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 你的人生值得奋力一搏

image.png

《下半场》是一部正统的运动电影。

导演张荣吉曾在 2006 年与杨力州一同执导过足球记录片《奇迹的夏天》,中间历经《逆光飞翔》正式跃上国际舞台之后,如今又再次处理运动主题──而且,这次不是纪录片,是正统的商业剧情片。
技术上近乎无瑕疵,导演表现可圈可点。

运动电影是个非常难处理的类型,原因在于,世界顶尖的运动员早就表演过各种美技,运动电影要替观众带来更洗鍊、更不可思议的视觉刺激,实在困难。特别是团队运动,导演跟编剧必须让一群演员同时能表现出如同一流运动员的动作与配合,非常考验动作设计跟演员表现。

image.png

然而,《下半场》在运动的设计与表现上,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导演的运镜非常流畅,分镜变化丰富,剪接精准,用一种写实而不夸大的手法,完全牵引著观众的情绪与情感。我认为张荣吉的分镜极富创造力,是典型 99 分的努力加上 1 分天才的结果。另外,许多动作片非常喜欢用大量的慢动作镜头解决视觉混乱的问题,但张荣吉选择了追求真实感,放弃用慢动作这个廉价的解决方式,用最基本的分镜跟剪接创造出如同观看真实球赛的刺激,让人讚叹。

在选角上,除了两位男主角以外,其他皆为篮球员。如同前面所述,要让演员演出运动员般的身手,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本片选角的困难度很高。遇到这种情况,大概就两种选择,找会运动的演员,跟找会演戏的运动员。两位男主角属于前者,其他球员皆属后者。我必须说,本片演员的演出水准让我惊艳,特别是几位没有受过演技训练的运动员,演出表现都非常出色,其中就算有人因本片出道,我也丝毫不意外。


另外,我特别想称讚两位配角,陆弈静与吴大维。陆弈静很会演戏这是不需要讨论的事实,但在台词戏份如此少的情况下,陆弈静还能依靠肢体语言、眼神与说话方式,完全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这真的很厉害。另外是吴大维,在戏份同样少的情况下,他的存在感几乎大到:这个角色如果不是吴大维来演,有好几场戏就会直接失败的程度。

关于两位男主角的表现我想留到后面来谈,现在我想先谈本片最大的遗憾,就是女主角李霖霏。李霖霏在这部阴衰阳盛的电影中,必须撑起「爱情」这个支线,同时必须是男主角的精神支柱,其实是很关键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吻戏,女主角必须安慰男主角,然后两人第一次接吻。然而这场重要的情感戏中,李霖霏生硬的口条、造作的表情以及不知所谓的情绪,让人出戏到无法忍受,示范了什麽叫做「一个演员毁了一场戏」。

不过,整体而言,《下半场》的基本技术有高水准的表现,即使有一、两场戏失败,终究瑕不掩瑜。

第一幕:舒适圈,同时就是紧箍咒

《下半场》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姜秀宇(范少勳饰演)与姜桐豪(朱轩洋饰演)两人出身贫寒,母亲早逝加上父亲工作忙碌,被寄放在叔叔家的两人,除了篮球打得好以外,一无所有。弟弟姜桐豪被HBL全国两连霸的育英高中挖角,希望能成为篮球明星;单耳听力受损的哥哥姜秀宇则加入了即将解散的光诚中学篮球队,把握最后一次上场打球的机会。

这种双主角的故事并不容易处理,特别是两位男主角各自踏上生命旅程、最后又必须彼此对战,彼此互为反派(vilian),必须做得相当平衡才有说服力。本作不仅描写了两位主角的觉悟与转变、创造对比,也让观众对两人都能产生认同感,表现出色。但编剧蔡坤霖的企图心不仅如此,他坚持篮球比赛必须是「两队对决」,因此也细腻地处理了两队的主要球员以及教练。本作虽然是双主角的故事,但故事的重心更偏哥哥姜秀宇一些,他所属的光诚中学篮球队的其他主要队员都有完整的人物设计,在这麽多角色的情况下,主线结构还能维持完整性,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但从结果看来,处理得很好。

在一般的「成长仪式」故事中,通常只有第一主角才会踏出原本的生活圈,但在《下半场》中,兄弟两人同时离开了生活圈、展开冒险。在第一幕的开始,编剧很快带我们到两兄弟的房间,两人虽然生活困苦,但只要有彼此,就是幸福。然而,编剧也很快让观众理解,两人是对方的舒适圈,也同时也是对方的紧箍咒。

