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乡情060】家乡的味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你好,我是福源,我妈妈要回哈尔滨,您帮我查一下机票吧。谢谢”

“好的,不过回哈尔滨,要在广州隔离14天的,阿姨自己行吗?”

“没办法,她一定要回去,她师父病重,我妈要去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

七月份的新西兰,外面下起了早春的小雨,虽然不大,但仍然寒意拂面。

孩子们终于恢复上学了。我的小小旅行社还是没有什么生意。

和往常一样,我查了一下工作微信,看到了福源的留言,就马上和他交流起来。

福源是我的哈尔滨老乡,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他2008年来新西兰留学,学习西厨,2年后因为成绩优秀,在当地有名的洋人餐厅当主厨,很快就拿到了技术移民签证。

2012年,她妈妈来新西兰探亲,鼓励他开中餐厅,在新西兰发扬中国的美食。福源的妈妈是哈尔滨的食品加工厂的退休职工,她师傅曾在1956年参与过,哈尔滨红肠配方的改良。

哈尔滨红肠是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俄罗斯商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在哈尔滨市创建了秋林洋行开始,因为大批俄罗斯移民和商人涌入哈尔滨。1909年,由一位来自立陶宛的年轻人,在当年道里商务街建立了秋林灌肠庄,开始生产立陶宛风味的香肠,就是哈尔滨红肠的前身。

历史的记忆来自网络侵删


与现在的红肠一样,外表颜色呈枣红色,所以得名红肠,当时立陶宛属于俄罗斯,也称俄罗斯红肠。

最初是只供应给俄罗斯侨民和欧洲来的商人的,后来也赢得了本地人的喜爱,渐渐地红肠成为哈尔滨的美食代表。

哈尔滨红肠选用上等的猪肉加上秘制的配方,用木炭烘烤而成,口味独特,吃后满嘴飘香,后味无穷。

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红肠是绝佳的下酒菜肴。哈尔滨的冬天,晚上零下35度,天寒地冻。人们喜欢在家里的热炕头上喝小烧,一种度数极高的高粱酒。

老人们会把酒倒入铁做的或者瓷质的白酒烫壶里,烫壶置于小盆中间,将滚烫的开水浇到烫壶外侧。烫壶在盆中放置5分钟左右,把酒倒在精致的酒盅里,举起,慢慢入口,温热,浓烈,辛辣的白酒下肚,夹上一片切成椭圆形薄片的红肠,一下下地咀嚼,酒的余香和红肠的香味在口中混合,就是哈尔滨人最美的记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家乡的味道。

这样的场景是我儿时,在姥姥姥爷家的餐桌上最常见到的。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围坐在火坑上的矮桌边,几个舅舅给姥爷烫酒,陪着姥爷姥姥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姥爷还会用筷子头沾酒,往我们的嘴里递。我和表弟们被辣的直闭眼睛,但每次还都盼着姥爷再递过来。长大后,我们果真成了叱咤风云的酒桌上的高手。

每次我们这些飘在山南地北的家人回乡聚餐,是一定会说到儿时喝酒的记忆。回忆当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聚,这是祖辈留给我们最温暖的乡情。

在福源妈妈的鼓励下,福源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里试验制作哈尔滨红肠。其实哈尔滨红肠的配方在网上就能找到,但是真要制作难度很大。

不同的生猪养殖,不同的屠宰方法,造成新西兰的猪肉口感与中国的猪肉有很大差异。福源用了八个月时间,反反复复腌制,灌肠,熏制,记录每次的配料配比。他自己都不记得耗费了多少猪肉,多少腌料,终于在2013年可以在新西兰境内,吃到哈尔滨红肠。

他开了自己的第一个中餐馆,主打东北菜 ,酸菜白肉,锅包肉,溜肉段,小鸡炖蘑菇,尖椒干豆腐。正宗的东北名菜都可以吃到。他制作的哈尔滨红肠,可以在新西兰全境邮寄,南北岛的东北老乡都沸腾了,终于可以在异国他乡吃到家乡的味道了。

福源的脚步没有停下,他继哈尔滨红肠成功后,又不断的研制更多的东北熏酱制品,如东北风味的干肠,儿童肠,粉肠,小肚儿和鸡丝豆腐卷等,品种越来越丰富。

美食是不分国界的,福源的东北餐馆,也受到新西兰当地人的喜爱。给新西兰多元文化的大家庭,贡献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北方菜肴。

现在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城市里,都能找到中国餐馆,勤劳能干的中国厨师,不仅慰藉海外华人的中国胃,也让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华美食。

征文截图

九洲芳文·乡情征文

作者介绍:百汇新西兰,海外游子,定居新西兰,喜欢写作,来82天,坚持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洲芳文·乡情060】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