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个有限游戏,有着确定的边界。生死作为进度条的话,我的已经快速迈过 30%。活到小时候羡慕的大人年纪,却不是小时候羡慕的大人样子 - T 恤、短裤和拖鞋。这般模样说是去抗争怕是有点虚,逃避才是真。

逃避的三四个月里面,一直处于迷茫状态。或许唯一完成的事情,写了三篇区块链文章,剩下的时间段内,漫无边际的读书和看电影,偶尔见见朋友,更多的是见见自己。没想到,认识自我反倒产生了行为瘫痪。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脆弱、发散、眼高手低,再怎么坚硬的骨头也被人性泡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自己搞不定,我还不会找帮手。视频和书籍,获取战胜自我的“秘籍”几乎零门槛,千千万万的方法论里,只取一瓢也是取不到。

目标管理、深度学习等各种概念了解的越多,认知半径越大,可是行动半径确是越来越小。为什么?因为臣妾做不到。比如目标管理,原来设定写文章的目标是日更,最长也只是持续了三天。因为写一篇文章太痛苦,词句结构,开头都酝酿好久,往往因为追求完美而放弃。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可是过不去这个槛。逃避着不写,可是有表达的欲望。拿起原来的文章看,虽然看起来都不好,但是可以看到原来的模样,不多的篇章有着不少的个人成长史。

断档几个月,又能当个键盘侠,敲打起来。审视当下状态,不在乎,我已经不在乎文章好坏。记得原来文章就说过,写作于我,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全然为了自己。里面的自己其实仍旧需要获得别人的点赞和认可,所有观点都是别人写过的,还写得很好。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去掉少量内容和复读机差不多。

创业做区块链项目,资本都在泡沫里面裸泳的时候,颠覆互联网、颠覆世界等口号不绝于耳。作为创业者和创业公司,使用“颠覆”这个词,意味着现有的赛道拼不过,想走新的捷径赛道上位。作为普通人,等“颠覆”出现在你眼中的时候,所有的路都是“人在堵”。

事实告诉我们,捷径都在悬疑边上,正道才是最短的捷径。大多数人开辟的康庄大道,虽然满满都是套路,可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选择大多数人开辟的正道走才是正确的。

文章的风格也一样,所有的风格应该都已经存在。不要想着创造自己的风格,选择喜欢的风格,边写边模仿,行文日积月累,风格就呼之欲出。

认识自我也一样,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呈现的状态是寻找自我,在经历过的事件中,感悟到“原来我是这样的”。可见,寻找自我,寻的是结果,已经长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在做某种事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所有的自我都应该已经存在,认识自我,不是结果而是展开的过程,其实是选择而不是寻找。内向的你可以外向,不善表达的你可以健谈,只是我们因为社会属性,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压抑了其余部分,不是你没能力做,而是你没有意愿做。

就像旅行带给我的,原本只喜欢和熟人聊天,碰到陌生人立马成了哑巴或结巴,认为这辈子大概就是这样。但是和朋友出行了几次,碰到各种小伙伴,选择和陌生人多聊天,然后就不再是哑巴或结巴。

原来和朋友出行,总是做详尽的攻略,好吃好喝好玩的要一网打尽,毕竟是难得一次的旅行。现在不会了,攻略不做,玩到哪里算到哪里,每次都说还会再回来的。就像追喜欢的妹子,把她当女神是肯定没戏的,当做一般人至少还有希望。现在恢复平常心,碰到没实现的事情就不在乎,因为假装自己下次还来。

旅行中能做到的事情,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做不到。就像写作,不论是读书笔记还是区块链文章,总是花式拒绝。因为把写作当成了女神,写出来就应该有意思且有吸引力。结果写完,太烂了,说的都是车轱辘话。下次,再等等……等我配得上“女神”再说,直到快要憋死,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写。

“配得上”,这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牢狱,当下的内心是觉得自己配不上,需要耗费巨大的努力才可以,往往到最后就行为瘫痪,逃避虽可耻但有“拥”,拥有想要的感觉。但是去实践,去做事,吃苦的精神,尽快证明自己感觉的对错。好处是,要么成功证明了错误,要么维持了正确。

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和朋友说的,我这辈子要不拥有物质自由,要不拥有精神自由。前者靠努力工作,靠懒散投资;后者靠终身学习,认识自我。这是我在逃避命运的路上碰见了唯一的命运。

迷茫的三四个月,原本以为寡淡也不错。但是难以忘记尝过的那一次“甜”。那种“甜”喂养后,你觉得世界再也没有比这个好玩的东西。假装自己配得上,无论成与不成,无论好与坏,仅仅为了好玩的东西,即便吃苦也是值得的。

吃苦是什么?就像有网友定义的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情聚焦的能力,以及为了做一件事情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中,所放弃的无效社交,所放弃的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独,本质是一种自控呢你和自制能力,以及坚持能力和深度思考。

按照这个标准,我没有吃苦能力。因为我没办法聚焦,发散到无远弗届。比如看一本《the Internet of money》,链接到 Andreas M. Antonopoulos 在油管上的所有视频和书籍《mastering bitcoin》,链接到英语学习和翻译,开始看《翻译的技巧》和《英汉翻译案例讲评》,链接到《货币生产的伦理》《债》……

本来轻薄的一本书被我读得越来越重,最后一样都没有完成。预期要读完的书,坚持到10% - 30%,然后直接去读下一本。其实相当于在知识库添加了一个零,无数的零也比不上一本读完的“一”。

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兴趣?想想,都不是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闭环。做了就做了,没有任何成果来验证。输入-输出-反馈-输入……如此循环反复,有反馈的成果去调节修正,而不是不断输入,输入,输入……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哪天可以由衷的感叹:“太好了,我比原来走得更慢了!”假装成为更好的自己才算成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装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