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康桥

135个笔记

◆ 第2章 序:杜威对中国的指点

>> 教育并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活。

◆ 第3章 教育哲学演讲

>> 但社会的进化的确如此,往往自己不喜欢进化,也不喜欢别人进化。

>> 当这时代倘没有教育哲学的指挥,一定不能从这许多互相抵触、互相冲突的里面,选出哪一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潮流趋势来。

>> 试看,最下等的动物,其初生的婴孩,与父母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形体之大小而已;等级渐高,婴孩时期也渐久。一直到最高级的人类,婴孩与大人便完全不同了。

>> 因为有了这一个很长的婴孩期,正可在此期内,尽量地教育他。人类的进化全仗这婴孩期的长久。

>> 然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教育,不过他们所受的是“不文”(illiterate)的教育罢了。

>> 不过,有了文字教育以后,渐渐与以前直接的人生日用的教育愈趋愈远了。

>> 这种文字教育——学校教育——的结果,必定养成一种特别阶级。

>> 这种教育的结果,渐渐趋于保守古训和文字的方面。

>> 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校渐成独立的机关,与社会不生关系。社会上早已成为过去的东西,学校却还在那里教;社会上很有重大需要的东西,学校反不肯教了。

>> 教育哲学应该提出来要讨论的问题:(一)怎样可以使特别阶级的教育变成大多数,变成普及;(二)怎样可以使偏重文字方面的教育,与人生日用的教育得一个持平的比例;(三)怎样可以使守旧的教育,一方面能保存古代传下来的最好一部分,一方面能养成适应现在环境的人才。

>> 教育不是个人的事业,是社会的、公家的、政府的责任,是人类社会进化最有效的一种工具。

>> 学科本来是联络儿童与社会的两岸的过桥,现在这过桥离了两岸而独立了。

>> 教育的人要是不把人生日用的实际生活放在心头,那么,无论什么学科,都得到与旧式读经和宗教问答的同样坏结果。

>> 因为他所知的学问不能影响到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不根于他所知的学问,于是养成人家看轻知识的一种习惯。

>> 。

    儿童因为没有兴趣,所以视求学为困苦的事。一般人——有许多学者——不晓得这个道理

>> 倘人把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社会连贯起来,那么儿童决没有不喜欢求学的,因为好学正是儿童的天性

>> 这种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结果,其流弊在社会上是太不公平。一种书生是天生做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成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

>> 他们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他们以为儿童期是完全白费了的,哪里知道这是真正的教育基础!

>> 游戏场上有组织的运动游戏,其对于体育方面官能方面的好处不用说了。还有重要的是能发生一种社会的性质:一方能养成领袖的人才,一方又能养成辅助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能有一种通力合作的“teams”的精神。

>> 第一,乃是要做一个良好的邻舍或朋友

>> 第二,不但我受别人的益处,还要别人受我的益处

>> 第三,经济方面应该做一个生利的出产的人,不要做分利的人。

>> 第四,应该做一个好的消费家。

>> 五,较为肤泛,便是应该做个良好的创造者或贡献者。

>> 使他知道社会生活和社会需要是什么。

>> 训练出一种本领去适应社会的需要。

>> 用语言文字保存过去的成绩

>> 语言文字还有社会的作用一方面

>> 倘能随时注意利用他的谈话,使他常做演戏等事,或不至专流于没有用的语言文字的教育。

>> 古代的学说,也与钱是同样的道理:倘把它藏起来,不加一些利息上去,仍旧把原物奉还古人,这非但一方面我们自己不能拿来应用,一方面也太对不起古人了。

>> 这第三层最重要,因为要使他从家庭很小的环境扩充开来

>> 其余经济实业方面也可以有下手的方法:如房屋的清洁,以及图书机器的保存整理或添配,都可以使他们加入,负一种责任,养成将来在社会任事的责任心。

>> 教育应使儿童有实际经验的机会的根本学理。

>> 西方有句成语:“一磅的学理,不如一两的实行。”

