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街道与城镇的形成》读书笔记(1)

以下内容摘自《街道与城镇的形成》——迈克尔·索斯沃斯 (作者), 伊万·本-约瑟夫 (作者)(2006.9)外加个人的思考总结~

译者的序——从1997年至今,这本《街道与城镇的形成》对美国城市的街道规划与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它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学术领域,而是掀起一场由著作说服美国政府对现有街道设计标准进行改革的积极行动。

共享街道是该书的核心内容, 每一个城市扩张的时代,都怀有其对所谓高品质城市的构想,都为城市的建设制定了进程和标准。一直以来,城市形成过程中的一个要素是,究竟该用何种观点规划居住街道网,因为街道是缔造社区和城市生活的共同框架

该书的作者论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美国关于优秀居住街道网的构想发生了戏剧性转变,从20世纪的直线栅格网布局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零星栅格网和蜿蜒平行的街道布局转变为非连续的尽端路与环形道模式——成为二战后的主流规划模式。

居住街道网络的演变

文中提到了街道标准的影响力,致力于满足街道道路红线的土地规划剥夺了根据居住单元的需要进行的区域规划方案,以此削减地块面积,扩大街道宽度也会引起建设维护费用成比例增长,导致居住密度降低(假设具有相同的面积和房屋类型)并增加两点之间的通行时间。

笔者的思考:也就是说——一个街道设计标准在如今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局面下,它的制定标准是如何定义的?或许是街道设计存不存在一个特定的标准模数?这个点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城市设计中街道设计的设计标准范式以及模数的存在合理性,会不会又走向一种乌托邦式的均质?反而造成了一些城市问题?当然我们是无法阻止技术的革新,但是如何掌握这个度——就是设计的标准,模式,这些是我们未来规划从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10——《街道与城镇的形成》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