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穿越回去,真想扇醒贪恋稳定的自己

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你所迷恋的稳定压根不存在

前几天,微信改版了。

面对订阅号文章打开路径、阅读方式的改变,很多自媒体从业者哭诉,炒股赌球的借过一下,轮到我们上天台了。

朋友圈里很多作者和运营都很丧,有的写文章失去动力,有的推送后恐慌掉粉,有的担心品牌弱化。

有个作者说的话最扎我心,她不怕微信改版本身,觉得拼内容未必输。

她真正焦虑的是,好日子过久了,忘了自己的流量,全靠微信平台,以为只要微信不垮,就能继续安逸地混日子,可微信稍微改变下游戏规则,就轻易决定了一大批人的生死,这让人太没有安全感了。

很多自媒体人是离变化很近,平时抨击稳定的人,但变化一旦驾到,谁心里没波澜。

就连我这个业余写作爱好者,都有种无力感和幻灭感。

想起我14年开始写作,不到半年就有几家出版社来约书,当时觉得需要沉淀一下。

结果2年不到就变天了,市面上励志书日趋饱和,我还目睹不少出版行业小伙伴的离职和改行。

我当时和策划公司签了5年的长约,合约期才刚过半,策划公司已把重点转向影视了。

不得不提起搭档庆哥的痛处,去年年底书籍已策划完毕,万事俱备,只欠过完年下厂印刷。

可过完年一问,那家公司只保留漫画业务,其他连部门带业务全都撤走。

一次次在眼泪中明白,变化总比计划快,不要贪恋稳定,因为压根就没有。

你不主动改变也会被动改变

六六的新书《只有岁月不我欺》里,提到她那在传统媒体工作的姐姐。

09年劝姐转到影视文化行业,姐说“我这个行当不错,工作也驾轻就熟”。

11年再劝姐到新媒体产业中来,姐还说“我就不信了,我熬到退休总可以吧,也就不到十年光景,我没必要把前半生的投入归零”。

14年在文化产业爆发的大风口下,很多影视、娱乐、手游公司的股价都非理性翻翻。

而她姐所在晚报,缩减版面,不停裁员,活生生亲测了一把“人未老,业已远”。

很多时候,你追求的稳定,和你因此而错过的机会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六六说自己是个危机感极强,有生存恐慌的人,不存在“居安思危”,自己天天都“危”,每天汗毛倒竖着捕捉各种变化,并提前做好预警预案。

她不相信稳定,觉得自己应该去学国际金融、投资并购、人力资源,这些对她未来工作有帮助,如果有一天不写作了,她还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

本职工作之余去写作的人见得多了,专职写作之余学管理的人还不多见。

像六六所说,长矛与火炮,马车和蒸汽机,国企和私企,这样的故事,隔十几年就上演一次。

只是,现在上演频次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了。

有些人见微知著,但有些人见著还不知微。

与其坐等被动改变的狼狈,不如从容地主动求变。

体制内也不再是变数缓冲器

一说稳定,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体制内。

几个月前,和一位公务员朋友A聊起机构改革。

他说他们单位有传言说事业编制的员工可能转企,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虽然事业编人员是通过考试选拔,过五关斩六将才进体制的,况且很多还是名校毕业,还有博士学位,可大部分还是希望平稳过渡,担心进市场后水土不服。