>> 所学与所用完全不能连贯。不知学校的生活必须处处与社会的生活有关,使学生对于学校的生活,能生出浓厚的趣味。

>> 减少学生对于现在生活的趣味,不注意于现在而希望将来。这是一件很大的危险。

>> 考得好的给他一点信纸或一盒糖。这真是叫小孩吃苦药加一点糖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比体罚较为文明,但是儿童对于将来的目的依然毫无兴趣——不过本来用刑罚的,现在改用贿赂罢了。

>> 。

    这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方法。若真要评判儿童的成绩,那么应该看他们今天比昨天长进了多少,从前的缺点,现在补正了没有,从前未发的能力和兴趣,现在发展了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比从前是否进步。这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问题。

>> 在乎“方法”的变换

>> 科学的方法便是归纳的方法,一切都从事实下手,从试验下手。思想界因此起了很大影响。故可称之为思想界的大革命(intellectual revolution)。

>> (一)自然法(law of nature)的观念。科学进步以后,知道自然界虽然无论如何纷乱,却有一定的规律、条理和次序。

>>

    (二)能力(energy)的观念。古代的人都注意于静的方面,如研究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什么。近世科学发展以后,知道万物除静的本质以外,还有动的能力。

>> 此种观念的重要点,就是注重动而不注重静。最初还不过光、热、电的一部,后来并推到生物的变迁。所以,它不但造出新的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简直造成新的生物学以及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这都是因为知道天然界不是静的而是动的所起的影响。

>> 这些新思想的发展,打破古代信仰成说的迷信。古代根本观念的谬误,在乎迷信某种一定不变的通则。

>> 不但如此,欧洲古代的科学思想,不但与宗教及社会生活有关,而宗教复与政治有关。中古政教不分,国家与教会是二而实一。

>> 东方与西方文化史上不同的地方,即在于此。西方的自然科学来自希腊,积聚很多,因基督教的关系,与中古的社会、政治、宗教都相连贯,东方则不然。我虽不甚懂得中国的文化史,但知道中国古代的学问多偏向于人生哲学一方面,对于生物、天然、地体等自然科学不甚注意,所以科学程度较浅,还够不上与政治、宗教、社会、人生发生连贯的关系。所以,新思想输入不大遭人的反对。在西方可以开几百年战争者,到了中国,社会上竟不当它是革命。

>> 这个区别很重要。东方人不要以为不受抵抗似乎占了便宜,其实吃大亏了。

>> 须知不留心、不注意,决不能使科学进步。反对是最好的事体,是进步的表示。越加反对,思想便越加进步。倘大家对它没有兴趣,于人生不受影响,则科学的进步也迟缓了,范围也不能扩大了。

>> 尤其重要的在于受新科学精神的影响,造出新的人生观。

>> 。

    第三,科学发展进步的影响,发明“力”的观念,知道把天然的能力征服下去,为人生效力。

>> 这些蒸汽电气的大发明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从玩意儿中得来的,是从辛苦中研究得来的。政府忌它,还要研究;宗教忌它,也要研究。所以,代表它们的并不是这许多的机器,而是对于知识的态度和精神。

>> 古代所以有大国不宜于共和之说,因为小国寡民,从此容易交换意见。现在大国所以能共和,就因为能征服这层困难。意见交换,有电话电报;货物交换,有轮船火车。交通便利以后,连风俗习惯也一起打破

>> 单得了物质的文明,而不能得物质文明底下的态度和精神:铁路、电报、电话、汽车都有了,而不知道此种文明在思想上发生的新观念新道德,结果一定物质与精神分为两极。物质方面新了,而道德方面还是旧的。

>> 这两种见解在人类社会所起的影响,就是以天然现象为非人力所能懂得,即能懂得,也有定数,非人力所能管辖,起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对于天然现象只是放任,不要研究。

