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什么要留白

     

图片发自App

      谈到留白,可能第一印象是书画作品的一种美学手法,正如诸多知名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我们会觉得很有笔锋和气势,不仅仅是在于字本身,更在于整幅作品的综合,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便是衬托和承载“字”的白,这里的白可不单单是实物“白纸”,更在于书法家的一种精神境界和美学功底,字与字之间空隙多少,行与行之间间隔何许,没有刻意,而是随手天然而成的“留白”,才是最体现书法家的技艺功底和人格品性。

        我们看农村里的那些农田,细想一下农田为什么会留小径,农民为了粮食丰产,何不全部中上粮食?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科学,科学的粮食种植是按田亩划分的,所谓一亩三分地,之所以要划分开,还是根据粮食对土地肥力的汲取,以及不同种类粮食对土壤肥力需求不同,所需土壤和灌溉也不同,另外之所以留有小径也方便农民去视察粮食长势,去进行定时的灌溉,开沟排水,除草灭虫。因此若不留小径,为了增产盲目的种植,全面积的种植,是不符合科学的,也不符合自然的规律。

      还有一种留白常出现在电影情节中,电影的留白通常通过人物内心的解读、旁白、场景的白描或者是完全没有情节……,这些留白通常是在一连串精彩场景,环环相扣的动态情节之间隙,突然以“静”的画面,让剧情停顿下来,节奏趋于转折,将观众带入沉思之中,引发共鸣。

      例如《肖申克的救赎》中从主人公被诬陷受害进入狱中,再到狱中受辱,再到看到狱中的种种泯灭人性的管理,他靠一本《圣经》得到启示,开始了越狱计划,在这一连串的动态紧张的剧情之中,导演巧妙的留了一段引人深思的桥段,那就是囚犯布鲁克,他在肖申克监狱呆了几十年,肖申克已经变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在布鲁克眼中,墙外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他不知道出去以后怎样生活,当他获得假释时,他一手拿着假释文件,一手拿着汽车车票,边走边哭,不到一年就死于贫苦老人之家[1]。

《肖申克的救赎》


      这一段的留白情节,足以洞见导演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剧情的严密巧设,通过对配角布鲁克出狱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而自杀,让影片的节奏出现了转折,让观众从安迪策划出狱的紧张情节中脱离出来,从刻画一个小人物的死中,引发思考兴起共鸣,也为影片主人公逃离监狱后的生活做了铺垫,可以说这一段的留白恰到好处,入木三分。

      再从商业领域去看“留白”,一个壮大的企业,一个成熟的公司,绝对不是面面俱到,样样精通的,我们不妨从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看,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从电商平台,到支付功能,再到物流系统等等,从衍生到壮大,其中的过程绝对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了现在的图景。

      正如彼得蒂尔所说得从0到1,才会有从1到N,即便现在去问马云他的商业帝国如何发展到如此的,他可能自己也不明了,因为他最初的动机只是在单点发展,并没有一口想吃成胖子的雄心壮志,正是因为从单点布局,才能看到空间中的“白”,当销售这个点壮大了,必然会衍生出支付这个点,然后是物流这个点,一步步的分枝发芽,这也是因为阿里团队懂得“留白”的哲学。

      若是一开始阿里团队就开始纸上谈兵去做一个超越十年、二十年的布局的话,什么物流系统、支付系统都规划的详详细细的话,整个设计图纸都是密密麻麻的方案图形,我想可能必然会走向灭亡的道路,一物不精何以去精他物。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留白,无非是为人不可太过于自私,在为自己谋利谋幸福时,也要留几分空间给予他人,不是一个地方你是霸主,占了此处就不给别人生存了,这是其一。

      其二,不可把事情做得过于圆满和完美,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正如老子《道德经》所云:“大成若缺”,只有给自己留一丝进步的空间,人生才有前进的动力,这也是曾国藩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凡事不争第一,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用以勉励和警醒自己。

      其三,从人与人本能来看,人是一个既需要自己独立空间,又需要集体生活的生物,人与人之间应该存在一个不容侵犯的距离,人们不是常说:“距离产生美”,太近了觉得烦,太远了又生疏。

      其四,进退要有尺度,智慧的留白,是恰到好处的留白。尤其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工作和学习中来回积压,给自己一定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去享受,去思考,去感悟生活。不被生活拖着走,有时候停下来也是一种生活。

    人生不可太满,人生亦需要留白。菜根谭中一句名言说得好:“酒饮微醉,花看半开。”要想避免在红尘俗世中迷乱了方向,就需要有“退一步”“让一点”的精神,不过分圆满,不陷于贪婪,才是人生最好的留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为什么要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