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型人格障碍因过度专注于秩序而有完美主义,对思想与人际关系的控制欲导致失去弹性和开放性。基本特质如下:
1.耗费心力在规则、不重要的细节/次序或形式上,想获得掌控一切的感觉,因此失去重点,忘记这些行为会造成不方便和延误,或给其他人带来困扰。
2.对工作/学习/生活的计划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努力做到完美,有时导致计划永远无法完成。
3.过度献身在工作/学习中。
4.处事僵硬而顽固,即使理解某些事的妥协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还会因为“原则问题”而拒绝妥协。
5.超我强大,对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事情,表现过分诚实,会一丝不苟且无弹性,强迫自己和他人都要遵守,毫不留情地苛责自己和别人所犯的错误。
6.即使没有感情或没有价值,仍不愿抛弃旧物或无价值的物品。
7.拒绝授权任务,或与别人共事。顽固且不合理地坚持每件事都必须按照自己方式去做,别人也得符合自己的要求。
8.十分小气吝啬,生活水准远低于其财力水平,认为要尽量节约以便为将来可能的灾难做准备。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伴随特质:
1.优柔寡断:有困难决定哪些任务优先,或哪些任务要用何种方法才最合适。
2.情感表达:如无法掌控身体或人际交往,个案会暴躁易怒,但经常会忍住不表达出来。
3.人际关系:对从属关系特别在意,对尊崇的权威者过度顺从,对看不起的权威者则反抗到底。日常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严肃,反应生硬呆板。
4.谨言慎行,专注逻辑和理智。
5.职业困扰:在需要弹性且妥协的新状况上会有痛苦和困扰。
强迫症人格障碍与其他人格障碍的比较:
1.强迫障碍/强迫症/强迫型人格障碍:都会有强迫意愿和强迫行为。
2.自恋型人格障碍: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会让自己放纵享乐;强迫型是苛求(包括钱的使用),而且对自己和他人都一样。两者都自评完美,别人不能像自己做得那么好,缺乏慷慨。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让自己放纵享乐;强迫型对自己和他人都吝啬。
4.分裂样人格障碍: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强迫型是因为情绪表达的不舒服和过度献身工作导致亲密关系的困扰。
心理病理模式:我不能犯错,我是值得信赖的;事情经过控制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注重细节特别重要;人际互动采取控制/评价/处罚等方法。
认知行为模式:
事件:家人没有按照我的规则摆放物品;
想法:乱七八糟,没有秩序怎么活动,会找不到东西;
情绪:愤怒;
应用行为:一直批评,为了控制家人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心理咨询师如何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建立咨访关系?
1.咨询初期可能会出现假性合作的治疗同盟,个案在行为上表现有礼貌与合作的态度,有可能会携带过去的治疗记录,医疗史,饮食习惯,运动报告甚至自己喜欢的纸笔前来咨询,咨询师能感受到个案对于咨询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2.个案会用理智化,局限的情感表达,以细节谈论的方式描述困扰,并表现出认真,有动机,责任心和勤奋的态度,顺从咨询师,扮演模范来访者的角色,指派的家庭作业比预期更好。
3.咨访情境中会经常重复生活中,顺从和反抗的矛盾冲突。
4.个案既想要讨好又要求控制,会让咨访关系受到阻碍,容易脱落。
咨询师需要注意个案的防御机制,温和而表明目标的修正个案僵化的超我,注意症状呈现出来的潜意识冲突,并逐步进行鉴别和处理。注重问题解决:努力工作,强迫道德规范,“对”的方法做事情,完美主义,对情境中的矛盾冲突不说废话,和个案讨论堆积物和节约,并用行为实验去记录个案对抗基模的思考方式。用问题解决技巧去降低个案的反复思考、拖延与无法做决策,思考中断法也可以根据进度增加,同时采取苏格拉底式的认知争辩与认知再建构来改善个案负向的认知基模。放松训练去改善焦虑障碍或身心症状;用同理心训练与角色置换让个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协助个案采用积极的时间表去注意问题的行程与优先顺序,个案能有效降低工作的延迟,再协助个案改善时间管理,让个案可以变得有弹性:在行为技巧方面,包括洪水法(慎重使用,容易让个案付诸行动而脱落),减敏感法,反应预防去协助改善。总而言之,咨询过程注意细节导向与不带情感时,个案会觉得舒适很多,需要探索情感议题时,多注意情绪与行为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