>>    第一,是看不起天然科学的对象。人类对于希望不到的东西总看不起它,只当它是不好的。

>> 第二,是悲观与命定主义(Fatalism)。他们以为凡事都有定数,人工无能为力,因此厌世——对于世界只取被动的态度。放任达观等坏观念都是从此而起。

>> (一)看不起天然现象,以为不值得研究。(二)悲观与命定主义。(三)自己没有能力和方法发现真理,只能服从现成的古训、旧说、遗风。

>> 以上是科学进步对于道德上的第一大影响,就是发生新的希望、新的勇敢。

>> 第二,发生新的“诚实”。

>> 讵知这样保全社会秩序,将来最后算起总账来格外加重,扰乱也格外利害。

>> 对于事实只是老实说出,这么样就是这么样,然后去找出真理,去想解决纠正的方法,不是弥缝过去就算了。

>> 所以,科学不赞成秘密,赞成公开,主张调查、考察、研究和讨论,使从前想说老实话而仍不能说老实话的旧习惯一概打破。

>> 希腊柏拉图说,“实在”(being)应放在“现象”(seeming)之先,比现象尤为重要。

>> 因为现象者,看去虽是什么,而实在不是什么。社会上的事实也都是现象,很不容易找到真理,因为真理在社会人生有许多的仇敌。

>> 所以说,科学的影响能发生一种新的诚实的态度。

>> 科学进步不但在教育方面得到许多新奇的知识,重要的还在态度和精神。打破从前的悲观、被动、奴守古训,以及不肯说老实话,不肯以事实当事实的态度,而代以新的希望勇敢和新的诚实,以人力找出真理,找出原因,去补救它、纠正它。

>> 科学并不是书本子上积聚的知识。化学、物理、天文,等等,都不是科学的本身,只是科学的结果。真的科学的所以重要,不在它的结果,而在它的方法。

>> 假如世界上发现一种很怪的变迁,把人类求知识及用知识的方法统统毁了,只剩一堆的所谓科学,那时一定不能说是有科学,只可说有一堆很古怪的死知识。

>> 科学的所以重要,在于求知识的方法,及能根据已知的推求未知的更深的方法。这才是科学的本身。

>> 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简单说,科学的方法便是试验的方法。

>> 这都是用人的动作引起它的变迁,将它的性质和用处全明白了。

>> 我闻中国古代有“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的话。试验的方法却与之相反。这是只有行然后可以知,没有动作便没真的知识。有了动作,然后可以发现新的光明、有条理的事实以及从前未发挥的知识。故曰,没有行,决不能有真的知。

>> 故试验的都是假设的性质,假设它应该起什么作用,起了是对的,不起是不对的,没有一定不变的真理,只有有试验价值的假设。故一个观念全靠自己当它假设,有待证明就是看它是否能起应起的作用,还应该有待人家改变它。

>>    古代希腊虽然哲学文学思想很发达,但其哲学没有进化的观念。

>> 绝没有人类向前进化的观念。

>> 语言文字的教育偶然也会产生几个伟大的人物,但是很少数。他们口头虽讲为人道说法,为天下人类代表,但这些伟大人物总在少数贵族士大夫的阶级。无论何国,凡是文字的教育必在有闲工夫的士大夫阶级。

>> 故科学教育应利用学生的兴趣,从人事方面下手,使他们知道天然界彼此互相联络的用处。

>> 我简单奉劝提倡科学教育的人,应从与社会人事已发生关系之处下手,在儿童经验之内,不要超于儿童经验以外。

>>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希望学生都成科学家,是希望科学知识的传播得广、传播得远,应用得广、应用得远。

>>    第一,少数人有专门科学知识,知道机械的道理、科学的用处,大多数人对于科学茫无所知,结果少数人垄断科学所产生的利益。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好处,然太不平均了,利益太为少数人所独占了。

>> 第二,先去安排预备50年以后的事,用活的方法传播科学知识,使大多数人将来都能享受科学所发生的利益。因不平等而发生的扰乱也因此免除。

>>    教育的制度,无论哪一国,都可分做三个时期。第一,是儿童时期。第二,从儿童发达起来过渡到成人,就是中学的时期。第三,快要成人了,受高等教育的时期。

>>    第一,儿童时期是最初受学校教育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吸收力最大,伸缩力最强,变好变坏都可以的。

