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猫语】选择合适的督导师|心得O

QA:

什么样的督导适合自己?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路上,接受督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过程。问题就来了,选择什么样的督导是合适自己专业成长的呢?

督导师的角色

首先可能要澄清一下在动力取向的督导情境中都需要做些什么,督导师需要承担哪些角色去帮助咨询师。

咨询与督导就象两个平行空间,看上去是两件不同的事,但内核可能是相似的,中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的、逻辑的内在联系。在督导情境中,一方面会反映咨询师与督导师间的互动风格、工作模式;另一方面会无意识的活现咨访关系的互动样貌、工作模式。这种再现与移置是时常发生的,所以也是在督导工作中常常被注意的现象,而这部分更多反映的是咨访互动关系的特征,以及带有个人化色彩的情绪情感投射。这就意味着作为督导的工作之一,是帮咨询师分清自己的人格特点、行事风格(并非个人议题)如何对咨询构成的影响,影响又是什么……这时的督导师就是观察者、反应者

所谓平行空间,就是指移情反移情效应在不同空间的一致性演绎。比如咨询师遇到一个不断追问我该怎么办的来访者,咨询师被激起的焦虑会带到督导的场景里,将自己活现成来访者的样子,不断去跟督导师要解决方案。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些现象会更为复杂,不象这个例子这么简单清楚。比如咨询师被来访者的原有关系模式投射性认同,很难被发现和意识到,就需要督导师和咨询师都去努力觉察。

新手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常有的困惑之一就是很难理解来访到底在经历着什么样的痛苦,这个痛苦又跟这个“人”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个困惑的原因是很多的,而原因背后反映的可能是理论的不足、经验的缺乏,以及生活经验的差异性带来的阻碍……这时的督导师就是阐释者、教学者

当咨询师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可能还有欠缺,或是有了相应的理解希望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这时的督导师就是启发者、推动者

咨询师的个人议题反映在咨询进程中是很难避免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咨询师都需要去做个人体验,而同时在工作中需要意识到可能当下的工作困境与自己的个人议题相关……这时的督导师就是提醒者、涵容者

当咨询师在工作中出现明显违反伦理、违反设置的非专业行为时,督导师还需要是严厉的指导者

当咨询师处于某种职业困境,甚至面临一些职业风险的威胁时,督导师还需要是自我保护策略的教授者

其实,作为督导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还不仅上面这些,时而还是演示者、支持者、承担者……当然这每一种角色不一定是同时存在,或是相继出现,而是因时而异、因境而异督导师在不同的角色间灵活移动本身,对咨询师就是一个很具有体验性的演示,咨询师的角色同样是多重的,需要灵活移动的。

我认为整个督导的过程和目标是帮助咨询师逐渐探索一种具有动力学头脑的系统化思维方式,是一种精神分析直觉。尽管这个过程很难,却是一个需要努力的方向。

选择的基本要素

督导师的风格各异,有的更重视启发咨询师自身思考和感受的能力,有的更重视教授临床实践的操作技巧,有的兼而有之……那么,咨询师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督导师就需要考虑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自己的人格特质,二是自己所处的工作阶段。

如果你本身具备比较强的思考和感受能力,督导师的蜻蜓点水可能就会在你心里激起丰富的涟漪,不仅促进了你对案例的理解,可能还旁敲侧击的帮助你增进了对自身的更多觉察,可以说是双赢。而麻烦是你会比较辛苦的推动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这个过程不轻松。

如果你初入行,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感觉力不从心,需要在临床操作技巧上得到有效的指导,督导师的经验性指南会比较直接的帮助到你。麻烦可能是轻松获得的东西,在理解和应用层面会碰到一些阻碍,需要及时跟督导讨论和解决。

因此,对自身现状的了解是选择合适督导师的前提,无论是理论取向还是专业风格。如果对自己还是懵懂无知,选择什么样的督导师本身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获得什么样的帮助,也就很难在督导工作中获益。

最后,无论督导师的风格为何,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是必备的参考条件,这决定着对来访者作为“人”的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是怎样的,能够提供的帮助质量是怎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猫语】选择合适的督导师|心得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