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逝去的青春——麓山学社七周年记

11月10日下午三点,麓山学社的志愿者和书友们齐聚岳麓山上的响鼓岭茶社,举行了七周年庆。七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麓山。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大家一起举杯共庆读书会七岁的生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011年11月18日,几位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在爬岳麓山时的一个提议就有了最初的麓山学社读书会。转眼之间七年已过,七年在人的一生中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回首往事却有太多往事值得回忆,太多人值得思念……

图片发自App

麓山学社读书会就像一个读书人的家,志愿者就是一直守护她的守望者。

小编因为爱读书经常来省图,一次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样一群爱读书的城市精灵。记得那是在2013年的下半年,当第一眼看到这些的时候,当时就被深深吸引,可谓“一见钟情”立马加入了组织。

最早接触的就是已经故去的彦秋大哥。当时他自己工作也挺忙,但每次都会认真组织读书会,找分享人,督促联络和宣传组各司其职。

图片发自App

他是一个很细致的人,什么事都会落实到人。 读书会他也到的比较早,便于布置会场。我就是从协助他布置会场开始逐步融入这个大家庭的。读书会结束后,如果借了图书馆器材他也会留下来收拾,做到物归原位。他还会主动邀请一些对读书会有兴趣的书友参加会后大家的AA制聚餐。那时麓山学社读书会在省图做了几年,袁家岭的“甘长顺”(现在已改名,真真物是人非)几乎成了我们定点餐馆。这样弥补读书会时间较短而且多是读书交流,彼此之间了解不够的弊端。特别为那些喜欢聊天交友的书友制造了更多私下的交流机会。说不定就能擦出什么火花……

图片发自App

只有在这样去聚餐的路上和饭桌上大家才可以尽兴的畅聊,也只有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拉近各位书友的心理距离。由于那个餐馆主要是面食,有的书友觉得太一般,提议换一家正餐馆这样吃得更嗨,可是彦秋却婉拒了。

图片发自App

他耐心对那位书友做了解释,因为各位书友的条件都不一样,觉得还是选相对性价比高的地方聚餐不会给一些想聚餐的书友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且这个会后的聚餐本来就不是为了吃喝,还是提供一个交流机会,就不用在吃的上面下太多功夫。这里我再一次领教了他细致的工作特点。

除了聊天,有时候也会聊读书会的工作,主要问题是找分享人。因为一个高品质的读书会由分享书籍、参加书友、分享人决定的,分享人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麓山学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为了让更多人来分享,希望每次都是不同的书友来分享。

图片发自App

这就忙坏了各位志愿者,需要努力寻找一些喜欢读书又愿意分享的读书人,而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合适的分享人可也不能让他分享太多。要寻找到一位合适的分享人不容易,找到了还要他愿意,他愿意还要他有时间。每次为了寻找合适的分享人小伙伴们没少花心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上面这两位儒雅、和蔼的白发老者是我们麓山学社读书会很特别的书友,上面那位是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退休老师逍遥丑石,过去在大学教授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和外国文学,学问好思想深刻,现在是独立讲课人。虽然早已年逾古稀却还在为长沙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就在我们七周年庆那天他还在长房云时代做了一场《红楼梦》的文学讲座,声如洪钟语惊四座,更难得的是他分享的内容都是他的独到见解,小编从他那里获益良多。他过去也曾多次来学社分享。

下面那位是张老,曙光电子管厂退休高工,60年代的大学生,他是学材料出身多次为工厂技改提建议,他搞的一些材料研究填补国内空白,只是因为国企体制僵化加之厂里领导缺乏远见,他的研究成果无法转化。他还深感自己那个年代缺乏人文历史的学习,现在也是古稀之年仍然努力学习读书,活跃在高校、图书馆听讲座、读书。他也来过我们麓山学社读书会多次,是我们的忠实书友,只是最近忙于一些事情没办法过来参加周年庆。


图片发自App

大家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只为爱读书的书友保留一块精神乐土。一批过去一批又来,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那颗为读书人搭建一个思考学习交流平台的初心。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编亲历了三波志愿者,自己也深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从开始纯粹喜欢读书来到这里,到服务于这个群体,其实收获最大的还是这样的参与。当然这中间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曾经的学社社长立芹就坦言刚接手的时候因为新老交替,读书会工作千头万绪,自己也还不算很成熟只是没有办法想着不能让这样一份事业中断才勇挑重担,真的给自己挑战很大。

图片发自App

就是小编也因为事业上的不顺心里压力过大,对未来失去信心和盼望,内心充满焦虑,一度放弃这份公益事业。还有些志愿者由于大学毕业或者工作调动离开长沙,大家很多都已天南海北星云流散,中间有太多的辛酸泪水。

图片发自App

今天回望这七年,看看现在的志愿者,看着今天高朋满座喜笑颜开的书友们,心里五味杂陈。七年一路走来,真心觉得不容易,七年既是一段结束也是新征程的开始,人生大抵如此吧……

留下这段文字,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圣经》上的先知摩西曾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 90:10 和合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我们逝去的青春——麓山学社七周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