    第二,这时期是个基础的时期,不但是中学大学的基础,尤是他一生事业、习惯、嗜好的基础。

>> 历史传下来有一种很坏的趋势,把这个时期看得不重要,并且讨厌它,以为不如赶快长大了的好。这时期所求的知识固然较少,但是时期的重要,我们应该承认的。

>> 他们以为初等教育什么人都可以教。这种趋势实在很坏。天主教当中有一支名曰“耶稣军”(Jesuits),最以教育著名的,它的教育家有一句话:把小孩子给我,到八九岁的时候还你。它的意思以为到了八九岁基础已经定好了。不但它的一派如此,就是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这班大教育家也都注重儿童教育,因为也都承认这个时期是基础的时期。

>> 但是,儿童的态度、行为、思想和待人接物的习惯,都与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无法被量化的事物反而是更重要的。

>> 这时期所求的知识虽少,但习惯的养成很大,引导他可以成为好习惯,否则也可以成为坏习惯。所以,这时期的教育比中学高等尤为重要。

>> 这时期所求的知识虽少,但习惯的养成很大,引导他可以成为好习惯,否则也可以成为坏习惯。所以,这时期的教育比中学高等尤为重要。

>> 从此可知,初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使儿童读许多书,得许多丰富的知识,而在养成将来应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这个观念很重要,即在古代也承认这个道理,只要去看旧式小学教育所定的教材便知道了。

>> 须知这三种是工具,不是叫他能读、能写、能算就完了,还要他知道所以要养成习惯的用处。

>> 这些读书、写字、算学须使儿童知道是人生日用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玩意儿。

>> 倘所选的职业与本人的能力嗜好不相近;个人方面,因为不能尽其天才,只感痛苦,没有乐趣;社会方面,本可以受它利益的,也因此反受其害了。西方有一句话:“方的柄放在圆的孔内,一定不会适当的。”

>> 常人选择职业的大病,在乎选择没有标准,不过是偶然的被动的,不是父母或旁人给他定的,便是他瞎碰来的。

>> 最重要的是使本人有充分的知识、广大的眼光,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种种不同,对于哪些有兴趣,哪些没有兴趣。

>> 人才也是如此,先把教育范围推广,看他对于观察某种事业起什么反应。中等教育是人生态度将定的时候,正应推广范围,供他选择将来职业之用。

>> 教育的大病,是在不管学生性质相近与否,只是要他及格。教师所应该注意的,就是学生为什么这几科好,那几科不好。

>> 这些名词都是很不容易记的,而且没有用处。要用的时候,费几分钟工夫参考一下就知道了。

>> 记这些全靠记忆的琐细事体,与记天花板上砖地上的破缝多少长有什么分别?如其有用,除非把山脉河流与人类生活连贯起来,讲它发生什么关系,如出产、都会等等。

>> 人类的事业处处与天然有关的。

>> 如北方因为天气冷,日光少,所以发生什么民族,文化较迟较低;

>> 无论东方西方,凡是古代战争,都是北方民族破坏南方文化较高的民族。

>> 还有最应注意的,我们与其泛讲这一部分、那一部分,不如多用点功夫在重要的一点上。

>> 总之,使学生格外了解所学的事实。

>> 第一,专注重时代年月。什么朝代的起讫、皇帝的生死,种种与学生没有关系的更使他拼命记着。不知纪年只是代表文化的先后,没有独立的性质,若不注意它所代表的文化变迁、因果关系,只注意它的符号和零碎断片的事实,有什么用处呢?

>> 第二,太注重政治。什么某皇帝哪年即位、某总统哪年就职,都是很注重的。还有最多的是战争,某年有什么之战,某年有什么之争,都是这些没用处的零断的事实。

>> 偏重政治史的大坏处,是在养成学生一种错误的历史见解。这种历史是贵族教育的结果。在贵族教育的时候或者比较的有用,我们现在要讲平民教育,占重要的是工商、物产、宗教、美术,等等。这种专重政治的历史有什么用处?