哥哥姜秀宇心思细腻、内向自卑,习惯自我压抑;弟弟姜桐豪坦率热情、性格刚烈,喜怒易形于色。姜秀宇为了弟弟努力打工,希望能带著弟弟离开叔叔家;姜桐豪为了哥哥,压抑自己加入球队的慾望。那个窄小的房间是安适的居所,也是牢房。姜桐豪被HBL豪强育英高中选上的时候,他问了教练:「那我哥呢?」教练只要他,他也选择了离开那个房间。

image.png

第二幕:两位英雄的旅程

我们先来谈弟弟姜桐豪。

姜桐豪是正统运动漫画男主角的类型,在这个兄弟互相束缚的困局中,也是他率先鼓起勇气踏出自我的英雄之旅。《下半场》的编剧蔡坤霖没有选择让姜桐豪当第一主角,最主要的原因自是:姜桐豪看似幼稚,但精神面其实远比姜秀宇成熟坚强,他当主角,这部戏就太理所当然。

姜桐豪的弱点是情绪太过激昂,对篮球满腔热情无从宣洩,行为举止在旁人看来就像小混混。育英高中的激烈训练没让姜桐豪喊苦,反而让他的无穷精力化作成长的动能,很快成为一心只想比赛、只想胜利的运动员。

哥哥姜秀宇则相当坎坷。母亲早逝、父亲忙碌、弟弟为了追寻梦想而离开自己,姜秀宇才终于接受光诚中学教练的邀请,开启篮球路。姜秀宇的问题,说穿了是缺乏爱。姜秀宇不爱自己、无法感觉自己被爱,因此他没有自信,也没有安全感。相对于积极追求「成长」的姜桐豪,姜秀宇更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匮乏爱」的问题上,也因此姜秀宇的故事中,有更多跟人的互动──例如他如何跟队友建立关係、甚至谈一场青春的校园恋爱。

我猜测,导演为了平衡双主角的戏份以及维持节奏,把许多第二幕中该有的「玩乐时光」剪掉了。例如邓子与姜秀宇的衝突缺少一场和解仪式;小三之于光诚中学篮球队的情感黏著剂与本片唯一丑角,应该要有他跟队长建构团队意识的描述;阿福是只有身高没有技术的篮球新人,到底如何站上 HBL 战场,应该有其成长过程;女主角柯以安必须成为姜秀宇情感上的支持,但戏份也过少。

从人物设定的细腻程度看来,我认为编剧都有写出这些剧情,只是最后没有被拍出来、或者没有被剪进去。因此,本片的第二幕稍微薄弱,有种头尾重、中间轻的感觉;但这些副线剧情都不影响主线运作,姜秀宇的故事线也没有失去说服力。

image.png

第三幕:你是我对手,更是我兄弟

兄弟正式对战,是第三幕的主题。

决赛正式开打前,兄弟俩的父亲受伤,姜秀宇要求弟弟放弃比赛跟自己去医院,姜桐豪拒绝哥哥坚持上场。姜桐豪执著于胜利,这是他最重要的事情;姜秀宇希望能够建立「家」,而他也开始有了一群如同家人般的篮球队友。习惯于自我压抑的姜秀宇此时情绪溃堤、暴打弟弟,他无法忍受弟弟为什麽无法把家人视作第一位;向来有架必打的姜桐豪却选择忍耐,他知道自己是运动员、哥哥也是运动员,他不能伤害彼此的身体。

这场戏的收尾非常精彩。姜桐豪对哥哥说:「再打下去,你们就赢了。」姜秀宇感受到弟弟的觉悟,离开了楼梯间。姜桐豪在哥哥离开之后,躺在地上大哭,呢喃著:「回来啊。」这场戏收尾的方式,完全呼应了第一幕中,兄弟两人最后一场对手戏。两人在警局前,姜桐豪哭著对哥哥说:「育英的教练找我,我想去。我不能再继续这样子。」没等哥哥回应,他就下定决心离开。被留下的姜秀宇在弟弟离去之后才压著哭声说出:「加油。」

看出对应关係了吗?第一幕的最后一场戏中,弟弟离开、哥哥被留下,被留下的哥哥哭了;第三幕的第一场戏中,哥哥离开、弟弟留下,被留下的弟弟哭了。这两场戏的结构与内容,漂亮地说明了两个人在第二幕的英雄之旅中,已经各自成为不同的个体、各自找到理想中的自我。然而,兄弟两人其实都还珍惜著彼此,因此在第三幕中,两个人必需要进一步想清楚该如何重新建立关係。