行政编制的员工也有降工资的说法,据说合并后的大部门,人员也许要内部消化几年,以后招考岗位可能减少。

有个深圳女友B,她老公是某中直机关公务员,短短几年,她老公的工资对半砍,补贴福利全取消,有人陆续离职,追求高薪工作。

好像有条在职公务员不能报考公务员其他岗位的规定,她老公单位的一个同事,准备辞职备考地方上的公务员,但心里也怕地方公务员调薪。

曾听另一位公务员朋友C这么说过,现在考国家公务员的小年轻,学习成绩和家境情况都不错。

成绩不好,进不了笔试前三也没戏;家境不好,进入了体制也买不起房。

只有那些家里房子车子买好,生活没有多少负担,才会去考公务员,稳定的准入门槛其实很高。

这些年,我听过身边不少公务员及其家属感慨,越在体制内,越要保持竞争力和选择力。以前觉得体制内自带变化缓冲器,没想到时代在发展之快,再有缓冲带,谁也躲不了。

任何平台的优胜者更别求稳

和菜头有句话我很认同,“走入家道中落的快速通道就是求稳”。

他多年前在航空公司做航班调度时,刚开始只有十几架飞机,每天的航班计划用2张A4纸就能搞定,航班调整时,做个记号就行。

后来,民航井喷,飞机猛增到几十上百架,手工调配日益困难。

公司上马一套运行控制系统,不仅高效直观,还能自动检错。

对于这套系统,年轻员工参与设计且熟练运用,而熟练的资深员工又骂又排斥。

老员工习惯了原先的稳定,害怕陌生模式,害怕从头学起,害怕和小年轻放在一条起跑线上,导致之前的领先变成落后,最后还得向年轻人求教。

和菜头说,人们拼尽全力创新,终于做到行业前列,之后反而阻碍和反对创新的出现,为自己未来的败亡留下伏笔。

时代总是在淘汰落后产能,就算你取得了一些领先优势,也不要躺在稳定的泡沫里,排斥革新,不再学习。

别让自己成为思维模式固化,死守着既得利益,跟不上时代发展,年纪大了连洗脑都困难的人。

离开稳定也有活得好的能力

我以前没有说过稳定的坏话。

觉得社会需要稳定的岗位,很多稳定的职业受人尊敬,再说稳定岗位里有很多敬业且踏实的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直到有天,我和一个品控专家聊天,她在当地一家生产罐头的龙头企业工作,业务精通到参与罐头国家标准的制订。

她说自己经常看各种戳破稳定的文章,我问她这些文章不会引发浮躁和焦虑,影响她的研究吗?

她说工作稳定的,最怕心态也稳定,定期看点略带危机感的说法,能让她更会思考沉没成本和先发优势,综合看来,利大于弊。

我最记得书上那张“微生物生长曲线图”。

越长大越觉得职场上,也可以用这图来解释。

如果你在调整期,只要符合大势所趋,哪个方向都是上升;

如果你在对数期,呈对数增长的局面,未必是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在稳定期,资源递减内耗递增,是时候保持警惕了。

怎样过稳定期,决定你是找到下一个调整期,喜迎接下来的对数期呢,还是直接被自己的求稳心态和瞎混日子,拉下衰亡期的深渊。

在我看来,追求稳定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安全感需求有关。

但我时常戳醒自己,千万不能仰赖体制或机构来遮风挡雨,抗拒变化,躲避变化。

如果你也在稳定期,下面2个方法论与你共勉:

1,边干边学

审视自己的工作,好工作不在于它稳不稳定,而在于它有没有价值。

选择好职业后,主动把工作中的各项活动当成刻意练习。

复印机旁打废的很多纸可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公司电脑公共盘的文件夹你可以没事就看。

每一次汇报工作,当成练习演讲和提高PPT制作能力的舞台。

每一份工作材料,当成练习结构化思考和逻辑化写作的机会。

2,永远学习

工作时,不要分配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能做更好。

看待新事物时,不要只做普通消费者,去思考它的赚钱模式和差异化打法。

就算你占领头部,也别掉以轻心,不要排斥新思维和新技术,敢于自我革命。

我们可以追求安稳,而不是稳定。

这个“安”字更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那是通过专业精神、自律上进和不断学习,才能拥有的内心状态,有了这个底气,让自己面对变数时,也能从容应对。

总之,别让将来的你,后悔现在这个贪恋稳定的自己。


作者介绍:梁爽,新书《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正在当当热卖,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已出版《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能穿越回去,真想扇醒贪恋稳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