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讽刺性反弹

哈佛大学教授韦格纳做了一个实验。他告诉被试者,他们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白熊。其中有一位女士的实验报告记录如下:

“我竭尽全力地去想除了白熊以外的其他东西,我想呀想呀想。所以……嗯……嗯……嗯,看看这面棕色的墙。它看起来就像……每当我试着不去想白熊的时候,我其实总是想着它。”

设法不去想白熊,这或许不是最糟糕的意志力失效的案例。但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它。而且当我们处在紧张、疲劳或烦乱状态时最为严重。其实,我们是陷入了“讽刺性反弹”。

讽刺性反弹

所谓讽刺性反弹就是当人们试图摆脱或抑制某种想法的时候,却更容易集中在这个想法上边

讽刺性反弹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很多失败的案例:失眠患者越想入睡,越发现自己越清醒;忧心忡忡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对灾难的幻想中。


越想入睡,越清醒。

思维控制论

韦格纳认为,讽刺性反弹效应的产生和大脑如何去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大脑将这个指令分成了两部分——“操作”和“监控”。

操作:负责将人的注意力从被禁止的想法那里引开,依靠自控系统运行。就跟接受实验的女士一样,“我试着去向白熊以外的其他所有东西……嗯,看看这面棕色的墙”。

监控:负责寻找证据,证明你没有去想、去感觉、去做的事,自动运行。就像那位女士观察到的“我想呀想呀想……每当我试着不去想白熊的时候,我其实总是想着它”。

通常,“操作”和“监控”同时工作。例如,你要去超市并决定不买零食。当“操作”努力集中精神、计划并控制你的行动时(“我去超市,只买燕麦粥,不买别的,燕麦粥在哪?”),“监控”就会扫描你的想法和周边环境,来寻找警告信号(“危险!危险!饼干在第三个通道!你喜欢饼干!肚子在咕咕叫了吧?报警!报警!小心饼干!”)。如果你的精力充沛,“操作”就能很好地利用“监控”的报警信息。当“监控”指出可能的诱惑或干扰时,“操作”就会介入,把人引向目标并远离麻烦。

当疲惫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监控”出现时就会造成大脑的不平衡,就会出现问题。当“监控”寻找被禁的内容时,它会让人不断想起要寻找的目标。所以,在经过超市的零食的货架时,“监控”会记住“不买零食”这个目标,同时你的脑海中会充满“零食,零食”的警告。如果没有“操作”去全力平衡“监控”,“监控”直接把你引向堕落。

(操作需要自控系统也就是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控制,但是监控却是自动运行的,相应的需要耗费的精力会变小。)

如何应对?

那么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呢?我们此时应该放弃自控。当人们不再试图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时,它们就不会再来烦你。

神经学家戈尔丁做过一个关于社交焦虑症的实验。他教那些社交恐惧症患者观察并接受自己所有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那些令人惊慌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我这个样子不好”“别人觉得我很怪”“我出了问题”。当社交恐惧症患者思考这些语句时,戈尔丁观察他们大脑中两个区域的活动。其中一个和阅读理解有关(显示患者对每个句子的思考深度);另一个区域是应激中心(显示患者的恐慌程度)。戈尔丁对比了每个人训练前后的大脑扫描结果,发现与训练之前相比,社交焦虑者更关注自我批评的句子了,但是应激中心的活动大幅减少了。即使焦虑症患者完全专注于消极想法,他们也没有以前那么烦恼了。

那么遇到烦恼时,我们不妨试试戈尔丁给患者的方法:

①、关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试着转移注意力。

②、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身体感受上,看看你是否会感觉紧张,心率或呼吸是否有变化。

③、一旦观察到这些想法和感觉,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感受一下你是怎么吸气,呼气的。


感受吸气,呼气。

注意:这种方法和相信或思考某个想法是不同的,不要抑制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是不要相信它

(你要接受的想法是:这些想法总是来来去去,你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但你不必接受它的内容。换言之,你可以对自己说:“好吧,那种想法又来了,又得心烦,不过,这就是思维的运作方式,它并不一定意味着什么。”但不要对自己说:“好吧,我想这是真的。我真是个糟糕的人,糟糕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想我要接受这一点。”)

【无戒第四期90天写作训练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控力——讽刺性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