球赛进入下半场之后,弟弟与哥哥在地板上的争球,暗示彼此皆有不能退让的信念;姜桐豪为了争球採取粗暴的撞击,姜秀宇则为了救球而让自己撞上护栏,也隐喻了两人虽然都想求胜,但愿意採取的手段不同。哥哥因伤暂时下场休息,弟弟站在球场上望著哥哥。好了,弟弟在情感上传球了,哥哥怎麽回应呢?姜秀宇对弟弟比了大拇指,表示认同,在这一瞬间,兄弟终于和解。
即使在球场上只会有一个最后的赢家,但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赢下自己的荣誉。你是我对手,更是我兄弟。就因为你是我兄弟,所以我才无法在球场上放水让步。这个和解的仪式,双方都没有放弃各自的信念,但同时又包容了对方,我认为非常出色。

image.png

最后一场戏,如果没有姜桐豪、只有姜秀宇...

《下半场》的最后一场戏,是兄弟两人同时被选入 U18 代表队中,再次合作无间。我可以理解导演是想呼应第一幕开头那场街头篮球,并且直白地给观众一个快乐结局(happy ending),但是,我个人真的不太爱这个结局。我个人更喜欢倒数第二场戏,姜秀宇在那场激烈的冠军赛之后,自己一个人重新走回光诚中学的篮球场,渺小地安静地站在一片蓝色、白色与灰色中。

这一幕呼应了第三幕育英高中夺冠之后的满场红彩带(育英高中的代表色是红色、光诚高中的代表色是蓝色),同时也呼应了第一幕开头夜晚街头篮球的混乱与吵杂,还呼应了兄弟两人狭窄的房间。这一场戏、这一个分镜,之于这个故事,是近乎完美无缺的收尾,但导演可能考虑到多数人看不懂这一场戏有多厉害,所以才将 U18 代表队训练作为最后一场戏吧。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要给一个快乐结局,不如直接用片尾彩蛋的方式处理。

本片确实也有彩蛋,除了很有趣的拍摄花絮之外,正式的彩蛋是兄弟两人坐在父亲的计程车上讲干话。这场戏是父亲观点,我个人没有特别喜欢,但确实也是收尾。我个人觉得,如果要收亲情线的尾,不如收光诚中学篮球队的尾啊,我会很想看球队成员的后续故事。整体而言,我认为导演最后选择的作法没有不合理,但如果能有够多对美学意识的坚持,我会给出更多掌声。

最后我想特别讨论一下两位主角的演出。《下半场》是姜秀宇为第一主角的电影,饰演姜秀宇的范少勳表现得恰如其分,其存在感与戏份十分相衬。第二主角姜桐豪的存在感跟姜秀宇差不多,但其实姜桐豪的戏份远远少于姜秀宇,完全要归功于饰演姜桐豪的朱轩洋。朱轩洋在这部戏裡面的情感表现浓烈自然,而且完全不在乎镜头上看起来是美是丑,他传递的是真实。我刚看完《下半场》的时候,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电影到底算是「成长仪式」还是「伙伴情」?仔细思考戏份跟脉络之后,我确信这部片是「成长仪式」,而且原本应该是「姜秀宇的成长仪式」,只是因为姜桐豪表现太过出色,让人感觉其戏份相当。我认为朱轩洋会因为这部片而大受注目,他的明星气场已经相当明显,让人期待他的未来。

你的「下半场」,永远值得一搏

《下半场》描述的,是浴身泥泞、艰苦困挫的成长,是在绝望的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的戮力。进入电影院之前,我多少还会怀疑,「这麽个运动员的青春故事,叫『下半场』是不是太沉重了点」;但看完之后,我被故事说服了。姜秀宇与姜桐豪各自在青春中挣扎,16 岁已然是他们的人生下半场,只能奋力一搏。
就如同我们的人生。活在世上,谁不是充满自我怀疑,谁不是在各种内在矛盾中找路?16 岁可以是下半场、22 岁可以是下半场、35 岁可以是下半场、65 岁可以是下半场,外在的险阻与内心的软弱都可能让我们陷入绝望,但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抱持希望,拼下去?

《下半场》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信心、勇气与爱的电影。我至今仍能清晰回想起姜桐豪练习双手运球的表情,扭曲、痛苦、彷彿下一秒就要崩溃却始终踩在极限。如果「奋力一搏」有张脸,那一定就是这个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半场》── 你的人生值得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