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倾听有态度,聆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

第六章:没有不会表达的孩子,只有不会倾听的父母。

一、做善于倾听的父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委屈,孩子需要一个倾诉的港湾,需要我们的关怀和温暖,所以,这时候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我们要做善于倾听的父母,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可以先把面前的问题缓一下,再处理,等孩子情绪平静之后,再和孩子认真谈谈。

二、再忙也要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平时工作再忙,也应该挤出一些时间去关注孩子,去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而不是让孩子在孤独中成长。

三、有效倾听才能良好沟通。

比如孩子放学说:“作业太多了!”如果父母讲座作业的好处,或者说大家都跟你一样做作业,有什么好抱怨的,这样一味的规劝和教导,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顶嘴和反抗。

父母应该先建议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做作业,这种做法是考虑到孩子当下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体贴和关心,对他感受的理解。孩子的倾诉的欲望得到满足,他就会调整好自己去做作业。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呢?

首先,要有倾听的态度,尽可能倾听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时,尽量目视孩子,放下手中的活。让孩子知道我们很关心她,很在意她的倾诉。

其次,尽可能地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最后,帮助和引导孩子释放情绪。倾听孩子的心声,其实也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烦恼的过程。

四、用心听懂孩子的话外音。

多时候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直接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是通过试探、提醒的方式向我们暗示。

技巧:

1、善于观察孩子反常的、细微的语言及行为信号,孩子的语言声调,表情动作等。

如大多数孩子在试探父母时,都会有以下表现:说一些莫名的语言,紧张的眨眼、偷瞄、搓手、揉衣角等。人要多一点,细心善于抓住这些细节,这样就能为理解孩子的话外音奠定基础。

2、要善于理解孩子的话外音。我们应该学会听听孩子话语中的深层意思,弄清楚孩子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五、倾听误区一: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很多父母在倾听孩子的话的过程中,缺乏该有的耐心,总是习惯性的去打断孩子的话,其实,这不仅仅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还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障碍,让孩子变得孤僻内向。

除此之外,总是轻易打断孩子的话,还会打断孩子的思维,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中断和混乱,从而影响孩子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倾听误区二:急着否定孩子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断孩子行为的对错,特别是我们认为孩子犯错的时候,把孩子的解释当成是顶撞。而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听听孩子的解释,我们也许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急着否定孩子,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因为经常被否定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敢倾诉,心中的委屈,做事情也会缺乏自信,唯唯诺诺。


第七章:放下大人的架子,倾听从尊重开始。

一、放低姿态,蹲下来听孩子慢慢说。

二、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无论是非对错,父母都应该给予尊重,给予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父母发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孩子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觉得挺没面子,妈妈应该认同他的这种感受,然后一起找出避免迟到的做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我们尽可能的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认真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背后的原因,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用全神贯注代替心不在焉。

比如孩子想跟你分享一个笑话,你却一边看手机,一边“嗯……啊…”的忽悠他,孩子就会有一种失落感和不受重视感,谈话的热情和性质也会被浇灭。

四、以平等的姿态耐心倾听孩子的话。

如果我们能拿出平等的态度,耐心的倾听孩子说话,那么孩子就会更加信任我们,把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哪怕有些为难的事,孩子也会说给我们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篇:倾听有态度,聆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