>> 人类的文化不是几个朝代几个皇帝可以造成的。

>> 平常历史的大缺点是花许多功夫去讲几个大英雄名将的战功,而对于思想科学哲学大家反不注重。

>> 适之先生说:中国太史公不惜用万数字替项羽作本纪。而于哲学大家科学大家的墨子,只给他24个字,也中了这个缺点。)这都是轻重不适当。

>>    教历史的根本错误是当历史为过去的陈迹,已经死了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历史当作活的东西,研究过去是因要知道现在和将来。人类进化的痕迹是连绵不断下来的。

>> 总括一句话:无论历史地理,其教授的方法都应免掉从前琐碎的弊病。地理的山脉河流里数,历史的朝代英雄名将,都应免除。最好使他们与文化史联合起来。与其肤浅地泛讲,不如提出要点,发挥尽致,使各方面的知识都能用到,养成学生有判断的能力。

>> 我们的问题是要打破一部分治人的、闲暇的,与一部分被治的、劳动的阶级,然后再讲职业教育。

>> 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很大。他在两千多年前已为我们定了教育的规程。他定一部分闲暇阶级的教育曰“自由的教育”(liberal education);而定劳动阶级的教育曰“机械的教育”(mechanical education)。

>> ,由此打通劳心劳力的阶级,可以研究职业教育——打通的社会中的职业教育。

>> 补救的方法是给他们博大广阔面面都到的教育;使他们的心思技能有格外广阔的根基,能于短时间内变成某业的人才。

>> 教育应该给学生基础的方法技术,使他心思耳目都极灵敏,随时可以进步。这比狭义的训练好得多。

>> 科学发展,即知单靠知识思想的不够,所以要去试验。英文中“试验室”(laboratory)这个词,就从“工作”(labor)这个词来的。

>> 纯粹的科学尚非工作不可,况且是职业教育呢?单有工作,单有文学,我们都不承认;最好是把知识思想在科学试验室当中训练。这才是我们希望的教育。

>> 我们从经验证明,凡是有好成绩的管理人,都是从底下起来的,所以他能知道工作的内容。

>> 第二点,做工的报酬不但有金钱,尤须要使他们长进。我们应该替他们设法,使他们的脑筋不会锈死。不可使他只能做这样,不能做那样;而要使他知识思想有趣味、有进步。从此可以知道,职业教育应该如何下手才能顾到这两要点。

>> 教育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是道德教育。

>> (1)成见。

>> (2)骄傲。

>>    (3)自私自利的观念。

>> 知识的诚实既是只认事实,不认利害

>> 为什么世界上终于能以少数人的武力支配世界大多数人的行为?这就是大多数人不负责的缘故。

>> 大多数人不负责任,也并是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迟缓的原因。人人本来不愿意受人家支配的,而何以人类竟让少数人支配了几千万年?这因为大多数以为自由固然不错,但要做到自由非常麻烦;有自由固好,要麻烦实在不好;因为怕麻烦,所以连自由也不要罢了:

>> 我们的问题是现在学校对于责任心的关系。照现在的学校管理,断不能养成学生自己判断的责任心。现在的学校只有两种东西负责任,一种是教员,一种是教科书,而学生负被动的责任。他不过把先生所教、书上所有的照样背出来,没有预备效果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自然没有所谓对于自己所做的事的结果的责任心了。

刚才讲过,责任心还有做事靠得住,做到底的一部分。

>> 他不过把先生所教、书上所有的照样背出来,没有预备效果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自然没有所谓对于自己所做的事的结果的责任心了。

>> 刚才讲过,责任心还有做事靠得住,做到底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现在的学校也是不能办到。

>> 这是当今教育一个最大问题:教育还是注重养成心理的习惯,如虚心、知识的诚实、责任心的呢?还是只要读书多,在成绩展览会中可以出风头就够了的呢?倘注重前一说,那么教了这些科学并不是当作最后目的,而是一种方法,用以养成虚心、诚实和有责任心的人格。这是一个最大问题。

◆ 第4章 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

>> 历史上的证据很多,希腊的苏格拉底便是个最显明的证据。只因他喜欢发生疑问,人家便加他一个妖言惑众引诱青年的罪名,把他毒死。这便是最初社会不喜欢学理的证据。

◆ 第5章 中国人眼中的杜威

>> 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方法至少注重三件事:(一)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二)一切学说理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三)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来试验过;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

◆ 点评

点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威:教育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