句话: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

做自己的主人,并不以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在哪个行业来区分,而是要看一个人的心态和状态。

01 自己的工作不需要被监督

工作可以承载很多期待,可能是梦想实现,可能是成就获得,也可能只是暂时的苟且,养家糊口。

不管是哪种,这是自己当下所能做的最好选择,那就认真对待。让每一分钟都发挥出价值,不需要被别人监督,哪怕在客观上一直都有人监督。有没有监督,是别人的工作,用不用监督,是自己的选择。

我想到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教我们那会儿,天天给我们义务补课,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甚至都吃住在她家里,不收一分钱。

许多年过去了,好多老师都忘记了,但我依然记得她,虽然那时我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她也愿意批改我自己额外做的练习题。

现在她已经五十多岁了,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看她。她说,看到一茬茬的孩子在长大,值了。

我想,没人监督她的工作,甚至,都没有什么人关注过她的工作,她是在踏踏实实地为自己活。

如果工作者给自己的工作设置了监督的目光,就会出现一种假设:你在为别人工作,所以偷工减料会给自己带来价值,或省时间,或省力气。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所能获得的私利,也仅仅限于一点点偷工减料的蝇头小利。

这是一种双输的模式,个人永远不可能自由,因为价值空间和成长空间都被挤压在了一个很小的区域,只是为应付交差。

自由状态是不需要被监督的,做自己的主人,对得起自己,为了争取最好结果,而不遗余力,这是最好的工作状态,同时,所有的价值,在过程中也得到了。

02 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被允许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一种畸形的关系经久不衰,上司和下属像是皇帝与臣民,或君主与奴才。

下属需要谨小慎微,需要揣度上意,而上司则认为下属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不仅应该忠心耿耿,还应一切服从,成为自己的附庸。

这样的关系中,双方互相伤害,却又成为对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很欣赏的一位自媒体人杨小米。

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就不是省油的灯,白天操持工作,玩命写文章,晚上不管回去多晚都会继续自己的写作,有好几年时间,每天至少一千五百字。

这样的玩命,从仗剑走天涯的单身女,到如今知名的自媒体人,她从未停止过。她说,我是在为自己写作,我要改变。

做自己的主人,当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职场规范的范围内,遵守规则、认真工作,实现价值交换之后,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兴趣与理想。

因为心有远方,所以才会边界清晰,按照规则做到应尽职责,按照规范做到分内之事,其余的什么,并不需要获得允许。

有时候,在一些人心里有这样的假设: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无法追梦。

于是,这些人的交往模式就进入了逢迎讨好,过度照顾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其实,关于自己的人生,别人哪有什么“真正的想法”?

自己的工作或许需要被检查,但人生不需要被允许,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3 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被激励

有时候我在想,被激励可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不管这种激励来自哪里,或许是物质奖励,或许是口头表扬,或许是赞美,或许是赞赏,或许来自领导,或许发自粉丝。

这样的激励会有这样的潜台词:你做得很好,继续。

这时候要问自己:真的要继续吗?

有一种毁灭叫,捧的越高,跌的越狠

可能因为无心栽柳,可能因为欲望使然,可能因为阶段性成果,做出一些满足了别人需求的成绩,别人出于自己需要的满足,是会以各种方式进行激励的。

但是,这样的方向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曾经审视过自己做微信公众号这件事,后来当我发现,我最重要动力源于获得读者的即时反馈时,我停止了规律的更新。

因为我渐渐明白,写作本就不是为了读者们的赞赏和好评,而是为了传递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既然如此,我就不需要把自己的关注点捆绑在辛苦的日更上,而是放在经营人生,琢磨思考,打磨文笔上。

内容有价值,是不需要被他人好评的。

自己有方向,是不需要被外界激励的

心中有力量,是不需要推着向前的 

我逐渐明白,鲜花和掌声都是自己舞台上的点缀,余生,愿我们都能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著名学者林语堂:这三个成长思维,你越早明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